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估工具的研究

2018-11-09张晓彤姚娜张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年9期
关键词:日照市石景山区实验区

张晓彤 姚娜 张茜

摘要 我国历来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自1986年开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又颁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把研究建立基于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实验区激励与淘汰机制提到了重要位置。该研究基于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统计数据,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筛选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6种区域发展情景包括商贸服务(西城区)、生态宜居(石景山区)、制造业(日照市)、物流服务(日照市)、科教创意(绍兴市)以及旅游文化(石景山区、绍兴市)。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5个领域、18个指标、45个变量。对4个实验区的评估结果表明: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在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西城区在科教创意和商贸服务情景下发展较有优势,石景山区在生态宜居和旅游文化的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日照市在公共环境和经济效率指标上具有优势,在商贸物流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绍兴市在创新驱动指标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在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下还需在公共环境、社会发展领域进行提升。通过情景设置和指标权重的赋予,有效地判断了评估对象的发展情况是否满足其区域发展定位,为创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实验区和示范区评估工具提供了依据。由于该研究仅是实验性的评价,还需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评估工具;情景分析;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8)09-0040-12 DOI:10.12062/cpre.20180426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国务院于2016年12月颁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目的是建设一批不仅具有中国实践意义,同时具有国际示范性的可持续发展案例。我国历来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1994年我国政府响应里约联合国环发大會通过的《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将《中国21世纪议程》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1996年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1997年,在1986年启动实施的“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基础上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截止2016年底,在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20家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89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提出“研究建立基于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实验区激励与淘汰机制”,标志着实验区和示范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探索有效引导改善政策着力点的评估工具成为实验区和示范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选取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评估对象,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筛选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期望为创建科学有效的实验区和示范区评估工具提供依据。

1 文献综述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定义为一个系统可以达到的可持续状态的水平[2]。Science 2001年发表了由23位世界著名科学家联名撰写的论文“可持续能力科学(sustainability Science)”[3],文章中对可持续能力的定义为:可持续能力的本质是如何维系地区生存支持系统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中,总结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本质特征:“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针对区域或城市开展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诸多,积累了大量经验。如周海林[4-5]提出采用离差法来计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建议采用限制型指标、发展型指标、协调型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可持续性,并针对资源型城市攀枝花进行了评价研究;杨多贵等[6]根据可持续发展系统学的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大支系统角度,从数量和质量角度对北京和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李俊莉和曹明明[7]通过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及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4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全国14个地级市实验区组进行比较评价与分类研究。这些研究对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标的选择、成果的计算方法等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这些研究中,针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评价研究相对不多[8]。

有关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理论分析、度量指标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9-10]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了探讨,总体上数量并不多,但主题较为集中。从评价对象上看,针对资源型城市的评价较多[11-14];从方法上看,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15-18];在指标选取上围绕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或从发展度、优势度、协调度角度选取,数量由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此外,闵庆文和李文华[19]利用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理论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度”指标。在学术界关于如何度量和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有争论,因为这涉及到区域多样性和价值判断的问题。首先,区域(如城市尺度)是个复杂巨系统,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很难简单界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对于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所选指标属于反映水平(发展的结果)还是反映能力(导致结果的要素)的问题有时存在争议[20]。其次,指标评估的标准值设定以及区域之间的比较是个难点。一方面,对有些区域问题定性判断的数据分界往往不是一个确定的点而可能是一个数据区间或相对参照结果。另一方面,将众多指标综合成一个数字来评判和比较对象的方法论已经受到质疑,各种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局限性和适用情况[21],而区域比较应当是多维度的。第三,区域评估和比较还受到规模尺度、区域多样性和发展价值观的多元性的困扰,这常常成为争论焦点[22]。

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现有研究中,多数工具仍停留在对发展水平即发展的结果的评估和简单的总量比较上,这也意味着比较目标的单一性。现阶段还缺乏对发展能力、可以辨识各项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发展多样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区域或城市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以期打破简单的总量比较和单一的评价目标。情景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针对未来的诸多研究,包括趋势分析、预测预报、变量分析、敏感度分析等[23]。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中,采用情景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不同发展方向下指标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某一(些)指标,为政策制定者提出导向性强的工具[24-25]。为更好地使我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工作与国际接轨,并推广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水平”,本研究采用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及信息系统研发”编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26]作为评价依据。该指标体系是在总结了国际、国内对于可持续发展相关评估经验,比对了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实验性评价,旨在探讨情景分析下,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评估参评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

