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
2018-11-10刘芳彬
刘芳彬
【摘要】海外华 侨华人是中国的宝贵资源,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通过梳理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实践活动,分析了海外侨胞对中国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广大华侨华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特别贡献。在透过历史上形成的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探究华侨华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蕴藏的巨大潜能以及新的历史方位下围绕党和国家的“两个大局”,华侨华人的新作为。
【关键词】华侨华人 改革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华侨华人功不可没。”4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秉承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而且发挥自身“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有力推动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一、海外华侨华人具有优秀的爱国爱乡的历史传统
遍布世界各地的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在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为开辟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做出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华侨是革命力量之一。1840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自此,中国由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封建帝国逐步走向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依靠海外华侨力量创立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早期革命组织兴中会、同盟会,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对于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运动,海外华侨无论从财力、人力、物力上都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力量。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时明确指出:“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费,或奋袂而杀国贼,去对国民之奋斗历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以长流国人之脑海。”
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一场生死考验。在这场战争中,海外华侨以空前的规模组织起来,支持祖国抗战。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始,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领土,海外华侨自始至终以高涨的爱国热情、以各种形式融入救国救民的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做出巨大贡献。据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期间,海外侨胞在世界各地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最多时高达3940多个;捐款超13.26亿元国币,侨汇达95亿元国币,占当时中国军费的43%;认购公债11亿元国币,占国民政府战时公债总额1/3以上。此外,广大华侨还通过向国内无偿捐献大批战略物资,如飞机、坦克、汽车、衣物、药品等,充实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为了争取祖国的尽快解放,有数万海外侨胞组织华侨义勇工程队、救护队、战时服务团、战地记者团等回国参军参战(仅粤籍侨胞4万多人回国参战),很多青年侨胞为国捐躯,其德其情感人至深。毛泽东同志为陈嘉庚先生题写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对爱国华侨重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华侨华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支持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就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海外侨胞纷纷回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有的回国投资兴办企业;有的捐资兴办学校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有的以侨汇方式支持新中国建设,等等。在建国初期国家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捐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侨汇成为当时国家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一大批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留学人员抛弃海外优裕的生活条件,冲破种种阻力,毅然回国。他们当中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教育、科研等部门重要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成为新中国重要科学领域的开拓者、奠基者和研究工作的组织者,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4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完成了由“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转型。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凝聚着海外华侨华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就经济层面而言,改革开放初期,在外界怀疑排斥、外资观望徘徊的情况下,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率先回国投资创业,为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第一桶金。他们带来国内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序幕。北京、上海、深圳、汕头等地领取001号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的都是华侨华人投资的企业。华侨华人资本的进入,不仅改善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还带来了市场经济观念、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销售渠道,直接推动了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融合。时至今日,侨资仍然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体。考察整个外商对华投资的历史,侨资在各個阶段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据纵向统计,改革开放期间海外华资占在华外资的百分比最高时达60%至70%;侨港澳企业占我国外资企业总数的百分比最高时达70%以上。再看横向统计,以1997年的税收为例,本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462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商企业上缴的税额约为860亿元人民币,约占1/10。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海外华商资本对于推动新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累计捐助善款达1000亿人民币以上,惠及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就科技层面而言,海外华侨华人始终是我国“引智”工程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科学家像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丁肇中、袁家骝等为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科学事业发展牵线搭桥。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积极主动吸引国际人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回流态势明显提升。自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吸引人才的具体计划,有效推动了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发展。目前,入选“千人计划”的7800多名高端人才、入选“万人计划”的4200多创新人才中,80%以上是华侨华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多在国外企业担任过高管或高级技术人员,拥有国际管理经验,了解国外文化,其在国外的特殊身份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杨振宁先生曾说,近代科学引进中国仅仅是20世纪的事情,而在一个世纪之间中国却实现了从真正的零开始到今日神舟飞船升天与回收、载人和探月的飞跃。海外华人科学家在其中积极铺路搭桥,积极奔走。
