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人文之城

2018-11-10阎梦华

上海工运 2018年10期
关键词:源头码头专项

◎阎梦华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更是一座城市最闪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

在时尚摩登的外表背后,上海这座城市实则包含着一颗文化的心: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伟大梦想在此启航,留下了重要的红色基因。上海也是知名的“文化大码头”,各路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形成独树一帜的海派文化。当然,上海还是鱼米之乡,江南文化的根脉在这里从未间断。

今天,上海正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在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基因的同时,上海更要用文化来为这座城市塑形、铸魂!

文化上海滩

热点聚焦

说到上海文化,你会想起什么?是石库门?沪剧?上海菜?还是上海弄堂?其实这些都是,又都不完全是。历史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上海文化,发展至今衍生出了多种表现形式,未来又将有何走势呢?

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留下了众多光辉耀眼的红色历史足迹。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中共“四大”会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中央特科旧址……

作为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祥地,上海不断吸收、借鉴和融会国内外优秀文化滋养了“中西融汇、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引领风尚”的独树一帜的海派文化,孕育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闵行七宝、青浦朱家角、金山枫泾、嘉定南翔……近代以来,上海逐渐形成丰厚的江南文化资源,依托开埠后的都市繁华,吸引周边文化资源,形成江南文化中心。

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如同推开一扇光影筑就的时空之门,2018年6月,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在上海大剧院举行。自1993年创办以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为全球电影人筑造交流平台,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美誉度的电影节。电影是文化的“使者”,电影节是“文化使者”走向世界的桥梁。来自海内外的影人,无惧山高水远,会聚到文化大都市上海,以光影筑就一场全民盛宴,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每年8月不变的约定——没错,说的就是上海书展了。从2004年第一届上海书展开幕,今年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书香弥漫15年,参与人次翻了一倍,书展零售额翻了近5倍,文化活动今年达到1150场。上海书展已经成为了上海市文化品牌的一张名片。

除了上海电影节、上海书展、ChinaJoy之类的知名展,在上海,线下的小型文化活动更是层出不穷。根据豆瓣的同城数据统计显示: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的一整年时间里,共有11144场音乐、戏剧、讲座、沙龙等文化创意类线下活动在上海举办。这个活动量的数字大概是北京的80%、广深两城各自的1.2倍,也是杭州的3倍多。

文化未来创新融合

不久前,刚刚度过20岁生日的上海大剧院又迎来新朋友——上海大剧院与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在剧院运营管理、智慧场馆建设、跨界营销等剧院信息化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推出融合FUTURE(未来)、LIVE(现场)、ECOLOGY(生态)为主题的“F.L.Y”计划,未来双方将通过推进剧院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共同引领剧院行业的转型升级,上海大剧院与阿里文娱集团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建设面向未来的专业化现场演艺生态系统,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及“亚洲演艺之都”建设。

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舞台、实景、大型文体活动等,催生了文化新业态。作为国内演艺产业高速发展的城市之一,上海吸引和聚集了海内外最优质的全品类演出内容和众多优秀的演艺人才,还拥有丰富的场馆资源。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上,更是当前乃至未来上海文化产业的课题之一。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线路图

发展目标

城市特质更加彰显: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全面转化为市民精神气质和文明素养。党的诞生地历史地位、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重镇地位充分彰显。基本建成中华创世神话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教育传播高地。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设施布局更加合理、运营服务更加高效,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百部文艺精品,彰显上海文艺作品源头地位。打造2个以上平台级新媒体、2家以上国内领先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文创产业更加发达:文创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创产业支柱性产业地位更加凸显,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成为文创产业重镇。

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重大节展赛事在各自领域的国际排名全面提升。文化 “走出去”更加深入,城市文化世界影响持续扩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城市国际形象力争进入国际权威排行第一阵营。

优秀人才更加集聚:培育集聚500名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重点培养资助1000名优秀文化人才,培训5万名宣传文化人才,使上海成为一流文化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打响红色文化品牌:着力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着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上走在全国前列。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专项行动

1.发掘保护建党历史资源。

2.加强建党历史和建党精神研究。

3.深化建党伟大业绩传播。

4.打造建党主题文化精品。

5.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宣传。

6.深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7.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理论研究传播品牌建设专项行动

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2.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3.加强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

4.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5.加强报刊电视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

6.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全国文物大市的综合优势,以江南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引导人们从正确认知历史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项行动

1.加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

2.加大文物遗址保护力度。

3.做好古籍保护利用和出版。

●江南文化研究发掘展示专项行动

1.加强江南文化学术研究。

2.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示水平。

政策图解

打响海派文化品牌:结合贯彻落实“上海文创50条”,打造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海派文化品牌。

●城市精神弘扬专项行动

1.培育践行城市精神的先进典型群体。

2.凸显城市精神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的引领作用。

●人文历史展示专项行动

1.实施“上海名人”风采弘扬计划。

2.实施“海派城市地标”品质提升计划。

3.实施“上海著名历史事件”宣传普及计划。

●媒体创新发展专项行动

1.做大做强主流媒体。

2.加快推动融合转型。

3.创新开展国际传播。

●文艺高峰攀登专项行动

1.推进“五年百部精品创作工程”。

2.推动文艺院团发展壮大。

3.深入推进“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

●文教结合提升专项行动

1.提升高端人才培养水平。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3.建好交流展示推介平台。

●品牌节展提质专项行动

1.提升重大节展国际排名。

2.提升全国性重要节展社会影响力。

3.办好各区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增效专项行动

1.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2.创新公共文化运营服务模式。

3.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

●文创产业腾飞专项行动

1.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2.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3.建设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中心。

4.巩固国内网络文化龙头地位。

5.构建出版产业新格局。

6.建设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

7.加快实施文化装备产业链布局。

8.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来源:《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源头”与“码头”

深度思考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最闪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既要抓好“码头”建设,又要抓好“源头”建设。

“上海文化”品牌“源头”建设将聚焦三个方面

“源头”重在原创力,贯穿于文化品牌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直接关系到“上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坚持打造“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的品牌矩阵,才能彰显“上海文化”历久弥新的突出地位。

围绕文化“源头”建设,要聚焦三个方面:瞄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瞄准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源头、瞄准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源头。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要发挥好“码头”集聚效应

“码头”助力世界优秀文化在上海生根开花,对“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唯有胸怀 “海纳百川”精神,巧借“他山之石”,发挥好“码头”集聚效应,才能帮助上海打造首发、首演、首映、首展市场,帮助上海建成优秀文化发展的“基地”和“大本营”。

围绕文化“码头”建设,要突出三个“集聚”和三个“更加”:集聚文化人才、集聚龙头企业、集聚文化创意;更加凸显制度创新、更加彰显开放姿态、更加展现合作精神。

“码头”和“源头”建设要齐头并进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就要处理好“码头”和“源头”的关系,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既要建好文化“码头”,更要建好文化“源头”。

唯有发挥“码头”的深度,吸引和集聚各路名家、名企、名人、名作、名展和名演前来上海“停靠”,“源头”建设才能水到渠成。也唯有发挥“源头”的高度,辐射和引领周边文化共同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码头”建设才能相得益彰。

“码头”和“源头”建设要齐头并进,贯穿于文化品牌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12项专项行动各方面,当上海成为国内外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必然也会成为原创活力喷涌不息的“源头”高地。

猜你喜欢

源头码头专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常回源头看看
前往码头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在码头上钓鱼
源头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