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1-09李杰蒋秀芝
李杰 蒋秀芝
摘 要: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进程,水稻机械化插秧具有一定优点,但现实田间操作中,由于机插育苗质量不过关、机手操作不熟练、经营粗放等造成插秧质量下降,甚至无法进行机插。本文主要针对机械化插秧育苗和插秧机田间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水稻;机插;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80
水稻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水稻插秧深度浅、插秧深度一致、行穴距均匀一致,达到定苗定穴,促进水稻早分蘖、低阶位分蘖,具有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和节本增效的优点。在现实生产操作过程中,人为地造成水稻插秧质量下降,影响了水稻后期单产与品质。做好机械插秧,保证插秧质量,主要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育苗问题
1.1 秧苗播种密度
一般备精选种子25~30kg/hm2,秧盘350~400盘/hm2。备好的种子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d,提高种子芽势和芽率。盐水选种,加入杀菌剂进行种子消毒,防治水稻恶苗病,注意杀菌剂消毒必须保证0℃以上积温要大于等于100℃以上,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恶苗病菌交叉感染。种子催芽,80%左右破胸时晾芽以备播种。
1.2 苗床制作
苗床一定要细,必须松土1cm厚,然后把播完的苗盘压倒表土中,床面应达到“实、平、光、直”的要求,生产操作时由于农户做床粗放,播种后出苗不起、缺苗严重,后期无法机械插秧。同时做床后要在育苗前1~2d浇透水,保证土壤中毛细管上下水分相通,避免育苗时种子没有出齐苗就发生苗干的现象,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1.3 秧盘规格与底土厚度
水稻机械插秧纸盘厚度一般为2.5~3cm,如果纸盘厚度过浅,小于2cm,插秧時易造成倒秧、甚至漂秧现象。但是如果纸盘厚度过厚,超过3.5cm,插秧时机械手会抓不到秧苗,造成漏插现象。育苗前装底土2~2.5cm,不能过厚或过薄。
1.4 育苗播种期
水稻机械插秧育苗要根据水稻移栽时间决定播种时间早晚,育苗播种时要遵循晚熟品种早播、早熟品种晚播的原则,对土地规模化经营较大的必须分期播种。根据水稻秧龄25~30d倒推播种期,严防超龄移栽,避免机插时造成机械损伤。
2 插秧问题
2.1 插秧前秧苗准备
充分炼苗;带药带肥下地,插秧前1~2d追施硫酸铵或尿素,每盘硫酸铵5g或尿素1g,兑水2~2.5kg浇施,追肥后浇水。同时苗床用内吸性杀虫剂喷雾防治水稻潜叶蝇。
2.2 插秧前田面准备
2.2.1 田面要平、要细
机械插秧要求田面要靶细、耙平。田块高低落差要在2~3cm以内,如果高低不平,机械插秧时不好把握插秧深度标准,深处出现漂秧,浅处插秧过深,出现“撂干”现象。
2.2.2 整地深度标准、水层标准
水田整地深度13cm左右,不超过18cm,防止机械插秧时机械下陷。插秧前田面保持水深2~3cm,不能超过3cm,防止插秧时涌水,造成淤苗或漂秧。
2.2.3 水整地沉淀时间标准
水整地后要充分沉淀,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确定水田整地沉淀期,同时插秧机手要根据水田沉淀程度确定插秧深度,以不漂秧浅插为原则,一般1~1.5cm,不超过2cm,促进低节位分蘖。
3 插秧时期、插秧密度
一般连续5d外界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2~13℃以上,并且秧苗叶龄在3.5叶左右就可以插秧。如果插秧过早,会造成水稻穗数明显减少,插秧过晚则穗粒数明显减少,都不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插秧时秧龄过小,低节位分蘖增加,有利于提高成熟度,但每穗粒数减少,秧龄过大,低节位分蘖少,穗数减少,同时高节位分蘖造成成熟度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增加。磐石地区一般机械插秧密度20cm×30cm,每穴插2~3株,不宜盲目增加插秧株数,造成分蘖受阻,有效分蘖穗粒数减少。
4 及时补苗
插秧后要及时补苗,插秧与补苗最好同步进行,插后及时补苗,插到头到边,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避免先插与后补苗时间相差太长,后期无法统一管理。同时补苗时要补满,充分利用边界效应。
5 抓好水层管理,及时施肥
插秧后要深水护苗,水深3~5cm,水稻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提高地温促进水稻分蘖。拔节孕穗期由于机插秧分蘖数量多,对土壤水分敏感,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在有效临界叶龄期及时露田,强调轻晒、勤晒。开花结实期应保持浅水层,遇气温低于17℃时,要深水护胎,防止障碍性冷害。适时追施分蘖肥,在插秧缓苗后进行除草和追肥。要追施分蘖肥,肥量控制在氮肥总量的20%以内。
作者简介:李杰(1972-),讲师,研究方向:农业农村教学与新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