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2018-11-10倪艳
倪艳
摘要:笔者深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内部,实地调研,参与他们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多方面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状况,切实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着孤僻离群、焦虑抑郁、心理逆反、道德缺失等诸多严重心理问题。进而探究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家庭、学校、社会诸多方面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际紧张、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和情绪失调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概括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孤僻利群
笔者走访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困难表现较为明显。很多留守儿童往往心理失落感强,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与人交往,很少有何父母交流的机会,生活中困扰无法解决,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集体观念淡薄,失败经历较多。
2.焦虑抑郁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留守儿童生活中缺乏正确引导,常常无法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困惑。隔代监护往往给予孩子的是物质关照,而没有精神引领和心灵关照。遇到困扰一般就选择闷在心理继续纠结,长期以来,这些孩子常常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紧张,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长期反复,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恶性循环,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的观念行为。
3.逆反心理
孩子叛逆最严重的时期在青春早期,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就尤为明显。留守儿童因为无人照顾,缺乏关爱,缺乏沟通,长期形成的孤独情绪,甚至报复心理,凡事喜欢与人对着干,其实是潜意识中缺乏安全感,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不信任感,甚至内心敌意、偏执,生活学习中不听话、没礼貌、流氓行为。
4.道德缺失
笔者在走访中监护人时,他们认为最为头疼的问题是这些留守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儿童的道德判断还处在他律阶段,需要接受道德情感的内化过程,如果缺乏成人管教,则其正确道德标准就无法形成,那也就无法自律,在遇到不良社会诱因时就会出现道德缺失的行为,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城乡二元体制不均衡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但是城镇和农村户籍制度长期没有改变,对应的政策也不相同,于是形成相互对立的两个单元,所以农村劳动力基本流动外出但家属却受制而无法外出,尤其的孩子的上学,更受户口和地域限制,只能留滞乡村,形成留守儿童。
2.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
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投资不均衡,城镇与乡村的经费投入比例是2:1,这种不均衡导致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明显不如城镇,各种现代化设备都是最近些年才普及到位,但是设备是有了,学生却已经悄悄流进了城镇。同时,城乡教育资源也不均衡,艺术教育,信息化教育往往属于城镇的专利,而农村教师资源更是匮乏,人才难留,走马灯式的教师体制难以发展农村教育,乡村学生学习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随之爆发。
3.学校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观念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无暇顾及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一旦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够理想,而又没有其他教育形式替代和补偿,他们就会失去生活和学习兴趣,情绪懈怠,道德败坏。同时,学校注重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已不是个别现象。
4.家庭教育的缺失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儿童社会化进程的缓慢。儿童时期缺乏来自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会导致其对人际关系产生极大地不信任,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甚至人格缺陷,难以适应社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着隔代沟通的困惑,这些孩子及时产生心理障碍也无存疏通,往往敏感多疑、极端叛逆。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设健康家庭,弥补亲情缺失
家庭教育和家庭亲情于一个孩子至关重要,家长需要认识到健康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家长尤其是父母要尽一切办法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传递亲情和温暖,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要多询问和鼓励孩子,更要充分地信任孩子和尊重孩子,给孩子以自信和坚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既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关注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只有两者和谐统一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身健康。
2.重视学校管理,注重心理教育
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老师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培养他们学习习惯,内化他们学习动力。学校要配备专业心理健康专业老师,重视培养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根据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中所面临的困惑,学校和心理健康老师有组织的制定心理辅导计划,安排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强化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留守儿童的美好品质,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
3.注重精神引领,共建家校和谐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常年外出务工,家庭成员常年分离,家庭成员关系不和,农村离婚率也直线上升。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监护人都在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子媳感情不和,抱怨邻里关系紧张。这些现象,对留守儿童而言,在不完整的家庭之中,在争争吵吵的环境中,如何才能健康生长呢?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要比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更加深刻和持久。所以,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家长注重和学校的沟通,共建和谐家校关系,为孩子创建良好学习生活环境,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4.发展地方经济,减少留守儿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要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发展地方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民工外出基数,减少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教育、文化、宣传、农业、公安、民政等各个部门的有力推动,需要妇联、共青团等社会组织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共同来关心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教育教学論坛,2014(01)
[2]王永.关注“流动时代”的儿童.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