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 打造产教融合“机电样本”

2018-11-09张红延李亚婷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机电河南校企

张红延 李亚婷

5月15日上午,晨雾渐散,日色鲜明。

一列车队驶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刚出席过河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的副省长霍金花,开始对我省职业教育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第一站便来到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走过图书馆、众创中心、实训车间,她时而细细询问,时而点头称赞。“学生毕业之后到哪里就业?课堂学的内容工作中能不能用到?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创新?……”询问充满关切,嘱托切中肯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近年来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务实发展 打好三融四境“组合拳”

培养什么样的职业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机电人始终思考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到底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有效对接经济转型,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更希望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寻求答案。

在国际教育学院的融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专家、课程开发顾问正在按照行动导向课程理论,以技术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因子进行重组编排。加入了最新内容的“教材”可在课程中心就地进行排版、印刷、装订,当天就能发到学生手中。专业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技术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知识结构中需要调整的内容,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时间添加到学生的“学习清单”里。

如此深入细化的校企合作形式源自学院2017年3月提出的“融课程”改革。融课程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探索出的“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式的跨领域课程模式。这一模式破解了课程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打通了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2017年,学院提出了“三融四境”发展新思路。“四境”指的是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综合学习场境。“产”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供学生练习技能的生产场境。“学”是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构建学习知识的教学场境。“研”是校企共建研究院,构建培养批判思维的研究场境。“创”是校企共建众创空间,构建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场境。

“三融”指融课程、融体系、融体制。融课程是从产、学、研、创“四境”中提取出公共教学因子,形成产、学、研、创高度融合的“课程包”。融体系是基于产、学、研、创各主体高度融合下的四个育人场境、四项学习内容、四个教学角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同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融体制是产、学、研、创多种所有制形式融合发展的体制。

“三融”“四境”纵横交织,构建起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互通互融的育人场境,培养了大批企业岗位直接能用的技术人才和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激活体制 优化校企合作“朋友圈”

既然企业和学校都需要“合作”,为什么在投入时却“小心翼翼”?教学和生产为何始终难以对接?

校企合作尚存“隐痛”,“痛”点在哪儿?不通则痛,打通机制才是关键。

对此,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提出“建工厂式学院、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术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龙翔电气公司合作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改革探索——成立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龙翔电气工程学院,进行股份制办学改革试验。双方交叉选派人员对学院进行管理,“身份互认,角色互通”。

学院通过让渡产业园区土地使用权,吸引龙翔电气等5家企业入驻校园,共建生产性教学车间;让渡图文中心场地和设备部分使用权吸引名校共建电气技术研究院;让渡智能化工厂部分使用权吸引上海名匠等多家企业共建智能工程学院,形成“校企共生”发展共同体,有效破解了校企合作“兩张皮”难题。

今年2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集团。《办法》指出,校企可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制定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可以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4月19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云商学院在郑州华南城揭牌成立。学院将课堂办到企业,为1000多名商贸学子与华南城在册的上万个商户牵线搭桥,让学生与企业老板、商户面对面交流,在真实的营商环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紧密结合政策,通过混合所有制、托管、购买服务等形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领导班子大胆尝试,在鹤壁、民权等地开展分布式办学,成立了国网商城电力运维、电力勘测设计、计量检验检测、电力产品设计等特色班,向分布式办学点配送课程、技术、人才资源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震说:“从‘三融四境到分布式办学,我们不断进行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将教育行为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人才‘成果,为国家培养出‘有思想、懂战略、善实践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务本求远 树立职教发展“新标杆”

创新思路的校企合作正在推动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学院成功申报省级实验室一个,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一个;建设了河南省中小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共建工程硕士培养基地并承担科技成果转化。2017年,学院申报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4个,省职业教育优质教学成果24个,省科技厅立项公关项目5个,发表论文175篇,论著教材32本,授权专利53个。

2018年,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喜获首批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学校组建的“河南省宝石级钻石智能装备创新型科技团队”被成功认定为2017年度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学校师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优质课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一等奖100余项。智能工程学院学生代表队荣获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018年第五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两项冠军;2018KOB羽量级机器人格斗大赛八强……

2015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视察,对学院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校企合作育人是方向,掌握一技之长是关键,安排好学生就业是根本;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引厂入校、送教入厂、校企共建模式很有特色。”

凝聚团队 锻造可持续发展“主力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在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成立的“中南机耕训练班”,先后经历了创建、改名、合并、迁址等过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艺、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职业学校。

2007~2017年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攻坚克难、实现跨越的十年。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凝心聚力,共谋发展。2011年,学院实现了从老校区到新校区、从中职到高职、从市级文明单位到省级文明单位的“三大跨越”,内涵建设得以迅速提升,校企合作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2011年年底,学院研究决定,将努力实现学院由千人规模到万人规模、由普通高职到示范性高职、由大专到联办应用型本科的“新三大跨越”。为了使全院教职员工深刻领会“新三大跨越”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学院领导多次组织职工深入学习、选择办学定位、确定办学模式,制定“一三五”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目标,找准位置。经过不懈努力,学院2017年在校生达到12000人,实现了从千人规模到万人规模、从普通高职到示范性高职、从大专到联办应用型本科的新跨越。

在历史长河中,十年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对机电人来说,却是一部厚重的艰苦创业奋斗史,一部激越的团结奉献拼搏史,一部辉煌的改革创新发展史。奋发有为的机电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学院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力量,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这棵大树得以根深叶茂,苍劲有力。

提升站位 吹响第三次创业“冲锋号”

志存高远,方能勤耕不辍。目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使学院实现更快发展,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求,学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号召全院职工增强机遇意识,借势而为,开展“第三次创业”——由省级文明单位向国家级文明单位跨越,由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跨越,由国内一流向世界一流跨越。这一发展规划的提出为学院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间树立了新的历史性目标和任务。

登高望远,顺风而呼。新时代的机电人循着先辈的光辉足迹,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克难攻坚”的机电精神,无私奉献,用满腔的热血和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祝愿这艘职教旗舰,扬帆启航,驶向更广阔的远方。

(责编 李光远)

猜你喜欢

机电河南校企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大相中原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Jokes Today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机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