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技法的时代发展性分析
2018-11-10谢莹
谢莹
【摘 要】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十分丰富,近年来也受到了无数学者的重点关注,然而对其时代发展性的统计和归纳的作品却极少。本文对小提琴演奏手法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小提琴运弓技术的时代发展性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小提琴演奏技法的时代发展性进行了总结概述。
【关键词】芭蕾舞;教学;音乐感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75-01
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在中国存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它是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进行传播与发展的,但是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为它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却对现代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体裁形式及演奏技巧都给予了创作灵感及美学内涵。
一部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内容保持不变,但技法却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为了理解这一思想,一些著名的小提琴艺术家可以将早期的歌唱记录与最近的表演或演唱电影进行比较。更有趣的是听同样的事情。一支同为小提琴家的作品,在其演艺生涯的早期比他后期的演奏比例上,可以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它不仅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也从多声调音乐的细段现象上,如多年来进入一个清晰、可听的交流中演奏出特殊的点。在早期被滥用或滥用的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滑奏,现在都已不见踪影。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慢唱电影的出现和大型电影业古老的标准声音的广泛传播,公众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模模糊糊的音准,令人不快的声音已经不能为观众所接受了。为了实现更精确的演奏,技术知识必须不断更新,例如,左手四指力量的发展,以及提高音乐厅声音的演奏技法。
一、小提琴演奏手法的时代发展性分析
身体、手臂和左手与指板的角度是不寻常的。就好比教师让一个学生站稳,放松下来,举起他的左臂时,他笔直地站着,微微地靠在左边。这是左臂在比赛中的位置,不是强制性的。幸运的是,人们通常会看到身体不会靠在靠近胃的肘部上。随着积极姿态的倾斜,可以带来明显的好处,即手臂可以很容易地右转,而不是接触身体,通过消除跨越第四旋钮所需的进一步调整而变得容易。左手指向板的角度并不总是很重要.就小提琴而言,任何弦的位置和任何位置都应该是相同的。
因为每个人的手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难为拇指的位置确定一个精确的位置,但是拿小提琴的原理可以归纳为就是将小提琴夹在下巴处。拇指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他手指随时准备在没有任何步幅的情况下演奏,当第一指稍微向后移动时,用手指板形成固定的角度。所以食指是指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轻接触颈部,并且可以灵活地改变。它防止了一个漫长而快速的工作的僵化。把指尖贴近琴弦也有助于防止由于手指的划伤而引起的噪音,这在录音或广播录音中常常是不可忍受的。在当代小提琴演奏过程中,使用新指法无疑是左手技术最大的特点。
二、小提琴运弓技术的时代发展性分析
在18世纪,小提琴演奏家开始关注声音的流畅性、弓段的分布,以及弓被拉的容易程度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直到19世纪,完整的运弓技术才由小提琴家系统地发展起来。20世纪初出版了一部关于小提琴弓演奏技术的科学理论著作,对运功演奏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使运弓技术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独树一幟。对于小提琴家来说,右手运弓技术比左手更难掌握。弓技术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弓弦的接触点、弓的压力和弓的速度。在演奏音乐时,同样的音符使用不同的弓形速度或弓弦接触点,表达的情感也不同。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完整的音乐作品的效果是不同的。小提琴的演奏与右手的灵活配合是很好的,右手的弓对一件作品的完整演奏起着关键的作用。小提琴手会非常注意右手运弓的训练,这是对每个人的考验,因此可见,掌握运弓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发展到目前,小提琴的运弓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完善相关的技巧,获得更多完善的技法。比如当前十分常见的一种演奏方法——飞弓,飞弓是在连顿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性能方法和性能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弓形法的过程中,除了手臂上所有动作的连续性外,还要求手腕和手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声音与声音之间的压力,使动作更加灵活。前者的弓从不离开弦的运动,而后者必须离开琴弦后,一个音调被演奏。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小提琴演奏手法和运弓技术的时代发展性着手,探析了小提琴演奏技法的时代发展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进行了解与掌握,促进了当代小提琴表演的发挥出更为精湛的效果,并试图推动小提琴演奏技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雅君.古典主义时期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技巧研究[D].山西大学,2014.
[2]弗兰柯·古里,丁芷諾.从时代的发展看小提琴演奏技巧变化[J].音乐探索,1990,(2):75-83.
[3]范唯一.格里格《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分析[D]. 吉林艺术学院, 2015.
[4]张文.巴洛克时期小提琴的技法特点研究[J].神州,2017,(25):33.
[5]俞丹.中国蒙古族风格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及演奏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3.
[6]范子军.四首小提琴奏鸣曲比较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