在参考大量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及信息系统研发”所提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26]。该指标体系参照了WEF、UNDP、UNEP等国际权威组织对区域、城市等尺度可持续发展评估领域的划分,着重从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等5个领域入手,构建了有层次、分类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在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类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各种参量的内在逻辑关系、响应机制,以及各指标在解决评估实际问题时的优势劣势,考虑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完备性、相关性等特性,筛选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的变量,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整个指标体系分为5个领域、18个指标、45个变量(见图1)。

2.2 情景设置

本研究收集了155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规划、统计年鉴(或公报)、年度总结等基础资料,分析并总结了这些实验区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近期经济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区发展目标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共总结出6种类型,分别是以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科教创意、旅游文化、生态宜居为重点发展方向(见表1)。将这6种发展类型设置为情景分析的方向,并通过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平台进行专家咨询,对不同情景下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进行了权重赋予,得到了不同情景下每个指标的权重。

在充分考虑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情况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石景山区、山东省日照市和浙江省绍兴市4个实验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西城区和日照市为国家先进可持续发展示范区。4个实验区分别代表了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西城区)、城市边缘地区(石景山区)、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沿海地区城市(日照市)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沿海地区城市(绍兴市)。同时,根据参评实验区的发展规划及城市定位要求,西城区未来职能发展方向主要以金融业和服务首都为主,石景山区以绿色生态、旅游文化为主,日照市以钢铁等产业和山东省物流中心为主,绍兴市以文化产业和创新科技为主。分别对应6种发展情景中的商贸服务(西城区)、生态宜居(石景山区)、制造业(日照市)、物流服务(日照市)、科教创意(绍兴市)以及旅游文化(石景山区、绍兴市)。

研究采用上述评估指标体系和情景权重,对4个实验区进行了6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实验性评估,并采用全国或参评实验区平均值作为单项变量评估基线,得出每个实验区在向不同情景发展过程中,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等5 个

领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基线的比较值,以此判断参评实验区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验区定位及其在各个情景下的指标表现,评价该实验区的发展表现及在各个指标上的优劣势情况,以此提出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2.3 评估方法

根据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各个单项变量,通過官方发布的规划文件、统计年鉴、学术文献等渠道获得数据后,计算全国和4个参评实验区每个变量的结果值;以全国平均值作为基准,得到4个参评实验区各个指标的归一化相对值,以此作为情景分析的原始数据。

将每个情景下各个指标加权求和得到4个参评实验区在6种情景下的发展情况模拟评估结果。对于领域层次,由于指标层指标的正负指向不同,不能合并,因此将针对每个领域的具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在评价过程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看成为全国平均水平的替代指标,以权重值作为基准与各实验区的值进行比较,反映实验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

通过同一实验区不同情景下的比较和不同实验区同一情景下的比较,探讨指标权重的变化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区之间评估结果的可比性,确定针对某一个实验区来说,能否根据评估结果的不同判断其发展能力是否符合其发展方向目标并提出改善措施。

3 结果与分析

3.1 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

表2显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变量名称和对应单位,以及以全国为基准的4个实验区的相对值。

资源安全领域,除“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实验区大于全国水平外,其他的指标都低于全国水平。

社会发展领域的指标则表现为参差不齐的情况。较为显著的特征是,西城区在“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上高于其他地区,而绍兴市和日照市在“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上低于全国水平;位于大城市的西城区和石景山区的“城镇收入房价比”低于全国平均;“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西城区和绍兴市较高,而“城镇登记失业率”4个区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指标基本与全国水平持平或差异较小。

公共环境领域的指标也呈现较为复杂的情况。整体上,石景山区的情况最好,大多数负向指标上都低于全国平均而正向指标都高于全国水平;日照市则情况较差,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多数高于全国平均;西城区和绍兴市的各项指标则规律性较低。

经济效率领域,西城区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个实验区和全国平均,正向指标高而负向指标低;同为北京市范围内的石景山区则情况不同,除“生产资料效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方面并没有优势;绍兴市大多数指标比日照市高,但“生产资料效率”水平较差。

创新驱动领域,4个实验区差异显著,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多数指标都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专业技术人员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石景山区甚至是全国水平的14倍;日照市则除“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与“专业技术人员人均市场成交额”高于全国平均外,其他指标均较低;绍兴市在各项指标上多数略高于全国水平。

