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核心素养视导下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8-11-10肖中南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培养途径核心素养

肖中南

摘要:语文学科语用能力的涵义,就是学生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语文科目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通过合适的引导才能提升学生综合语言素养。本文着重阐述核心素养视导下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用能力;培养途径

长期以来语用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重点,并没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直接体现在课堂上,就是重视阅读和写作,而缺乏听说练习。语用能力的培养只是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学生的语用能力自然得不到必要的培养。因此,部分学生就会不爱发言、不擅长表达,理解能力差。容易导致学生语用能力受到限制,学生言语偏激,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看法,也不能理解他人语言中的情感元素。因此,培养语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认识到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加强语用能力的教学

为了加强语用能力的教学,学校和教师需要作出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例如,学校可以增加专门性的课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自由发言,提高语用能力。教师也可以加大语用能力的培养力度,针对性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语言训练,及时发现学生语言表达上的偏差,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语言额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讲故事”、“每日一读”、“演讲比赛”、“古诗朗诵”、“分组表演”等情境,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日常语言的运用程度。在让学生讲故事、朗诵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色彩,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更适用于学生在语言中自然而然的加入情感色彩,使其语言的运用更具有感染力。不过,教师也需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能因学生语用能力的差异而产生教学态度差异,应该一视同仁,让学生享有均等教育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核心素养[3]。

二、结合语用理论,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语用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听说练习,听说培养并重语用强调的是交际双方在某场合、为某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语用能力的培养既包括“说”的能力,也涵盖“听”的能力,人们不仅要会“表达”,还要会“理解”。结合语用理论开展教学,就是让学生额能够做到听说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吃透小学语文相关的语用理论,建立新兴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案例进行开拓探究,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不断升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技巧。以电脑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密不可分,如何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如何产生最好的交际效果。语用学的理论和原则对中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自觉运用。教师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自己“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从试卷中解放出来,爱上语用学习,将课堂的中心还给学生,一次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核心素养,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改变学生通过摘抄、记背的方式学习单词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让学生查阅字典等,将字、词的含义表达出来[4]。例如,在学习“直”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比赛,看谁能够首先总结出“直”字的3种含义,再引导学生自由思考、查阅字典、相互合作等,让学生分析“直”字的所有解释,既可以是“一个劲地”,也可以是“直线”、“垂直”等,根据其使用的具体语境有不同用法。虽然这样进行字词记忆会占用更多的教学时间,学生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培养语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在语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小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单纯,通常都是“学校——家”两点一线,因此对于新知识通常会具有一定的好奇。教师可以将御用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建立生动形象的语用语境,让课堂教学变得好玩有趣,进而在语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开展语言训练,如条件允许,也可以结合新媒体信息技术、摄影技术等,为学生展示语用教学中的有趣内容,再将学生的语用小游戏录下来,让学生集体观看,一起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让学生找出自己或同学使用語句中的不足,学生会更具有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让学生通过问答形式,分别谈一谈自己以后想做的工作、自己喜欢的事物等,学生在角色扮演、面对面交际中就能够增强自己的语用能力,展示出自己的优点和个性。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按照年级确定教学小目标,为学生创建一个实践性比较高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化学习。例如,可以将一年级的学习主题定为“积极交流与玩耍”,二年级定为“相互沟通与合作”,三年级定为“判断与思考”等,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相关语用练习。教师也可以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共情和思考,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体会到优秀课文的魅力,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再设置“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詹天佑为什么要修铁路呀?”等问题让学生自由作答,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说话,然后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中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大声阅读课文中的优秀选段,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与学生合作归纳课文内容。经过一系列学习,学生就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感受詹天佑的高尚情操,转换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荣丽,刘会霞.网络环境下任务型语用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4-108.

[2]陈文强.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N].光明日报,2015-12-08(15).

[3]张艳菲.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3).

[4]辛涛,姜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培养途径核心素养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