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假于物
2018-11-10戴蓉菁
戴蓉菁
《拿来主义》作为经典篇目,被众多国内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所收录,这篇课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与今日中国存在不少差异。但其“拿来主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成为针砭时弊的锋利匕首,在今日仍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篇课文具有诸多教学点,可品鉴其犀利幽默的语言,可品鉴其形象生动的论证方式,可体味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等。本篇杂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语言又极具特色,当代的高中生阅读起来颇有难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学习到文章的精髓,我选择将“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作为基准,所有的教学设计围绕此展开,力求有所创新。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2)学习掌握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3)学习掌握破立结合的驳论方式。(4)联系生活,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而实现教学目标重要方式是“善假于物”,即借助现实生活实例引发学生阅读热情,借助科学性合理化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借助学生的表演活动再现课文情境,积极与文本对话等方式来达成目标。现将其教学实践做一个总结分析。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列举了近年来学生喜闻乐见的《功夫熊猫》系列片热播的现象,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这部电影为什么大受欢迎?影迷的评议有不同的声音,你怎样看待这部“拿来”中国文化的好莱坞影片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得出了结论:《功夫熊猫》系列片汇聚了中外的文化精华,有好莱坞的美式幽默与中国元素的出色融合,所以大获成功。这样,首先就把对现实的一些关注和思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亲切感,激发了阅读兴趣。其次,能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领会文本的意义去探究,文本的多维含义和启示以及历史的现实的价值;引导学生穿梭于文本与现实之间,在历史的纵向延伸中学会比较,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最后就顺理成章地引出“如何对待丰富的中外文化遗产”这一论题,将学生的视线引入20世纪30年代,鲁迅创作的这篇文章。无疑,这一热身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分析文章结构这一环节中,预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探讨,有利于發挥其能动性和参与性。本课例分三个步骤:(1)引导学生研读标题,发现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主义”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主义就是思想,就是主张。再提出问题:而“拿来”就是一个动作,把一个口语化动词和“主义”这样一个庄重严肃的词,放在一起,有何意味?通过进一步思考,学生初步体会了鲁迅作品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2)由题入文,研究结构。设置问题:面对文题,你会认为本文会着力解决或论述哪几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文章结构是按照“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三段论来安排。(3)深入阅读,讨论交流。设置问题:本文核心写“拿来主义”,作者为什么花将近一半的篇幅写其他“主义”?其他“主义”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通过研读课文,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得出结论:本文论题是“拿来主义”,但开头却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提到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清晰,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这是文章富有特色的论证方式,也是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的地方,从而掌握破立结合的驳斥方式。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学习的过程本身便是一种“拿来”。在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中,本课例设计一道思维训练题,出示一则材料:在一次酒会上,法国、俄国、美国、中国四位商人在一起聚会,这时,法国人拿出了白兰地酒,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酒、中国人拿出了茅台酒,而美国人呢,他拿起了酒杯不慌不忙地先倒了点白兰地酒,又倒了点伏特加酒,然后再倒了点茅台酒,最后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鸡尾酒!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你是否欣赏这位美国人的做法?他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这则材料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妙语连珠,精彩的回答不期而至。可见思维拓展材料选取恰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并使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拿来主义》作为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由于文章多用隐晦曲折的笔法,时代和语言的隔膜常常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为让学生确确实实进入文本,理解文本,避免理论式的空洞说教,在这堂课上我借助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整个教学设计中,依据实际从知识、应用、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设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得到一个启示,鲁迅的文章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鲁迅写杂文的技巧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学生对鲁迅杂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有严肃、深沉的思考,也可以有轻松、幽默的表现,这正是寓庄于谐的杂文应该给予学生的感受。这堂课无论于学生还是于己都感觉收获颇多,也真切地体会到“拿来”的精髓之一,即“善假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