“图形结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2018-11-10杨宇辰
杨宇辰
摘要:“图形结合法”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可以说运用图形能够辅助学生更为灵动、清晰地掌握物理解题思路,熟悉物理概念,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思维。本文将举例浅谈“图形结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策略,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图形结合法”;初中物理题;运用策略
物理解题教学中的“图形结合法”起源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法,该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绘制成相应的图形,使物理解题思路更清晰、明了。在物理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入“图形结合法”,指导掌握高效的解题策略,巩固基础,形成灵活、完整的解题思路。本文将简单介绍“图形结合法”的基本定义,并举例分析“图形结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策略。
一、“图形结合法”的基本定义
物理解题教学中的“图形结合法”主要是指用物理图像来表示题意、文字内容和抽象的物理过程,以此解答复杂的物理习题。“图形结合法”溯源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法,通常,数形结合法是把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相结合,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图形结合法”集合了数形结合法的优点,能够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用直观化图形体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逐步掌握解题技巧。
二、“图形结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策略
(一)突出主干,选好习题
在解初中物理题中的运用“图形结合法”,培养学生清晰的解题思路,教师首先要重视突出习题主干,兼顾学生的知识盲点,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用图形表现习题文字内容。例如在解析《机械运动》这一章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容易被忽视的盲点知识,为学生列出知识清单,接着呈现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作图来解答。而且,教师要注意为学生选好习题,通过精讲精练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和作图能力。例如在讲解“静电”这一部分知识时,让学生练习做往年的中考题,并予以点拨和解析,引导学生为静电现象作图。另外,教师可以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并回答。例如先提问学生“如何减少静电的危害?静电都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讨论5分钟,然后轮流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静电危害在最严重的是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最简单又最可靠的办法是用导线将设备接地,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静电积累。虽然静电的危害无处不在,但是可以使用科学方法来利用静电,使其转害为利,例如使用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等。此外,当前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水、喷灑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方面得到了应用,宇宙飞船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
(二)引入模拟,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运用“图形结合法”提升物理习题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知识转换能力,教师应重视加强模拟训练,帮助学生在日常测试中灵活作图,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例如在解析与“恒定电流”有关的习题时,让学生练习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模拟题,绘制电路图,最后告诉学生闭合电路的电流和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和内、外电路的电阻成反比关系。电动势的大小等于外电路断开的路端电压,数值上等于把1C的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电动势虽然是标量,但是为了研究电路中电势分布的需要,会规定由负极经电源内部指向正极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教导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而且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物理知识视野。
(三)综合使用“图形结合法”,提升教学效率
在物理解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入“图形结合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目前,许多初中生认为自己空间想象能力很差,不适合学习物理,不会作图,显然,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勇于突破自己,让学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认真审题,了解习题中的数量关系,勤于动手操作,注意将观察操作的成果和理论相结合,从而使原本抽象、静止的图形在脑海中变得生动而形象。另一方面,教师理应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知直观化知识,理清学习思路,针对学习内容思考问题,并通过作图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解析“杠杆”时,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绘制相关图形,根据图像来判断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计算力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图形结合法”做好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注意加强模拟习题训练,突出教学主干,帮助学生在日常测试中灵活作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与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是妤.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案[J].文理导航(中旬),2015(02).
[2]蒋红梅.浅谈“图形结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题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12).
[3]黄荣池.启发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4]常会斌.如何做好中考物理复习教学的思考[J].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