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价值

2018-11-10侯志强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合

侯志强

摘要: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推进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条件,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要求。它们在价值观方面是契合的,在目的方面是一致的,在内容方面是相通的,在教育方式方面是互补的。二者相融合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能够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和文化涵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关键词: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人”活动,而“育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性,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来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并内化于其内心深处,成为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换言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多的、可用于开展思政教育的资源。

一、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一)推进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且必须尊重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延传下来的文化传统、行为方式、思维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批判地继承、吸收并融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中国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同时,作为一种教育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而使人更加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其主要目的。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然而然地包含了文化素质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文化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崇德型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汇总形成了“文化化人”和“文化育德”的优良传统,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来源之一。

(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

可以说,一个民族能否对其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关系着一个民族“文化自觉”的实现与否。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标志着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卓越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鲜明文化身份和基本族群特征。只有认识、理解、接受并内化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底蕴,也才能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并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的美好图景进行规划。因此,对数千年来世代延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进行客观的评价、认识和科学合理的扬弃,关系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真正实现与否。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充分肯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价值,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条件

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而言,精神上的整合和推动力量是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表现,这种文化软实力对于固化民族性格、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和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政权巩固和文化自信,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作为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五千年来绵延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注重道德教化的伦理性文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论教育内容方面,还是教育方法方面,本身就有着极强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除政治属性外,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这就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离开五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留下来的优秀精华。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要最终实现其对外的亲和力、渗透力以及对内的塑造力,就必须通过思想教育的开展来实现。

(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要求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中國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运用不够重视,即使运用,也大多是简单呆板的,抑或是停留在“机械讲解”的层次,这样就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够、作用不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另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人们的价值观容易走向偏激或急功近利,而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及时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也因大学生对其的了解与掌握知之甚少,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将二者有机融合的体制机制,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一)二者在价值观方面的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三个方面的表述和要求为我们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方向。这样的价值观需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成就了其“崇德善仁、进取包容、贵和持中、忠公重义、谦敬礼让、求真务实”等有着极其丰富内涵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这也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的理论方面的来源和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说,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的核心价值观,与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在诸多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也就成为了二者可以彼此相融合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二)二者在目的方面的一致

我国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是促进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而“崇德尚贤”是作为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重视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则,注重以德育人是其非常显著的特征。《大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的经典著作,一开始就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提出了对人的划分的依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说,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方面都以人作为指向,都是指向人们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都把培养并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核心和首要的层面。同时,共产主义是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这就说明了我国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其政治属性;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其追求的目标,重视解决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因此,它的最终目标也表现了其很强的政治属性,那就是“治国平天下”。

(三)二者在内容方面的相通

第一,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方面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有相合相通的关系。共产主义理想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的《诗经》一书中,人们就期待幸福、公平的“乐土”;《春秋·公羊传》中有“三世”说一一“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等等。第二,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有相合相通之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教育,有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内容。而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经世致用”,研究历史的兴衰更替立足于物质生产和人心向背,研究社会的文明道德从人们的物质生活出发。

(四)二者在教育方式方面的互补

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人文精神和文化属性的缺失,而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缺失。教育渗透是传统文化开展教育的主要特征,它重视“以文化人”;重视培养人们心灵深处的自觉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它注重通过“内省”、“自省”、“慎独”等内在的方法来思考自身存在的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足;重视“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知”与“行”的一致性。基于以上分析,传统文化中重视“自觉”、“渗透”、“内在自省”、“知行合一”等的教育模式可以为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模式方法方面提供很好的借鉴。

三、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价值

(一)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和文化涵养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的价值取向是“崇尚道德”,我国古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德有才,达到“君子”、“圣人”境界的优良品格之人。而在当代社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社会成员,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在人生观方面是盲目的,在价值观方面是混乱的。因此,我们说,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嵌入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不断消除部分人存在的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有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和文化涵养。

(二)培養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爱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某种程度上,我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而“文化自信”在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说,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发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首先,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至圣至贤的人格,重视培养社会成员优良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从而靠近甚至达到“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其次,重视整体观的培养和集体概念的养成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它倡导的自然观是“天人合一”,它所追求的家国观念是群体至上,它所践行的人际及社会关系是和而不同,它所秉持的道德境界是求真诚信,它所强调的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再次,重视言传和身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最后,践行“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方法还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