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林业养护的现状分析与长效管理体系的方法

2018-11-09刘素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议对策有效管理上海

刘素华

摘 要:林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林业养护更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市林业养护的自身综合实力,提高林业养护的综合管理水平,根据上海市林业养护的现状和取得成效进行分析总结,对于如何加强林地养护管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上海市林业养护更完善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海;林业护养;有效管理;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36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人们对林业发展的观念开始转变其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随之林业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其地位越来越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其林业的发展有着跨越式的转变。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林地面积也迅速增长,生态公益林比重不断提升,截止2017年底全市林地面积为116017hm?,森林覆盖率为18%。但由于养护资金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欠缺,林地中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护养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林地缺乏管理或者偏向于种树但对管理情况不在乎,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危害。为此上海市政府将林业护养计划放置在万人就业的项目中,目的就是通过这个项目的施行,在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对林业护养的重视程度,从中探索出一条对公益林养护长期有效的管理方法[1]。

1 林业养护社的现状

1.1 基本概况

林业护养万人就业项目是政府进行出资购买,政府特许经营并无偿使用的公共服务类项目。对此,相关部门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条例,林业护养社的建立对于推行林业养护万人就业项目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全市、区和各乡镇建立了万人就业林业养护项目,伴随着实施方案进行分析和确立以及各个部门和领导小组的到位,对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寻找解决政策、资金、管理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加强宣传和技术指导,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运用属地分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养护社进行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对养护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测试。据2017年底全国基层林业工作者本底调查数据统计,全市一共有乡镇林业工作站104个,养护队伍129个。通过各种指导和培训,各区林业站站长、养护社社长和养护工的能力均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1.2 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林业养护社工作在不断有序推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具体的表现是:生态公益林养护率得到提高,病虫和杂草的危害降低,从15%降到10%,林木成活率也提升到95%;养护工发挥了抢险救灾的作用,在上海市遭遇台风的冲击与破坏中,养护社组织相关力量,对于树木进行扶正,并且同时进行排水抢险工作,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少,减少经济和环境的损失;林业养护社根据自身特点对林业的养护进行不断探索,建立多条规章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在这一系列相关规章当中,已经完善了一套非常适合于上海市生态公益养护管理的有效模式[2]。

2 林业养护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养护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上海市的生态公益林养护面积约91975 hm?,按3.33hm2/人测算,需养护工约2.8万人。但根据2017年的本底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上海市有养护工10637人,人员十分缺少。以崇明区为例,目前崇明区的森林覆盖率为25%,生态公益林、生态廊道面积近1.33万hm2。随着市政府对崇明区国际生态岛的大力推进,崇明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养护工的人数从2004年的123人逐步扩展到2011年5月底的4756人,但之后养护工只退不进,截止2017年底仅有3038人,且伴随着退休目前人数仍在减少。

2.2 人员结构不合理

林业养护社所招收的养护工,大多数都是本地农民以及就业困难群体,这些人的特点就是年龄偏大,而文化程度则相对较低,技术技能也非常差。于目前现在的统计结果而言,在养护人员当中,女性占有将近50%的人数,50岁以上的人则为绝大多数,多达60%以上,而文化程度却非常的低,初中及以下的占80%。这群人员虽然经过上岗技术及理论知识的培训,但都与他们原先从事的工种和职业的不同,无法适应较高难度的工作,而且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林地的增加,问题只会越来越显现。

2.3 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养护工的工资由上海市进行统一规定,资金由各市、区财政统一统筹,没有建立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容易使人们产生大锅饭的思想,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或者找人代替,上海市也没有出台正式的奖罚措施,这在管理程度上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养护社的社长本身都是由乡镇农技中心或者是乡镇林业站派出人员进行兼职,没有专职人员,而他们的工资不与管理产生影响。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

3 建议与对策

根据上海市林业养护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5方面进行深一步探讨,从而促进林地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技术规程,提高认识

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公益林养护技术规程》等规章制度,加强实地调研,制定适合本区、本乡镇的林业养护技术规程和养护标准。建立一支责任意识强的养护队伍,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真正做到分工合理明确责任清楚,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一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

3.2 加强培训和检查,提高养护技能水平

要制定长期有效的制度,采取更有利的措施,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实地操作、技能比武。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做到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同时各区林业站及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应不定时抽样检查,严格把关,采取有效奖罚措施。

3.3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养护质量

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上海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进一步加大对林业养护资金的投入,才能确保养护质量的提高、人员管理和养护工利益。林业养护社的巩固发展对农村的稳定性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重要的意义[4]。

3.4 开展养护能力认定,提高管理水平

林业养护社即便有政府的扶持,也会遇到资金不足、暂时短缺等问题。如何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那么就要开展服务项目。林业养护社作为公共服务类,有能力开展对外服务项目,关键在于如何开展怎样开展。要是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展开试点,之后工作的有序开展就会促进养护社自身能力的提高,推动公益林养护管理水平。当试点结果有效后由点带面逐步扩大,直到所有养护社在岗人员都具备林业养护能力認定书。

3.5 拓宽林业养护模式

为了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好林业养护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和推进市场化改革,应更新思想改变管理机制,不断寻求新的养护管理模式。比如2016年崇明区提出对部分生态公益林实施社会化养护。对部分乡镇采取试点,在不断改革摸索中完善方案取得成就,从而进一步推广。

4 结语

在上海市政府的带领下,在市、区及乡镇林业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在林业养护计划、长期有效管理的探索和积极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上海的林业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 刘亚文.上海市政府购买国有林场公益服务的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15(3).

[2]俞六明.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展望,2016(36).

[3] 董晓勇.浅析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公路养护科学化的关系[J].管理学家,2011(7).

[4]李云中.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地理,2016(4).

猜你喜欢

建议对策有效管理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让管理为教学助跑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