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岁做母亲,50岁做父亲

2018-11-09深泽友纪刘欣

海外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子高龄生育

深泽友纪 刘欣

近年来,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愈发严重。由于工作强度加大和婚恋观念变化,高龄生育的情况越来越多。40岁做母亲,50岁做父亲,尽管有些无奈,但是做好规划后,也是一番幸福的人生体验。

40岁生子现象,20年增加3倍

看着孩子的睡颜,一旁的母亲流下了眼泪。

我能陪他到何时呢?到他30岁或是40岁的时候?

去年刚刚生下孩子的46岁母亲偶尔会这样想。

她的生育之路非常凶险。40岁时她才开始找结婚对象,之后遇到了大她5岁的丈夫,同居半年两人结了婚。她问丈夫想不想要孩子,丈夫说:“有孩子的话当然高兴,还是顺其自然吧。”丈夫这轻轻松松的心情让她心生不快。

“如果我再年轻15岁,怀孕对我来说不过是考取私立大学的难度。可是,对于41岁的我来说,这就相当于考东京大学的难度了。不去不孕不育医院治疗是不行的。”

夫妻俩做好了思想准备,就去医院开始接受治疗。很快,这位女士怀孕了,检查了孩子的胎心之后,两个人很开心,可没过多久她就流产了。第二次怀孕又以流产告终。夫妻俩又一次接受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妻子患有“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血栓导致血液无法正常输送给胎儿。经过治疗,她第三次怀孕,却又胎死腹中。

休养几个月之后,她想再次进行不孕治疗,却因为年龄被医院拒收,她眼前一黑。此时她已经43岁了。感受到怀孕期限的紧迫,她十分焦虑。为了找到为她诊治的医院,她去了大阪。

经过体外受精,她第四次怀孕了。此时对她而言,与喜悦相比,对小生命消失的恐惧更为强烈。终于,在45岁的时候,她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随着少子化的愈演愈烈,40岁以上才生育的人越来越多。日本人口动态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在日本出生的人口为97.69万,自1899年统计以来,这一数字第一次跌破100万。尽管孩子的出生数量在减少,40岁以上才生育的母亲人数在2015年为5.39万,是10年前的2.6倍、20年前的4倍。50岁以上生育的父亲人数2015年统计有8236人,是20年前的2.4倍。

本刊针对35岁以上第一次生育的女性和45岁以上初为人父的男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四五十岁才做父母的原因”这一问题上,47%的人回答是因为晚婚,33%是工作,还有18%是不孕不育。

一位来自广岛的家庭主妇今年40岁,她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还不到1岁。说到晚育的原因,她的回答是“工作”。生第一个孩子之前,她在小学担任教员。她的目标是成为学校的正式工,几次挑战录用考试却都没成功,作为音乐课的临时教员在校工作。

29岁的时候,她和比她大9岁的男性结了婚。她想着“该要个孩子了”,可没有产假、育儿假的她只是个临时雇员,她不能跟學校说“我怀孕了”,于是将怀孕往后拖。有了孩子的朋友因为照看孩子疲惫不堪,看到这样的情景,她也不想放弃现有的金钱和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怀孕积极性。

2012年,随着NHK电视台专题节目的播出,“卵子的老化”成为热门话题。当时她35岁。

“诶,我也要成为高龄产妇了吗?”她第一次感到焦虑。她不能再看着别人怀孕生子,自己无动于衷了。她很快开始备孕,半年之后她怀孕了,却又流产了。与失去这个小生命的痛苦相比,生子离自己的遥远让她很是震惊。她再次怀孕,产假刚好是音乐发表会的一个月前。她说:“我的同事们都觉得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该休息。可是如果我一味考虑周围这些情况,那我什么时候都生不了孩子了。”

刚刚步入30岁年龄层的时候,她工作努力,每年都去国外旅游,为了看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表演飞到全国各处。生子之后,一切都变了。她再也没有出国旅行过,出门都要按着孩子的情况去安排,连悠闲地上厕所也做不到。和孩子的合影里,她就像那位比她早生孩子的朋友一样,素面朝天,头发凌乱,但这样的日常生活是珍贵的。

活用网购和家务电器

现在40岁左右的日本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经历了求职冰河期,有的人参加几十家公司的面试,也无法签约成为正式员工,只能做着合同工的工作。有的人虽然成为了正式职员,却因为过劳而身心疲惫,不得不更换工作。他们在工作稳定前不结婚不生子,于是变成了晚育一族。中央大学山田昌弘教授说:“可以说结婚生育与经济相关。因为有强烈的‘不想让孩子受苦的意识,所以如果不能在宽裕的经济环境下抚育孩子,人们就不会打算结婚和生子。”

但是晚育也不是只有缺点。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可以兼顾工作和育儿,从这一点来说高龄生育也不是坏事。”说这话的是一位47岁的女性,她在43岁时才生下长子,目前在金融公司就职。公司里二三十岁怀孕生子的人基本都辞了工作,没辞职的少数派工作强度相当大。

她之前不想生孩子,但41岁的时候被诊断出了子宫肌瘤,医生问她是否要做子宫全切手术。她第一次强烈地有了生子的念头,于是自然受孕了。

现在她还在做全职工作,活用“每周可在家工作2天”的工作制和电视会议工作系统。如果回到过去,即便有这种制度,受科技等条件的限制,也难以灵活利用。现在的她还有一种为后来人率先试验的使命感。

她会在上下班搭乘电车时,在网上订购食材,第二天东西就会送到家。家里有洗碗机、烘干机、扫地机器人等家电,尽可能节省做家务的时间,挤出时间陪孩子。她既不会放弃工作,也不会放弃育儿。如果她在30岁前后生孩子,是无法享受到这样的环境的。

