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2018-11-10杨燕君
杨燕君
【摘要】多媒体教学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运用多媒体渠道的信息传输,多形式多角度反复呈现所学教材,刺激并促进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巩固和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课程改革背景及多媒体的特点,对教师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互动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
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示的优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内与外”之间的互相转换,变不易观察为容易观察,变难以理解为容易理解,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这样既不利于过程的演示,又不利于学生观察。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却能把这个过程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屏幕上出现颜色鲜艳且直径不同的三个圆,然后圆周上闪动一个色彩鲜明的点作为起点,之后这三个圆开始同时一起滚动一周,得到三个不同长度的圆周长,这样学生对圆的周长定义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容易就概括出圆周长的定义。
二、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循环往复、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双向互动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所讲授的知识,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选择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用多媒体展示18只小兔,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8只小兔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只小兔?”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8只小兔平均分成2份、3份、6份和9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多媒体技术在这节课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合作、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演示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有运动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将许多个旋转的现象以直观的运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运动现象,根据运动的不同分类识别旋转的位置。结果表明,新颖的形式吸引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现象的运动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分类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新知识。
四、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参考文献:
[1] 王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