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部件交换型的日本文化

2018-11-10吴丽丽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

吴丽丽

摘要:一直以来,针对日本文化以及中日文化对比方面的研究和解析种类繁多、各有其道理和依据。但笔者调查发现,其中大多是围绕某个领域、某种文化的相关研究,总结各类日本文化发展之共性综合来讲,日本人、日本文化、日本文明在其发展统和的过程中,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都有一种“自身来决定其存在的方式”的习惯理论,本文将其概括成“零部件交换型的日本文化”。

关键词:零件交换;日本文化;日本文明

所谓“零部件交换”,字面上的理解即是:更换一个整体下的部分零件,把坏的零件换成好的,旧的零件换成新的,差的零件换成忧的等做法,虽然零部件做了交换,但这个整体却没有本质改变。日本文化、日本文明就是这样一种“零部件交换型”。当日本人认为有比现在更好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常常会扔掉旧的、而毫无障碍的接受新的事物。但始终不变的是属于日本社会文化的事物的本质和性格。

日本的国际化进程和日本文明的整合原理也可以作此解释。把其他国家的最先进事项引进来,替换掉本国的相对应的落后项,甚至改善成比那个国家的更优的情况也是有的。通过这样的先进事项的交换而走上国际化的进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构成社会文明的主体一人的本质,即精神、逻辑、思维方式的交换却基本没有。这种文明的整合方式在日本这个国家的做法上也是始终如一,这个“始终如一”并不是古代、现代都是一样的意思,而是特指“同一性”。打个比喻,一个人在历经婴儿、儿童、青年、壮年、老年等各个时期的时候,肉体和外观是不断变化的,但从这个人的内部本质、内心精神来看,没有变成“其他的人”,还是“这个人”,这就是“同一性”。日本文化、日本文明的发展就具有这种性质。

例如,京都和奈良这两个著名的日本城市是模仿中国古代的长安城而建成的,采取尽量模仿原型的原则而建造。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的城来说,最关键、最精华的部分是城墙。日本因为岛国的性质,不易受到异民族的攻击,因此最先省略了城墙的元素。即,虽然在建城的技术和文化、审美等方面引入了中国的先进元素,却并没有真正的学习其建筑的精髓和特色,即没有在事物的整体和内部进行改变。也许这些连日本人自身也没有意识到。

以中国和日本的亲族体系为例,在中国的亲族体系中,最根本的元素是具有儒教性质的“血缘”。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是亲人、亲族,即如中国谚语“血浓于水”所讲,字面上简单的理解就是相同的血缘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对传宗接代的根本理念也就是保证血缘的传承。

在日本也有相似含义的谚语,字面翻译成血液比水濃厚,可以解释成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总是要比陌生人亲密,其起源也是因为学习先进的儒学思想、深受中国儒教文化的影响。但移植到日本的血缘文化,并没有反应出中国人所谓的血脉相同才是同族同宗的根本思想。以“养子”现象为例,在血缘观念薄弱的日本,一些商人或者大家族收养养子继承家业的事例甚是常见。和想尽办法也要生养自己的子女的中国式的延续血脉的思想相比,日本人更重视的是能够延续家业、家名。

从以上种种日本向中国学习交流的形式上看,并非通过直接的人和人的接触的形式、并非以被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征服的形式,而是始于物品交换,通过中国东方文明中的先进的物品一一即整体下的零部件的交换,而形成日本式的文明。是把他国的先进事物和文化,迎合日本社会的需求改良后形成的日本文化。且,这种方式本身就是是日本民族的思路和逻辑。

日本派送遣唐使、遣隋使到中国,学习了先进的文化,文字、宗教、艺术、社会制度等等。但以上这些如何在日本社会扎根,却是日本人的主动权。而这些先进文明原本的精神和本质却多数没有引入进来。

以宗教为例,从物质方面来看,日本也建造了很多寺院,看起来像是崇尚佛教的国家,但如果一个真正的佛教人士在日本生活一天,便会明白其全然不是佛教性质的,因为在宗教禁忌、宗教哲学方面,日本社会的表现是基本为零。对于一般民众来说,所谓的宗教即是某某事情可以做、某某事情不可以做,但移植到日本的宗教全然不是这样,比如说原本宗教禁忌中有不能喝酒的主张,那么就把“酒”换成“般若汤”的说法就没有问题了。不能吃猪肉的话,就把“猪”说成是“山中鲸”,鲸属鱼类所以可以被允许了吧。诸如此类,随意的改换说法,迎合自己的变通之道,全然是因为其引入的只是事物和文化,而没有附加支配文化的人。且,其引入的只是零部件性质的事物和文化,而非整体和本质。

也就是说,虽然日本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中国元素,但精神和逻辑却是属于日本人的,选择性的、部分的崇尚中国、学习中国只是走向日本文明的方式手段。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文明逐步衰落,西方文明突起之时,才有了日本那种迅速、彻底、毫不费力的“急转弯”,而正是开始学习、模仿、渴求西方文化之道路。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日本动漫治愈系现象学分析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