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重庆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2018-11-09林琴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机制

林琴

摘 要:林业是一项肩负建设生态文明和满足国土生态安全的公益性事业,更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不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也不会损害生态与物种的多样性。重庆向来对森林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然而在建设中突显很多问题,集中反映重庆林业过于重建设而发展问题,机制运行不畅,以致于可持续发展缺少动力。对此,本文则从商品林内部运行机制、生态公益林内部运行机制以及生态林与商品林外部保障机制等分析其重庆林业可持续发展具体机制策略,望给予林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庆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75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自然资源,为人们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都提供了较多的原料。其附带的功能除了可以较好地满足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生产销售之外,还具备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等有利作用。林业作为经济服务类产业,在促农增收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促使林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重庆作为著名的林业省市,其可持续发展机制更是得到广泛关注,因而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机制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林产业发展活力。

1 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目标

1.1 内涵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做到同时兼顾环境与经济效益,物质与精神利益、现代与后代利益、整体与局部利益、本国与国际利益。所谓林业可持续发展则指从生态学、资源管理、地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人口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展开研究。森林资源更是矿产资源、林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林地范围内动植物群体总称。林地资源则指用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森林资源土地,林业资源在林业生产中属于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林业资源开发往往会伴随着利用,但需要对二者进行区别。首先区别开发和利用含义,开发是人类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将投入使用一定资源并将其转变成可使用状态。开发资源后就凸显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特征。由此可见,资源利用的前提在于顺利开发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

1.2 目标

通常思考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如何发挥森林作用,主要从森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着手:森林经济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为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其主体为林业生产者,经济利益在于持续性生产森林产品,从而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该产品产出除了取决于生产力水平,还和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非林业部分影响有着紧密联系。如果想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目标就要实施相应的生态补偿和国家扶持。森林生态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环境目标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合理经营森林生态系统和重建已退化生态系统,由此发挥不同层次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如果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目标是基础,经济目标就是条件,那么社会目标就是本质性目标。该目标在于满足人类最基本社会文化需求且持续提供林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2 重庆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2.1 商品林内部运行机制

在商品林内部运行机制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入多元融资模式,深化产业市场运作机制;多种形式的林业产业可设立环保基金,积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重庆市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公益林保护资金、重庆森林发展基金、特色林业产业资金等多种形式资金,便于在特色林业、公益林等重点森林项目方面有所建设。同时持续加强林业国际经济之间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营模式和技术,当前重庆长江水上游地区生态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国外政府贷款和金融组织也逐渐倾向于生态环境领域,因而重庆借此机遇可不断加强与国际沟通,吸引更多的资金到重庆森林工程建设当中。健全林业产业扶持体系;目前产业型林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贴息贷款,在建立多元投资主体机制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以5%贴息计算,那么就1元贴息就可调动20元资金,再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总资金可达到40元,因而财政贴息可又有利于降低经营者付息风险,一定程度还能增强金融部门贷款信心。生态公益林内部运行机制还可积极借鉴推广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毫无疑问,林业经济效益形态具有多元化特点,借助因地制宜优势开发生态林或商品林都可发挥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尤其在建设森林重庆时部分区县就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力量形成林业产业创新模式,各个区县按照该模式运作在一定程度较好地解决林业融资困难问题,最重要的是还吸引较多的企业投资,推动当地林业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以永川地区原木产业发展模式为例,该地区就结合土壤气候特点从福建地区引进尾巨桉,之后借助科学技术将其本土化。还从湖南益阳方面引进楠竹和本地优质竹类进行杂交,培育出高质量新型原料林。发展原料林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积极从香港引进资金和发展实力雄厚的理文纸业集团进行投资,经多年发展,永川原料林质量和面积同以往相比得到大幅度提升,更在此过程中形成規模效益并发挥出极大的示范优势。以致于后续重庆吸引近50亿社会资本建设原料林,全国也有上百家知名企业前往重庆建设森林工程,而永川也逐步探索出以构建丰林为基础,以橄榄林和高新技术油茶为主要基础,更以木竹制造、良种培育以及油料加工为主要产业,从而实现循环、高效、生态以及可持续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2.2 生态公益林内部运行机制

生态公益林主要是一种新型公共产品,由政府负责向林户和社会供给。还需要根据生态公益林体现的生态效益制定相应的融资机制,使公共财政压力得以缓解。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在项目融资方面可以参考捆绑开发,由于重庆生态公益林具有广泛的面积,环境优美,通过确定1000~2000m左右范围建造生态公益林,从中获取的各种经济效益都将作为捆绑销售形式进入土地拍卖所和交易市场,进而实施捆绑开发。重庆在改革林权制度、户籍制度、林业分类经营等不可避免会流失部分农民,因而需要合理补偿以及妥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由此探索出符合农民情况的公益林经营模式,借助此方式吸纳农民种植和管理技术,使公益林得到最大限度开发。

2.3 生态林与商品林外部保障机制

生态林与商品林外部保障机制在于放宽林业采伐限额政策,一定程度还能起到保护森林资源作用。然而随着重庆林业快速发展,逐渐凸显采伐限额制度中不合理地方,尤其对商品林业限制更加明显。因而应对幼林抚育间以及工业原料等放宽政策,目的在于促使私有林和商品林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形势适度开发和采伐,从而获取更多的森林经济效益。采伐应在保护环境和水土保持等控制范围当中,更要简化木材采伐審批手续和流程手续,提高产业市场运作效率。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还要持续林业推广配套技术在于推广机构研发配套技术,同时还要促使农民充分认识到林业推广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组成为配套技术,林业产量增加除了和种植品种质量有着紧密联系,一定程度还要相应的配套技术加以辅佐,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林业良种研发单位在研究良种过程中需要同时研究相应配套技术,做好有效统计以及实践工作,促使成功研发良种的同时能准确获得和配套技术相对应的应用措施和具体数据。林业良种销售部门在贩卖过程中应明确提醒林户应在重视技术应用时给予其浅显易懂的配套技术说明,甚至还可开展相应的跟踪服务,从而更好地指导林户应用配套技术。同时还要增强农民良种意识,推广机构不断加大山区林业品种推广宣传力度,分别从宣传方式、内容、周期等方面着手,根据林户文化水平尽可能做到宣传内容浅显易懂,能促使多数林户自觉消化宣传内容。必要时还可引入林业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科学规划和整合林业信息,使林业信息实现智能化、网络化,通过信息技术对生产、创造、使用、管理林业实现合理调节和控制。

3 结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并非单纯固定性的形式,而是作为一种动态化概念活跃在市场当中,除了需要林业中的各个主体参与,更需要多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于重庆林业可持续发展而言,在资金投入方面、产业经营、项目运作方面受公益林、产业林内内性质存在差异影响,然而在外部保障方面也有相应的共通点,从而使可持续发展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国利.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机制的建立[J].科学技术创新,2016(29):274.

[2]樊绪富.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解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6(5):44.

[3]梁少忠.基于生态林业建设角度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J].南方林业,2016(32):33-34.

[4]王宏宇.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林业开发与装备,2017(5):49.

[5]李国梁,刘莉.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林业与技术,2017,37(22):162.

[6]郭瑞华.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6,45(4): 61-6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