就改革开放事业本身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传统侨乡广东、福建开始的,并在相当长时期内以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与贸易为主要动力。海外侨胞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在中央决策层中,邓小平较早认识到已经富起来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国发展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其一,为了改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关系,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提出了著名的“海外关系论”,并首先在侨务领域开展“拨乱反正”工作,为一大批归侨侨眷落实了政策,彻底改善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关系,重新调动了海外僑胞爱国爱乡的热情,极大推进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邓小平同志曾明确地指出:“绝大多数华侨都是带着爱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愿望来的,与纯粹的外国投资者不同”。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华侨华人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使得对外开放战略更加有的放矢,将对外开放的重点放在几千万海外侨胞身上,挖掘并发挥他们的带头和桥梁作用,以达到带动和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的目的。其二,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成为政府政策优先考虑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华侨华人突出的经济实力和商业网络被理解为地区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中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中国能在改革开放后短短40年里,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离不开海外华人力量的推动。
三、海外华侨华人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一个新的重大政治判断,并确立了党和国家对内实现民族复兴、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轨制”目标。40年来,广大华侨华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蕴藏着参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巨大潜能,具有连接两岸、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坚定支持者。历史上,海外侨胞的民族主义始终以中国国内民族主义为中心,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华侨华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在事关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面前,往往表现出非常罕见的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当前,民进党主政台湾,“台独”势力嚣张,反“独”促统、争取人心是对台工作的重点。但是,我们党在岛内没有组织力量、没有群众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与两岸有着各种联系的海外侨胞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李克强总理说,华侨华人是祖国和平统一的“连心桥”。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广大侨胞在10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207个“反独促统”组织,在全球范围持续开展18次“反独促统”运动,积极营造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国际环境,有效打压了“台独”分子的国际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种途径与台湾岛内民众联系,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为两岸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此外,他们以特有方式在国际上支持中国,为遏制反华、分裂势力干扰挺身而出,全力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尊严。
海外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和联络人。“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古丝路经济的主要地区,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商贸、人文交流的陆路和海路通道,也是中国移民历史悠久的聚集地。据初步估算,4000多万海外侨胞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7个国家和地区。其一,从经济角度来看,东南亚一带自近代以来就是我国招商引资的重要地区。在这一地区,聚集着华侨华人巨大的人才、资本优势及成熟的商业网络。据估算,全球华商资产总额约5万亿美元,2/3以上分布在亚洲各地,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分布在东盟各国,在许多国家中华商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新时代,我们要把华商的经济优势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使之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其二,华侨华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去”的联络人。海外侨胞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既懂中国又熟悉住在国,通晓中国和住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状况、文化环境和民众心理差异,可以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牵线搭桥,甚至在项目选择、论证,与政府或民众的沟通,资金融通等很多方面提供信息指引,避免投资风险,帮助中国企业“走进去”、融入当地营商环境,更好在海外发展。
海外华侨华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宣传队。习近平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我们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面对国际社会“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侨务干涉论”的轮番轰炸,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给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海外华侨华人有独特优势,尤其是改革开放出去的新移民、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广大华商、有学术交流的知识精英等,他们在促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认知中国方面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他们是正确解读中国模式、介绍中国发展道路理念和实践的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民间大使”。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扬的播种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历史上,华侨华人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正是伴随着中国人走出国门而首先走向世界的。他們所到之处,把中华文化特有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伦理、文学艺术乃至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展示给当地社会。当前,621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影响力的社团2.57万多个、华文学校2万多所、1109种华文传媒;此外,还有独具特色、遍布世界各地的中餐馆、中医诊所、唐人街、中国城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在十九大新闻中心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中华文化海外传扬,最深厚的基础在侨社,最广大的力量在侨胞。”广大侨胞要抓住国际社会“中华文化热”的重要机遇,积极传播中华文化“求真求善求美求和”的价值理念,传播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世界意义。
海外华侨华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锋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共同挑战: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安全危机,文化冲突等问题,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它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一个理性可行的方案。这也是当代中国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来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侨华人可以大有作为。其一,从同舟共济、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角度来说,遍布世界各地、长期生活工作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本身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其二,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对话交流交融的角度,华侨华人是联结中外的“金丝带”。一方面,广大华侨华人生活在海外,融入当地,为住在国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是时代潮流,符合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利益,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在海外,华侨华人本身就是中外文化冲突、交汇、融合的主体,我们的理念能否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可、能否深入其住在国,华侨华人就是试金石、晴雨表。也就是说,无论从共建共享,还是交流交融的角度,华侨华人始终是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是沟通中国与世界、使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桥梁纽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2013-9-25.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1.
[3]丘正欧.华侨问题研究[M].台北:国防研究院印行,1965.123.
[4]自刘华.国籍立法: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2002.64.
[5]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