3.2 情景及权重情况

图2和表3显示了专家系统对于6种发展情景下各指标的权重判断。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由于其指标较多,叠加后所占权重最大,因而对于6种情景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相比之下制造业发展对此要求较弱。公共环境对于旅游文化和生态宜居来说地位也较为重要,而对于其他情景则重要性排序较靠后。对于重经济发展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和商贸服务来说,经济效率是第二重要的领域,而对于其他情景经济效率的重要性都最低。对于科教创意情景,创新驱动无疑是较为重要的。资源安全则对于6种情景都位于第3或4的地位,差异较小。

分情景看,在发展制造业的情境下,各指标中最重要的为劳动力效率和生产资料效率,其次为资源环境类的指标,包括水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等;相比之下,不太重要的指标有公共服务、住房、环境条件等。在发展商贸服务的情境下,市场效率是最重要的指标,其次是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等社会发展类指标;相比之下,技术成果、科技投入等指标较为不重要。在发展物流服务的情境下,交通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其次是劳动力效率、市场效率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指标;此外,土地资源与能源也较为重要,最不重要的指标是创新驱动类指标。在发展科教创意的情境下,创新驱动类指标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其次为社会发展和公共环境类指标,资源安全及经济效率类指标重要性较低。在发展旅游文化情景下,公共环境指标为最重要的指标,其次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安全等社会发展指标,土地资源、水资源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经济效率、创新驱动方面指标的重要性则较低。在发展生态宜居的情境下,与旅游文化情景类似,公共环境类指标重要性最高,其次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等资源安全类指标,创新驱动和经济效率指标则重要性较差。

3.3 不同实验区不同发展情景的比较

图3~图6显示了4个实验区在不同情景下的各自指标情况的变化。

西城区在各个情景下,创新驱动和经济效率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资源安全方面较差;从较差指标与权重的差距看,西城区在科教创意和商贸服务情景下发展较符合,而在制造业、生态宜居情景下发展较不符合。发展情况与其自身发展定位较为相符。同位于北京市的石景山区则与西城区不同,仅在创新驱动领域优势显著,而其他方面并不突出;在商贸服务和物流服務情景下,石景山区的指标与权重差距较小,而在制造业和旅游文化情景下差距较大,与其生态宜居、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并不相符。

日照市在各个领域上没有突出明显的优势指标,因此在情景权重变化的情况下,各个指标也随之变化。总体上,在公共环境领域有一定优势,在某些情景下生产效率领域和技术成果指标有一定优势。从发展短板与权重差距的角度看,日照市文化旅游和生态宜居情景发展较符合,而在科教创意情景下发展较不符合。日照市的发展定位是制造业和物流服务,而这两种情景的评估结果并不突出。

绍兴市与日照市类似,没有表现特别突出的指标,仅在创新驱动领域略有优势。在各个发展情景下,科教创意情景发展较符合,而旅游文化和生态宜居发展较不符合,与绍兴市的发展定位部分相符。

3.4 不同发展情景下实验区的比较

3.4.1 西城区和石景山区的比较

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均位于北京市,发展背景相同,将二者作为一组进行比较(见图7和图8)。

西城区的发展定位为商贸服务,从图7可以看到,西城区的市场效率指标在4个实验区中具有绝对优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在其他重要指标上,西城区也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商贸服务情景权重较低的技术成果、教育培训、劳动力效率、生产资料效率等指标西城区的表现也较好,资源安全指标上表现较差,公共环境指标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由此可以说,西城区在发展商贸服务的定位下,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了既有的优势指标以外,还可以从社会发展指标上继续提升。

石景山区的发展定位为生态宜居和旅游文化。从图7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生态宜居情景还是旅游文化情景,公共环境领域的环境条件、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中的家庭、住房、社会公平、社会治安等,都是石景山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此外,如何降低资源条件的约束和提升经济效率也是石景山区需要补齐的短板。 西城区与石景山区相比,二者虽然发展定位不同,但在诸多指标上具有相似的情况。如创新驱动领域的指标是二者共同的优势,社会发展、公共环境和资源安全领域的指标趋势相同。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西城区的劳动力效率和市场效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石景山区则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因此,可以看出,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西城区,虽然受到较大资源条件的限制,但大力提升科技投入和劳动力及市场效率,是强化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石景山区来说,提升其资源使用效率和公共环境水平,是实现生态宜居城市和旅游文化产业的重点方向。

