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语文奔腾起来的信息技术
2018-11-10延凌云
延凌云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通过音频和视频手段能有效解决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以及复杂的变化过程等,特别是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对解决上述问题起到很大作用。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良性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它的缺点,扬长避短。
关键词: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效率;情感;思维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一支粉笔加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在课堂上我們经常发现这种现象:由于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素材,老师单调的讲述在学生眼里变成絮絮叨叨,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不感兴趣导致“身在曹营心在汉”或昏昏欲睡。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形象鲜活、生动有趣、紧抓时代、超强信息量、交互简便等特点。采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很好弥补上述的不足。可以说,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给课堂教学特别是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对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起到很大作用。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设计趣味意境,提高学生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特别少且单调:一张挂图或者一块小黑板,再好的拿个录音机,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也使得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趣味意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我播放了一段关于郁达夫1934年的小视频,在视频中介绍了: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即使偶有创作,文章的思想感情亦较为低沉。使学生在直观的影像资料中轻松的明白了作者的写作基调及原因,从而为更好的了解课文做了铺垫。品味文章开头部分讲作者从青岛到北平来的理由就是要饱尝这故都的秋味。“秋味”是什么?为使学生更好体会“故都的秋味”,我让学生在倾听朗读录音的同时,欣赏一组清、静、悲凉的秋的图片。让学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演练,激发学生情感。
叶圣陶早就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悬着的明晰目标”。学生具有了审美的本领,“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素养,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我们就要感动学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奇思妙想创设情境演练,以激发学生各种情感的培养。
以往我们讲诗歌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一段精彩的视频,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诗歌《致橡树》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朦胧诗”概念时,师生共同欣赏投影片:在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这位朦胧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在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中让学生朗读诗歌《致橡树》,并引导学生讨论朦胧诗的美妙、什么是爱情。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总结,对学生的审美观和敏感的爱情话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爱情观、人生观。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增添时代气息,培养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教育中人文因素的开发,倡导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增添时代气息,正是实践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精神,摆脱语文教学中脱离现实生活的状况,使语文和生活、社会联系起来。
比如:最近一组名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漫画刷爆朋友圈,而据此改编的各种版本“翻船体”也迅速走红网络,但漫画还是原来的漫画,只是话题和文字内容变了。而漫画的原作者“喃东尼”却“很焦虑”:“翻船体”如此流行,仅有很少的公众号主动联系他取得授权,并支付版权费。由这一时事素材引导学生应用多媒体搜集相关资料,并提炼观点进行表达或写作。
通过增添社会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感受,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扩张学生语文学习的生命力。高中生除了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还要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在语文作文写作中,教师可以采用热点实事素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深刻了解热点时事的背景、引发的热议及国家政府和社会的相关举措。使学生在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对社会热点问题做到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说。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创新,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惠萍.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及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0期。
[2]黄卫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中学语文,2006年11期。
[3]范克勤.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