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话语权
2018-11-10张召忠
张召忠
当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批准,就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战争,在战争中伊拉克死亡数十万人,国土沦丧,家破人亡,惨不忍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天天都在看有关伊拉克的新闻,但是你看到过伊拉克人诉苦的新闻吗?你看到过伊拉克人如何打击美国人的新闻吗?没有人为他们说话,他們没有话语权——因为话语权完全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美国主导着世界的话语权,他们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舆论战,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以至于普通人很难分清真假。
看来,掌握话语权是信息时代极为重要的软实力。信息时代,媒体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它是凝聚力量的集结号,是瓦解敌军的锐利武器。
中国的话语权在世界上非常非常微弱,对此我深有体会,你出国就会知道。一方面,我们的语言外国人听不懂,这是个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对外宣传方式,大都是正面宣传、灌输和程式性的,外国人不习惯这种教条式教育人训话的模式,这种模式也难以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我做电视节目已有十几年了,我对电视访谈有很多体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在电视上给观众训话,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救世主,别人都是阿斗,动辄说服教育别人,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平等探讨问题,语言要通俗,说话要和气,要循循善诱,就像是拉家常,这才是掌握话语权的要诀。不然你一说话,大家都跑了,你说这些话还有什么用?对于观众来讲,听专家解析与听新闻发言人的谈话是一样的,好像每一个嘉宾都是国台办的官员,这样端着架子讲话就很难贴近百姓,难以与观众进行心灵互动,也很难让人信服,这是我们在掌控话语权方面需要注意的。
另外,对于一些敏感话题,“沉默是金”真的是最好的态度吗?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日本和美国说中国军费增长是“中国威胁论”,台湾说“入联公投”是为了寻找生存空间,美国说世界油价上涨是因为中国进口石油太多,类似这样的敏感话题很多很多,因为西方媒体控制了全世界80%以上媒体的话语权,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至于是真是假他们可不管。如果我们再没有自己的观点,再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申辩,再不通过专家学者之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就等于默认!
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以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和军队发言的权威性机构,他们的发言代表着国家和军队的态度和立场。但是,仅仅到这一步是不行的,还需进一步的详细解读,否则普通大众很难理解相关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和未来走向,这就需要权威的专家学者以访谈的形式来解读。专家学者以个人身份来表述各自研究的领域,提出相应的学术观点,这对于维护国家形象、阐明相关道理、维护相应权益是很有好处的。
话语权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我们的话语权。随着国家的富强,应该下大力气,投巨资扩充我们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要成千上万亿元的投资去干这件事情,要把我们的舆论阵地扩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扩展到五湖四海,让地球上所有人都能够听到中国人的声音,那才是一个大国、一个强国、一个现代国家的影响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仅是GDP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软实力,是文化,是舆论,是话语权,是影响力!我们不能再沉默,我们必须发言!
我跟媒体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接触过各类媒体,也在国外工作和学习过,对媒体有一定的了解。我感觉,中国的声音要想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要有国际新闻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必须精通外国语言,熟悉国际传媒运作特点和规律,要用外国人能够接受的思维模式去进行宣传,而不是用我们习惯的那种概念化、模糊式、很强逻辑性很抽象的语言去宣传。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外国人对于我们那种高度抽象、逻辑化、概念化的语言风格很难接受,因为他听不懂,莫名其妙。比如,美国人宣扬未来航天的战略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到2020年,要把一个人送到月球上去!”如果是我们来描述这样的战略目标,可能会是这样的:“中国一定要征服月球!”这样模糊的概念性语言,因为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化的指标,缺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能说服人。同样很重要的还有宣传平台,美国的CNN全球落地,多种语言覆盖,24小时滚动播出,而且全都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美国之音广播电台更是使用数十种语言全球广播,传递美国的主流声音和观点。我们的电视频道很多,但海外落地的只有CCTV中文国际频道,语言也过于单一。国内的电视大都是娱乐性节目,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节目太少。
舆论宣传是一个战场、一个阵地,我们必须占领并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就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和顽强作战那样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当前,国际的较量转向综合国力和意识形态方面,这些较量的最前沿就是媒体,如果在这些较量中总是躲躲闪闪,避其锋芒,不能正面应对,那将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形象。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新闻宣传阵地也是一个重要的作战方向。我们应该像在战场上作战那样,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战役指导,组织强有力的作战梯队和突击队,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去组织冲锋,打赢每一场战斗,最终赢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摘自“百度阅读” 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