3.4.2 日照市和绍兴市的比较

日照市和绍兴市均属于非省会地级市,将二者作为一组进行比较。

日照市的发展定位为制造业和物流服务。从图8可以看出,在制造业情景下,日照市在劳动力效率、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等重要指标上超越了全国水平,作为负向指标的生产资料效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且水资源、能源指标较低。总体上,日照市作为以制造业为发展方向的城市,基本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资源是其发展制造业的一个短板,由于资源禀赋不足,需要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物流服务的情景下,日照市的劳动力效率指标较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资源指标也较好,但交通、能源指标较差。从交通指标的具体变量看,包括路网密度和公共交通服务两项,前者对于物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日照市的交通路网密度与西城区相当,但公共交通服务则是4个参评实验区中最低的,导致了交通指标整体较低。因此,日照市如果发展物流产业,重点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

绍兴市的发展目标中将创业创新作为重要方向,其次是旅游文化。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科教创意情景下,绍兴市的科技投入和技术成果指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教育培训指标较差;公共环境类指标也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发展类指标参差不齐,有一些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或较高,有一些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交通、社会安全方面。因此,绍兴市在发展创新创业型城市方面,还需要努力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并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治安与就业,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在旅游文化情景下,相对重要的环境治理、社会安全、基础设施指标能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水平,但生态保护和环境条件指标和公共服务指标上有待提高。

日照市和绍兴市相比较看,资源条件是二者共同的短板,此外教育培训、交通、社会公平是二者均需要改善的方面;二者共同的优势指标为技术成果、劳动力效率和环境治理指标,但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不多。此外,日照市的优势指标还有生产资料效率和生态保护、环境条件,短板还有社会安全、市场效率和科技投入;而绍兴市的优势指标还有科技投入和劳动力效率,短板还有环境条件和生产资料效率。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性地设置6种发展情景,比较分析了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不同情景下的指标变化,判断参评对象的发展情况是否满足其发展定位,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点方向。根据评估结果的横纵向比较,可以看出,通过权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比较出不同情境对各个领域方向的要求。在4个参评实验区中,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在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在资源安全、公共环境和部分社会发展指标上发展较差,西城区在商贸物流的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而石景山区生态宜居和旅游文化的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日照市在公共环境和经济效率指标上具有优势,在制造业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满足,而在商贸物流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绍兴市在创新驱动指标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而其他指标表现参差不齐,在科教创意的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在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下还需在公共环境、社会发展领域进行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套工具包能够快速识别出不同发展定位下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与全国的比较优势,发现不足之处,并且通过引入情景设置,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区域定位或发展战略的对策。本研究除了就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情景做横向比较以外,还可以就同一实验区的不同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纵向比较,为未来实验区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提供了参考工具。

本研究仅是实验性的评价,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量纲、算法、含义不同,不能简单相加得到领域层次的情况,导致在指标存在较多差异时的分析结论还不够一目了然,还需要更多样本进一步测算,优化指标的综合方式;另一方面,用于指标计算的原始数据统计的口径不一、发布不全都限制了本研究更详细准确的计算,而且指标仅采用了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果采用多年数据进行比较则可以更好地判断不同指标的变化方向,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参评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由于是实验性评估,指标的权重确定来自小范围专家,并没有广泛征求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存在提升的空间。

致谢: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仲伟俊理事、东南大学张玉林教授在本研究数据采集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特别致以诚挚谢意!

(编辑:李 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吕永龙,王一超,苑晶晶,等.关于中国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1-9.[LV Yonglong, WANG Yichao, YUAN Jingjing, et al. Some thoughts on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8,28(1):1-9.]

[2]HANSEN J W. Is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 useful concept? [J]. Agricultural systems, 1996, 50(2): 117-143.

[3]KATES R, CLARK W, CORELL R, et al. Sustainability science [J]. Science, 2001, 292(5517): 641-642.

[4]周海林.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攀枝花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0, 19(1):12-16. [ZHOU Hailin. Study on indicator system for ass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based city : case study of Panzhihua City [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0, 19(1):12-16.]

[5]周海林. 可持續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确定方法的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4): 360-364. [ZHOU Hailin. Study on the approach of establishing indicator system for ass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9 (4): 360-364.]

