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18-11-09高瑛曼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辩证社会

高瑛曼

摘 要:景观是指土地与土地之上万物的综合,是自然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印象,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类活动以自然为背景和基础,在城市美化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现代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并伴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尝试分析现代景观设计与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石景山中关村科技园绿地为例对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简要说明,对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社会;辩证

社会发展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现代景观设计脱身于城市美化运动,随着社会发展,景观设计的诸多方面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景观”一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处于何种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对其有着不同的认知。景观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于美、生态、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总结和提炼的结果,在设计过程中,要符合多数人的实际需求和审美观念,但总而言之,社会发展是景观设计发展和演变的主要动力,对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景观设计源于社会而高于社会。

一、社会发展背景下景观设计的演变

“景观”一词最早记载于旧约圣经之中,指城市的景象,或大自然的风景。15世纪,欧洲风景画兴起,“景观”成为绘画术语,含义等同于“风景”“景色”。18世纪“景观”与“园艺”紧密相连并成为了设计学科中的常用术语。至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后城市迅速扩张,而城市绿地并未随膨胀的城市增加;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上提出需要更多舒缓空间的提案却未能兑现。20世纪初,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将景观设计学称作“为人们装饰土地和娱乐的艺术[1]”。景观设计学自20世纪中期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景观”与设计之间的结合得更加紧密,景观成为创造空间景观的一种方式。20世纪50年代,景观设计学被定义为“安排土地,并且以满足人们使用和娱乐为目标[2]”。但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因城市施行区域划奖励,鼓励私人开发公共广场,导致了开放空间分布不均,广场通常只考虑私人而不顾及大众的利益等严重的恶果。60年代以后,城市的景观得到极大改善,城市中心加以美化且更加宜居,在迎合社会发展、修建了许多摩天大楼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有趣、现代、满足人需求的广场,城市中心及附近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布置,成为了市民活动、上班族午餐时聚集的不二选择,同时出现的一系列露天购物广场增添了购物的乐趣。设计师丹·凯利提出的“设计就是生活”,使景观设计摆脱单纯的审美意义。1975年,景观设计学被称为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与科学知识安排自然与人工元素,并将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纳入考虑范围。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观设计服务和针对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群体,而是成为了服务大众、服务全人类、为人类生存、发展和延续而运作的设计。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变化,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动植物灭绝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申明:景观设计学的内容是灵活的设计,让自然与社会文化融合,构建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平衡。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开始关注自然,倡导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也追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开始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陆续出现的“生态城市”“低碳景观”“可持续景观”等词汇,表明了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也显示了回归自然日渐成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人们的向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景观是社会的缩影,景观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景观设计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景观设计师霍维特将景观设计学的中心知识认定为三部分,即系统生态学、符号学和环境心理学;斯瓦菲尔德将景观设计学的理论知识概括为客观主义、构成主义和主观主义三大类别;国内学者孔祥伟先生将景观设计的概念诠释为:“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性和社会性的实践,其责任在于为人类营造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并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与社会、人的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紧密的联系[3]”。在此基础之上,对工业革命进行反省后的现代景观,与之前的景观设计相比,其服务对象不仅是人本身,也包含人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促进社会公平、进步并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景观设计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城市功能与城市概念不断发展,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景观是人类实践的载体,为人服务并满足人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作为个体生物——人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景观是人内在的生活体验,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场所相互连接;现代景观設计是不同社会在不同发展时期人的审美意识的主观体现,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印记,是人类社会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这一过程中人的价值观以及历史在物质上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景观设计的发展,是在由多种不同因素集合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不断发展、演变的。

二、从景观设计层面谈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总是一分为二的,因此社会也给景观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例如在一些主流思潮的影响下,景观设计往往趋向于极端化,而或是在实际操作时,受多方面影响出现一些与原设计形式或原则相违背的方案。

曾经广场盛行时,各地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裸露的空地,无论是用地紧张的大城市,而或是不适合建造广场的农村,都为凸显“阔气”而建起大广场、铺设大绿地。这种情况导致了两种后果:首先,这样的设计不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不能提供一个设计应提供的功能,裸露的空地、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整齐的草坪、围起的水景,让使用者无庇荫休憩,无处亲近自然,不仅忽视了设计要着重遵从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忽视了自然本身的特性。其次,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类型繁荣多样的发展中大国,各个民族、各个区域都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表达方式,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主流下的景观设计并没有试图去了解其所在区域的场所精神,忽视了与周围环境或者城市地域文化的融合。

还有一些“面子工程”,例如金玉堆砌、华丽雕琢下的以展示为目的的环境的美化,为美化甚至是为临时性活动而设立的空间,使景观设计因社会发展的影响偏而离了初衷,成为了政治、经济的附属品。这种临时性的、礼仪性的、以装饰为目的的公共空间或是美化工程的设置,是无法满足使用者日常和实际使用的需要的。

因此,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两者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

三、案例分析

(一)石景山中关村科技园绿地

中关村科技园绿地项目坐落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双园路南侧,占地面积约38300平米。该块绿地建于90年代初,现状有郁闭度极高的植物群落。设计师意图对现状植被进行充分利用,创造一个形式优美、功能实用的开放的新技术产业园区环境景观,并带动周边产业与生活的互动发展,同时提升城市以及区域形象。

(二)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1.符合使用者实际需求

该设计针对上班族、附近居民等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立了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在园区中融入现代城市办公、休闲的生活方式,不仅为周边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员工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及休憩的场所,也为周围市民创造了休闲活动的场所。

2.实用且美观的材质选择

设计师选用了黑色露骨料混凝土、非线性曲面石材和混凝土三种材料,以颜色为黑、白、灰的简明的材质统一了色调,给人以统一的空间的视觉体验,凸显科技园区的现代感;不同颜色的地面铺装,极大程度上增强了视觉效果,使场地更富有趣味;采用现代化切割工艺的石材不仅在造型上流畅美观,使得场地灵动而有张力,而且保证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安全。

3.人与自然紧密结合

设计师选用流动型的空间形态来统一整体空间,并试图将各个元素一体化;利用现状的种植形成空间开合,并在林下增加微地形,从而产生竖向上的变化;以一条在绿地里贯穿的景石序列来增添场地的整体感,石材延伸到绿地中成为植物造景的一部分;种植池、座椅、步道等功能在场地中交错布置,石材界定出步行与绿化空间,中间由舒缓的地形过渡,削弱了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呈现出行云流水的感觉。

四、结语

景观设计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的发展受到意识形态、社会道德、经济基础、生活方式、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百年来,人在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突飞猛进,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必须满足社会功能,满足人的需求,也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景观是社会的缩影,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如今的可持續发展、绿色生态、节能低碳等思想观念,无不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些趋势都是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特征的体现。

同时,现代景观的设计也必须与时俱进,真实反映时代的需求,真切满足人的实际物质需求和心理精神需求,正确捕捉时代的信号,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慧宁,赵军.城市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3.

[2]赵慧宁,赵军.城市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3.

[3]孔祥伟.宣言与叙事——有关当代景观设计学的思考[J].景观设计,2007,(03):14-17.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辩证社会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