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策略

2018-11-09赵增跃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

赵增跃

摘 要:马铃薯是青海省主要粮食型和经济型农作物,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青海省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重点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该地区生产出来的马铃薯品质好,是我国脱毒马铃薯重要繁育工种基地。

关键词: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41

马铃薯青薯9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一个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抗旱,抗病,高产优质的特点。目前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高品质马铃薯品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地区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意识不足,导致现有马铃薯品种性能逐渐退化,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为了确保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青海省不断加强优质高产品种引进力度,选育出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青薯9号就是其中一个优良品种。

1 青薯9号生产性能分析

青薯9号是晚熟鲜食品种,植株高度在97cm以上,幼芽顶部呈现尖形,上部呈现紫红色,中部呈现嫩绿色,基部圆形,呈现蓝紫色,并附着有大量稀松的绒毛。茎秆呈现紫红色,茎秆横截面呈现三棱形,叶子呈现深绿色,叶片较大,在叶子上附着大量绒毛,叶子平展,复叶较大,呈现椭圆形,整个植株叶子排列紧密。有5对侧小叶,顶小叶呈现椭圆形,次生小叶6对,脱叶呈现圆形。马铃薯薯块呈现椭圆形,表皮呈现红褐色,马铃薯内部呈现淡黄色。芽眼生长较浅,每个马铃薯上芽眼数量大概为9.3个以上。该品种结薯比较集中,结薯整齐,耐储存,大运输,休眠期在35d以上,单株产量能够达到950g以上,每株马铃薯结薯数量在8.6个以上,单个马铃薯重量在117g左右,整个生育期在170d以内。

2 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种

马铃薯青薯9号在栽培之前要选择优质原种或一级种薯。所选择马铃薯品种质量要符合国家脱毒马铃薯属质量标准和国家中暑分级标准。单个马铃薯重量要在30g以上。确保马铃薯种薯大小一致,无明显病虫害,无畸形,无腐烂马铃薯。

2.2 做好播种前的种薯处理工作

马铃薯播种前将种薯从储存窖内取出,在室外晾晒1周,然后进行切块处理。推荐使用小个马铃薯种薯。对于质量较大的种薯应该进行切块处理,每个种薯大小应该维持在30~50g左右,确保每个石块上有1~2个健壮芽眼。在切块处理之前,要对切刀进行严格消毒,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用酒精对切到进行全面消毒。在切块处理之前,要准备2把以上切刀,将其放到消毒液中浸泡,每一个切刀切3~5个种薯后交换消毒一次,当遇到病虫害种薯要立即更换切刀,并对切刀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将病原菌引入种薯。切块后将种薯在太阳下暴晒1d,当创伤组织愈合后进行拌种处理。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种植地,每667m2使用30mL高巧+100g安泰生兑水1.5kg和100kg种薯混合均匀后晾干处理。对于病害严重的种植地,可以使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运量的0.3%进行药剂拌种。

2.3 科学选地整地

马铃薯属于根茎类作物,对土壤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播种前要做到科学选地整地。要选择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较强,有机质含量豐富,地力中等以上,田间排灌方便,坡度小于15°的种植地,前茬作物最好不要是茄科类作物和十字花科类作物,切忌重茬。选地结束后要进行整地处理,整地深度维持在20~30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对于耕作层较浅的种植地,间隔1~2a,使用深松机进行1次全面深松。结合整地还要做好施肥工作。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情况下,每667m2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kg,精制有机肥200kg,马铃薯专用肥80kg,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和精制有机肥混合后随整地一起施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随播种一起施入。对土壤质量较差的种植地应该增大有机肥施入量。

2.4 科学播种

确定合理的播种时间。要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和田间立地条件综合确定播种日期。当土壤10cm深的地温维持在7℃以上时就可以播种了。播种日期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1],要做到适时播种;播种方式。对于地势平坦的种植地一般推荐机械化播种。采用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机按照相应技术作业质量标准进行有效播种。在播种前要调整好机械设备,确保下周均匀播种深度一致,不出现漏播和重复播种现象。对于山区或坡度超过15°的种植地,主要采用人工开沟点播。按照规定的行距和株距开挖定植穴,然后将催好芽的马铃薯薯块播种到定植穴内,确保马铃薯芽眼朝上,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填压;科学定植密度。一般情况下,机械化起垄双行播种定植密度每667m2控制在2100~2400株,用种量维持在100~120kg,株距在40~45cm,宽行距90cm,窄行行距30~40cm。人工点播每667m2定植密度控制在1800~2000株左右,株距和行距分别维持在55~60cm之间,定植深度维持在10~12cm。田间墒情较足,可以适当浅播,田间干旱,要适当深播。

2.5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2.5.1 播种后封闭除草

播种后到出苗前可以使用扑草净和乙草胺除草剂,在使用上述除草剂时,切忌在马铃薯拱土时使用,避免对马铃薯幼苗造成药害。使用上述药剂50mL兑水50kg,进行田间喷雾。

2.5.2 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苗过程中要及时查苗补苗。田间缺苗时要使用催好芽的同一个品种及时补种,以保证出全苗,培育壮苗。补苗方法是在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田间缺苗后将剩余的马铃薯及时挖出补种。补苗后遇到干旱时应该向定植穴内浇水,并施入少量肥料,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缓苗时间,促进马铃薯快速生长。

2.5.3 中耕培土

马铃薯出齐苗后,当幼苗生长到10cm时,要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培成6~7cm高的垄,高培土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温度,预防倒春寒对马铃薯生长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及时消除田间杂草。当幼苗生长到15cm左右时,要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这时主要以浅培土为主,以提高地表温度,促进马铃薯地上植株生长。因为匍匐茎生长的越多,结薯越多。这个时期的中耕工作直接影响到马铃薯产量。由于青薯9号属于中晚熟品种,因此,当幼苗生长到20cm左右时,需要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这次培土主要以高培土为主,培土高度6cm左右,增加垄面高度和宽度,为马铃薯地下根茎膨大提供良好条件,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马铃薯膨大过程中,薯块外露而导致薯块变绿,影响马铃薯商品性能。

2.5.4 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马铃薯出苗后,抗旱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苗期通常不需要进行灌溉施肥,这样有利于蹲苗,避免地上部分植株徒长,但当遇到干旱环境后,要适当灌溉。马铃薯进入结薯期后要逐渐增加灌溉量,一般在马铃薯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分别灌溉1次,要保持地面湿润[2]。在灌溉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灌溉量,避免大水漫灌。马铃薯度过花期以后,要适当控制好田间灌溉量,保持土壤供水充足,以小水勤灌为主。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要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避免田间积水过多,导致马铃薯薯块腐烂。收获前半个月禁止灌溉。结合灌溉要做好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每667m2追施尿素10kg,追肥方法可以采用溝施、点施或穴施。

2.6 做好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工作

青薯9号对晚疫病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但在种植过程中,其他病害会对马铃薯生长产生不少影响,因此要做好其它病虫害防治工作。青薯9号马铃薯病虫害主要有早疫病、二十八星星瓢虫等,针对这些病虫害,在做好农业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药物防治。可以使用35%的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者5%的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液,或72%的霜霉威水剂800倍液进行进行田间喷雾防治马铃薯早疫病,间隔1周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使用4.5%的高效氯氢菊酯乳油800倍液、或30%的高氯·马乳油10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防治二十八星瓢虫。

参考文献

[1]李水顺,林丽娅,郑小燕.马铃薯不同密植规格栽培比较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8(6).

[2]郭志平.增施钾肥对早熟马铃薯产量的贡献[J].湖北农业科学,2007(6).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