[6]杨多贵, 牛文元, 陈劭锋. 北京市与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00 (11): 28-33. [YANG Duogui, NIU Wenyuan, CHEN Shaofeng. Comparis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between Beijing and Shanghai [J]. Shanghai economic study, 2000 (11): 28-33.]

[7]李俊莉, 曹明明.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状况及其展望[J]. 人文地理, 2011(1): 66-70. [LI Junli, CAO Mingming. Actuality and prospect on china national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J]. Human geography, 2011(1): 66-70.]

[8]李俊莉, 曹明明.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6): 160-164. [LI Junli, CAO Mingming. Comparative study of development level on China national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1, 31(6): 160-164.]

[9]牛文元.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 21(1): 7-13. [NIU Wenyuan.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21(1): 7-13.]

[10]周海林, 黄晶.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理论分析与重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9(3): 20-24. [ZHOU Hailin, HUANG Jing. Theory analyses and restructure of capacity build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999, 9(3): 20-24.]

[11]汪克亮, 严慧斌, 孟祥瑞.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熵权因子分析法[J]. 工业技术经济, 2012 (12): 108-117. [WANG Keliang, YAN Huibin, MENG Xiangrui. Study on Chinas coal resourcebased cit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evaluation : based on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2012 (12): 108-117.]

[12]王中亚. 灰色关联分析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4): 102-106. [WANG Zhongya. Empirical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J]. Journal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 11(4): 102-106.]

[13]仇方道, 李博, 佟连军. 基于MFA和DEA的东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 资源科学, 2009,31(11):1898-1906. [QIU Fangdao, LI Bo, TONG Lianjun. Evalu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mining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MFA and DEA Models [J]. Resources science, 2009,31(11):1898-1906.]

[14]刘勇, 王士军, 蔺爽, 等. 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途径选择——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 (6): 26-29. [LIU Yong, WANG Shijun, LIN Shuang, et al. The evaluation and approachescho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resources city of in Gansu Province: take the Baiyin City as an example [J].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2014 (6): 26-29.]

[15]武玉英, 何喜军. 基于DEA方法的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3): 117-123. [WU Yuying, HE Xijun. The evaluation of Beij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DEA Model [J].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06 (3): 117-123.]

[16]张协奎, 安晓明.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6): 37-43. [ZHANG Xiekui, AN Xiaoming. Empirical analysis for Beihais capac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6): 37-43.]

[17]董燕红, 钟定胜, 卢小丽. 主成分与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的应用对比[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 16(1): 359-365. [DONG Yanhong, ZHONG Dingsheng, LU Xiaoli.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CA and AHP to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2016, 16(1): 359-365.]

[18]喬家君.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 资源科学, 2004, 26(1): 113-119. [QIAO Jiajun.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in Hen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J]. Resources science, 2004, 26(1): 113-119.]

[19]闵庆文, 李文华.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山东五莲的应用[J]. 生态学报, 2002, 22(1): 1-9. [MIN Qingwen, LI Wenhua. Assessment of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ulian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1): 1-9.]

[20]刘剑锋. 城市竞争力专题文献选读与思考[C]//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建筑学分册, 2003. [LIU Jianfeng. Selec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special topics on urban competitiveness[C]//The First National Doctoral Student Academic Forum, 2003.]

[21]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 2000. [SU Weihua.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ulti 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D]. Xiamen: Xiamen University, 2000.]

[22]刘剑锋.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 2007. [LIU Jianfeng. Research on theory and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ward urban infrastructure[D].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2007.]

[23]WOLLENBERG E, EDMUNDS D, BUCK L. Using scenarios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the future: anticipatory learning from the adaptive comanagement of community forests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0, 47: 65-77.

[24]李春发, 曹莹莹, 杨建超, 等. 基于能值及系统动力学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发展模式情景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8): 2455-2465. [LI Chunfa, CAO Yingying, YANG Jianchao, et al. Scenario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based on emergy and system dynamics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5, 26(8): 2455-2465.]

[25]刘立涛, 沈镭. 中国能源分区情景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9): 1484-1495. [LIU Litao, SHEN Lei. Scenario analysis of energy zoning and function orient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26(9): 1484-1495.]

猜你喜欢

日照市石景山区实验区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古村街景
村居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长春:五大实验区建设引领农业跨越发展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
山东
档案资源为区委举办宣传活动提供生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