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2018-11-10马延山
马延山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从学生思维意识、心理认知视角开展正确引导,具有基础性、关联性、以及阶段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着重对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融合的策略要点,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特征,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之间均有联系。有研究表明,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由此,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对促进中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明辨是非的视角健康成长,这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目标。
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新鲜事物,并敢于进行挑战,但做事缺乏缜密思考,对问题的分析过于片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尊重初中生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取长补短的开展教育,降低初中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叛逆心理。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初中生个人成长需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梳理成长思路,突破成长阶段的迷茫,由此,心理健康教育,又具有全面引导性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以一门融合于初中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科内容,想要发挥其实践价值,就必须准确把握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结合要点。
(一)彰显“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视角
1.实践要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他们敢于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趣味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善于寻找,善于挖掘的发展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2.案例分析
举例来说,M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开展小组测试自主监督教学法。每次课堂校考时,教师只给出考试题目,但并不维持考试秩序,而是让学生小组之間互相监督,然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在每次考试后总结时,不仅能够发现同学身上的不足,也能够对照自身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案例中提到的,语文课堂自我教育与他人辅助教育方法实践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特征,循序渐进的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促进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价值观。
(二)学科知识的巧妙运用
1.实践要点
学科知识的巧妙运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合的渗透策略。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多样,教师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自身优势,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升心理认知的高度。
2.案例分析
如,K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朱自清《背影》教学时,为了充分让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结合课文中“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让同学回忆生活中,“我”与父亲日常的小事,并让学生在课堂中讲述,分析父爱的伟大之处。同时,教师也结合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为学生展示父爱在生活中的体现。同学们,在语文课文内容、教师课堂讲解、以及结合自身生活的回忆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关爱父母”的理念。
案例中提到的,借助初中语文课文《背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虽然并未直接为学生讲述正确的价值观是什么,但教师将其转换为“爱家人”传播理念,也能够对学生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启发、引导作用[1]。
(三)引导与自省有机结合
1.实践要点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在于课堂教学需实现引导与自省有机结合,这一渗透策略实践要点,一方面需把握教师引导的度,一方面需把握学生自省趋向。由于初中生个人发展缺乏目标性,若教师的引导程度不够,学生无法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若教师引导的程度较多,学生极易出现依赖心理。而学生自省趋向,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而不是要让学生刻板式,向着一个错误方向前进。
2.案例分析
如,H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期间,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美丑辨析能力”,教师首先以一幅鲜艳的花朵和一幅枯萎的花朵为对比图,询问学生哪个美丽,哪一个丑陋。然后再对画面简单处理,将两幅图画都进行装饰,并运用同一段描写花朵的文字描绘花朵的样子。让学生先通过语言描绘,分析美与丑,再结合图画,说一说“美与丑”,最后将其转换分析结论,转换为以“美与丑”为主题的写作内容。
教师的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文图结合的学科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渗透。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心理健康教育中“美与丑”的分辨,为教学内容切入点,逐步由点到面的开展教学,教师首先等明确“美与丑”的分辨方向,再到学生按照思路进行课堂内容探究,不仅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效果,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积极性较高[2]。
(四)课堂与生活串联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也需将课堂与生活串联起来,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认识。
如,L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下节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进行课题社会探究,如,“如何表达爱”,“如何独立的生活”等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管理能力。然后教师再结合初中语文中课文,对课题中所体现的精神进一步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将课文中体现的“坚韧”、“自信”、“独立”等优秀品德,与个人实践结合起来,也就达到了自我反思,逐步成长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归纳的理论代表,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把握彰显“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视角、学科知识的巧妙运用、引导与自省有机结合、以及课堂与生活串联结合四方面。因此,文章探究具有借鉴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妮娜.谈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68.
[2]刘文达.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44.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