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2018-11-09李丹丹

科技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同质化时政应对策略

李丹丹

摘 要 随着传媒生态环境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数量的急剧增多,加上新闻源的公开化,给纸媒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时政新闻资源获取渠道的单一,新闻信息来源过于趋同,导致围绕同一内容、同一题材的新闻大量出现在各大报纸、网络、客户端、公众号上,给受众留下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感觉;又由于部分纸媒和传统媒体在报道内容、手法、排版上趋同现象严重,大量“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稿件充斥版面,造成新闻报道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报纸同质化的出现,造成了采编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读者对报纸新闻的信任度,影响了报纸新闻的社会价值,损害了报纸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鉴于此,文章主要对报纸新闻同质化现象进行探究,在分析其内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推动报纸新闻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报纸;时政;新闻报道;同质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1-0048-02

报纸新闻同质化更多的是指新闻内容的同质化,不管是对报纸媒体本身还是对受众均造成了伤害,如何从报纸媒体内部找寻应对新闻同质化现象的策略是重要课题,下面就对此进行分析和探究。

1 报纸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及弊端

虽然报纸时政新闻同质化对于报业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但其严重损害报纸时政新闻的多样性、丰富性,促使新闻内容仅仅在单一层次满足受众需求,导致单一信息的过量传播,使报纸新闻报道重复、低效,这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同质化的报纸时政新闻缩小受众的选择面,损害受众知情权,使读者极易产生审美疲劳[1]。所以,报纸时政新闻同质化浪费的报业资源不仅涉及采编人力、版面资源、纸张等,还包括浪费读者的时间、订报费。而且现有的市场空间也无法承载更多价值雷同、同质化定位的报纸在同城并存。

综上所述,报纸新闻同质化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减低了受众对报纸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当读者只需通过一张报纸就能满足对时政要闻的阅读需求时,势必会造成许多报纸逐渐被边缘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慢慢走向衰亡;其次,报纸新闻同质化造成新闻报道片面化、碎片化,新闻没有亮点,舆论监督隔靴搔痒,不能切中时弊,势必会拉低报纸的社会价值,动摇其在主流媒体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传播力、影响力下降。

2 报纸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成因

从报纸媒体内部的新闻运作情况可以发现,雷同的新闻运作方式是引发报纸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根本原因[2]。

2.1 没有独特视角

从目前情况看,报纸新闻同质化成因之一是对同一时政要闻没有独特的视角,报道内容重合度高,排版方式相仿,严重缺乏原创性,没能形成鲜明的定位,大多数报纸新闻版面均分为国内及省市重大新闻、本地要闻、国际新闻,涉及社区、经济、医疗、教育、公安、交通、文体等板块,致使版面架构较为雷同,报纸“千人一面”,内容创新不足,导致读者发出“看一张报纸就够了”的感叹。加上一稿多投现象严重,致使报纸媒体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浪费资源,生产同质化的报纸新闻。

2.2 新闻来源渠道单一

现如今,一、二线城市中,中央驻站记者,省、市媒体记者并存,时政新闻的主要来源渠道大多是同一个新闻源,除了省、市党委、政府就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重大活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外,就是各部门及行业的官网消息和文件材料。此外,在对重大新闻报道中,使用的多为新华社及上级党媒的新闻通稿,导致多家报纸的时政新闻内容相似。

3 报纸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3.1 通过策划体现新闻差异

党报的时政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也是党报权威性的表现。党报的时政报道除了“发新闻通稿”等规定动作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抓住报纸的读者定位,做强策划报道,让更多的原创新闻、深度新闻占据主阵地。只有避免同质化,拿起党报硬新闻这把利剑,才能扬长避短,在竞争中打下一片天地。如《昆明日报》社专门成立了深度组,每周对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领域的重大新闻进行策划,对中央省市出台的重大政策,进行落地采访。

2018年上半年,昆明日报推出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逐梦新时代 昆明新作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栏目,发稿1 100余篇,持续宣传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积极行动。同时,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以及稳增长、脱贫攻坚、市区融合发展、滇池治理、党的建设等,组织了主题报道。独家首发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干部吴国良先进事迹,并刊发评论文章,全国媒体纷纷转载。这些报道,均为昆明日报原创,做到了人无我有,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2 提高报纸时政新闻的含金量

党报时政新闻要避免新闻同质化,必须打破固有定势,提高新闻报道的含金量,让新闻活起来。避免同质化,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党报有着一批作风严谨的采编队伍,权威的新闻信息来源、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具有新闻报道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优势。

对此,时政报道记者要发挥自身优势,贴近群众,找准报道落点,以平民化视角,打破传统束缚,寻找新闻的差异点,形成个性化的新闻报道风格,增加更多的信息量,同时,打造品牌栏目和品牌版面,塑造良好的报纸品牌形象,对重大事件深入挖掘,做深做透,注重细节,做出见解独特,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比如在2018年5月30日省政府举行的《云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根据省政府出台的新政,落地昆明,挖掘出昆明市将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昆明等地项目审批时间不超50个工作日;昆明等地试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实现企业名称登记零耗时等重大民生新闻。

领导调研、视察、督查是时政报道的新闻富矿,记者获2008年度中国城市党报好新闻二等奖的《马料河整治12天迁坟1700冢》,就是记者随市领导督查河道治理时,挖掘到的独家新闻。

3.3 做好政府重大政策的权威解读工作

报纸媒体没办法也没有必要和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拼抢时效,而应从以快制胜之外找寻应对新媒体和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杀手锏,掌握新闻第一解释权[3]。报纸不再是人们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来源,但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能为报纸新闻提供应对同质化现象的新路径。

时政报道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记者认为,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规章;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时事、经济生活、社会热点、百姓焦点等题材,对文件中的关键词、专业术语,以及社会公众可能误解、质疑的内容,都应该通过采取专家解读、政策问答、媒体专访、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做好重大政策信息解读发布工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避免新闻报道的同质化,切实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昆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2018年2月4日開幕。当天3版,《昆明日报》就用数据,图表、点评等方式,对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要干的10件惠民实事以及2018年将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深化改革等9个方面谋发展进行了全方位解读,直观生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4 结论

总之,报纸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对于报纸媒体和读者有致命的负面影响,改变同质化现象是报纸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报纸媒体必须清醒认识到新闻同质化现象的危害,着重分析报纸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成因,有效提高报纸时政新闻的含金量,做好政府重大政策的权威解读工作,通过策划体现新闻的差异化,掌握报纸新闻的主动权,担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使命,开辟报纸新闻事业发展新征途。

参考文献

[1]雷娟,杜海.都市报同质化竞争与对策研究[J].出版广角,2016(18):47-49.

[2]范力.报纸健康新闻如何去同质化[J].记者摇篮,2012(6):44-45.

[3]舒萍.报纸新闻推陈出新的微观流程研究[J].中国报业,2014(20):32-33.

猜你喜欢

同质化时政应对策略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