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数字成语英译文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
2018-11-10吴书莉
吴书莉
摘要:在中华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数字成语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究其来源,中国的成语大多来自历史事实、寓言传说、借用和改编古人原句等。本文浅析了影响数字成语翻译的几个因素,并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分析数字翻译,希望能对数字成语的翻译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数字成语;归化;异化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了解和熟知中国文化,而在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成语,汉语数字成语又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此作出分析也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也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到中英文的不同,让译文为读者所接受。尤金·奈达曾提出:“Translation consist in reproducing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source 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secondlv in terms of style”。由此可见,翻译要求将源语的意思重新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源语所表达的意思,与此同时还要使译文与原文做到风格上的不偏离。在汉语数字成语中,有的数字表达的是确切的概念而有的表达模糊或抽象的概念。这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二、数字成语翻译的影响因素
(一)历史文化因素
数字成语蕴含着独特的中华文化,想要真的准确无误的译出数字成语,我们必须要理解其背后包含的文化内容。许多中国数字成语都来源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一些寓言故事等等。例如:
(二)数字的实指和虚指
数字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实指和虚指的特点。数字成语也承载着这两个特点。它们对翻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数字成语中的数字表达的是实指,也即就是其本身的数目,例如,一箭双雕译为:kill twobirds with one stone而有一些成语则传递的是虚指的概念,也即,它所表达的并不是确切的某一数字,而是泛指。比如,七嘴八舌并不是指“七张嘴,八个舌”,而是指“咋咋呼呼大家都在说”所以译为all talking at once更能表达出意思。
三、数字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施莱尔马赫提出的,他指出在翻译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一种是让读者接近。劳伦斯.韦努蒂在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明确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一)归化
归化是把源于本土化,以目标与或译文读者为归宿,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向本国读者那样说话。数字成语翻译的目的是让外国读者所接受,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例如,孤注一掷cross the Rubicon该译文在西方国家就比较容易理解,该典故源于凯撒与庞培、元老院之间的战争,凯撒在渡过鲁比肯河时,烧掉战船船,以表他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样就更容易让西方读者理解。
(二)异化
有时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尽可能的保留源语的特点以更好的展现源语的语言魅力,这时候就需要“在翻译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以目的语为归宿,考虑到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的语言风格,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例如:半斤八两Six of one andhalfa dozen of the other在中文中“半斤”指的是“五斤”,而为了让西方人所理解我们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用异化的方法来译。再如:一败涂地meet one's Waterloo西方人都知道,在Waterloo与拿破仑决战,结果法军大败,从此西方国家用meet one's Waterloo来表示“遭受大败”“遭到决定性的惨败”。
四、结论
從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理解数字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掌握好数字成语的实指与虚指,尽可能的表达出数字成语的隐藏含义,我们就可以把数字成语译的得体,译的恰到好处,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