女儿成年,我已古稀

高龄做爸爸的男性也有同感。一位52岁的男性的女儿刚刚两岁,他说:“假如我年轻时就为人父,不会像现在这样在育儿方面倾注心血。对我来说,现在是抚育女儿的最佳时间。”二三十岁的时候,他每天忙得只能搭乘最后一班电车回家。如今身居管理层的他能够掌控工作时间,按时回家,带孩子洗澡,一家三口一起休息。

他在意的是金钱问题,女儿成年的时候,他已到了古稀之年。女儿出生之后,他立刻买了学费保险,但依然感到不安,考虑申请公司自主创业。原本他想把自己对世界丰富的认识传授给女儿,却发现女儿的出生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而另一位51岁的男性则在问卷调查中写道:“高龄育儿绝不是好事。”他46岁才有了女儿。带孩子去公园的时候,会被陌生的孩子问:“你是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吗?”自己退休的时候,女儿还不到成年,教育费够不够呢?

有人将对经济状况的担心转化为动力。一位46岁的男性4年前有了女儿,对于孩子还未成年自己就会到花甲之年这件事,他感到不安,于是设定了提高收入的目标,获得了升职,他打算以后将努力的重点放在保持健康方面。

终于成为一家人

几乎活了半个世纪的男女孕育出一个婴儿,夫妻关系与生活节奏会一下子发生改变。

东京涩谷的一位41岁女性通过不孕治疗,38岁时自然受孕生下了长子,当时丈夫已经49岁了。结婚之后大概6年的时间里,夫妻俩以工作为重,彼此有独立的世界。有了孩子以后,夫妻的沟通变多了,笑容也多了。她说:“我觉得我们终于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孩子给予了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另一位45岁的女性经历了4次流产,42岁那年生下女儿。生产时她一度陷入病危状态,产后因为骨质疏松症骨折了4次,还患上了肺炎和胸膜炎。但是她没有太多时间休养。因为高龄生育,她的父母年事已高,不能帮助她带孩子,相反她还要看护老人,父母生病时去照顾他们。

目前3岁的女儿一出生就患有疾病,在综合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家附近的诊所等等5个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因为手术和检查频繁住院,每次都要在病房徘徊。怀孕、生子、抚育孩子,她切实体会到,人是无法自主掌控这些人生大事的。她也不能放弃工作。虽然工作强度无法和生孩子之前保持一致,但她运用培养至今的工作能力弥补了工作强度和时长的减少。她有着必须工作的理由:“我希望女儿长大后,迎接她的是一个女性更易外出工作的时代。”高龄生育给了她无可替代的珍宝,也成为了她努力的动力。

学费与养老钱的平衡

在本刊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一位46岁初为人父的读者说:“当我60岁退休的时候,孩子15岁,正是需要花钱的年龄。在收入下滑阶段准备孩子的教育資金,让人不禁感到担忧。如果夫妻双方的哪一个生病了,生活费也是一个难题。”

如果人到中年才有孩子,会在经济方面产生强烈的不安。有些人需要面对“没有收入,孩子的教育费需求却达到顶峰”的情形。一位44岁的女性最近5年生育了两个孩子,现在在做兼职工作,她说:“我们打算用丈夫的退休金支付孩子的教育费和住房贷款。”为了退休后还能找到工作,她考取了针灸师资格证。

很多家庭为孩子购买了学费保险,注意储蓄和节约。但也有人表示“虽然觉得棘手,但没有采取对策”“还没有做经济方面的准备”。40岁以上才做父母的人要如何在家计方面避免风险呢?财务计划师氏家祥美指出:“这类人群存储资金的时间比较短。如果不采取相应对策,退休后生活可能会比较困难。”

氏家说,存款的好时机是孩子小学毕业前的几年时间。父母都有工作的家庭如果要将学龄前的孩子送去幼儿园,那么最佳存钱期就是孩子3岁开始到小学毕业这几年。再就是孩子大学毕业开始,到父母退休的时间段。但是,如果40岁之后才有孩子,那么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很快就会退休了,后面这段存钱期过短,那么可以把存钱期定为从孩子上大学到父母退休的一段时间。

除了高额教育费用,还有其他导致困境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父母大多收入高,社会经验丰富,对信息敏感,也因此更容易无节制地将钱花在孩子的身上。食物也好,生活用品也好,都优先选择品质更好的,而不是更便宜的。对孩子的学习也严格要求,比如孩子小学和中学都报考私立学校。为了更好的教育环境,不惜金钱。如果没钱,家长们还会放弃更高的教育标准,但因为当下还有钱,高龄父母容易做出“不管怎样先投资”的决定。结果导致每月的固定支出增多了。

氏家说:“随着在公司职位的提升,人会变得更忙碌,容易对自己的体力产生不自信,保姆和家务钟点工费用也会增长。”有些父母因为年龄已高,产子之后自己也需要接受看护,结果一方不得不辞职回家,还要使用自费的看护服务,家庭负担增加。有些家庭会因孩子的出生而购买房产。此时离退休时间比较短,按贷款年限计算,月供较高,而且退休之后还要继续还贷款。人生的三大支出项目是“住宅费、教育费、养老费”。可以想象,再上一辈老人的看护费用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与其他负担同时出现。氏家强调:“高龄生子的夫妻绝对有必要聊一聊,为今后的人生做好规划。”

[译自日本《AERA》周刊]

猜你喜欢

生子高龄生育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石台行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处暑
清明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