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不断进步不断成熟不断国际化,属于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的比赛
2018-11-10蔡金萍
对于葡萄酒大奖赛,十多年前刚开始给公司写内刊的产品卖点时,对于这些奖项就曾有过爱与痛的边缘的感受。那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葡萄酒大奖赛,对于进口葡萄酒这个舶来品,酒厂给过来的资料中,除了技术性的参数和零星的品酒笔记外,就是附带的各种获奖记录。
记得刚开始编译这些资料,常常对那些一长串各国大奖赛的名字感到一头雾水,什么Concours Mondial de Bruxelles或Concours des Grands Vins de France de Macon,那时没有Google翻译,更没有现在那么多中文资料,有时连上网Google到的也只有法语、德语或意大利语的网页,常常让人痛苦到抓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你根本想象不出来葡萄酒的世界有多么的复杂。
记得写德国名庄邓肯博士(Dr.Deinhard)的酒庄故事时,看到满篇的德语,买的德语词典,想着查一查总可以,结果是连猜都没法猜。有一次,公司收到一来的函件,我们找了好一圈人,才想到有个学意大利语的媒体朋友,请她帮忙看一看写的是啥,重不重要?才发现那是一封意大利法院寄来的函件,告诉我们:一个意大利合作商破产,目前正在进行清算,我们可以跟法院联系优先进行债务清算……那时候,真的觉得进口葡萄酒行业高深莫测呀,真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累积和道行才能胜任这份工作,也被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感受到自尊的挫败感而深深地捂紧了自己的小心脏……却没想到,最后却在这个行业里走了十多年!
现如今,不仅知道了简称CMB的Concours Mondial de Bruxelles是“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和IWC(国际葡萄酒挑战赛)、DWWA(醇鉴葡萄酒国际大奖赛)、IWSC(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并称全球四大葡萄酒大奖赛,还荣幸地成为了CMB赛事的评委。虽然作为葡萄酒评委的缘分开启得很早,从早年写产品卖点开始懂得这些奖项对于销售的意义,到作为评委给南方航空选客舱用酒,看似简单的一个盲品打分,却给了品评人和消费者都有了可以量化的参考依据。这一场开始得早,结缘得晚的缘分,真让人感到神奇:要么缘分不来,要么就一下都来!
恰逢金樽奖十周年,也是我第3年组织举办金樽奖活动。从第一年刚接手时太过仓促有点手忙脚乱,到第二年的全面赛制调整和改进收获了众多好评。带着这样的口碑,今年参选酒款又增加了30%!如果说第一年接手时对赛制和玩法还不够了解,到第二年不仅对赛制把到了脉,并且经过一年多的历练筛选出来进入终选的酒款质量也得到许多人的认可,今年我们又在这样的基础上更进一大步。感谢在这一场赛事艰难改革过程中,David Allen MW、João Pires MS、Rod. Smith MW和战吉教授这几位大师在我们最困难时的鼎力加持,这是一场不断进步不断成熟不断国际化,并且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消费者的葡萄酒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