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争感知对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

2018-11-09邓永勤博士生导师贺淑云

财会月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存贷充足率裁量

邓永勤(博士生导师),贺淑云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银行准入条件逐步放宽,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2015年10月,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取消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不断推陈出新,凭借其门槛低、流动性好、收益高等优点,深受大众喜爱,在短时期内就吸收了大量资金。更多的资金进入微信、支付宝,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强大的冲击。央行也明确指出,金融与互联网的大融合是必然趋势,有力地促进了金融自由化的发展。由此,单个商业银行面临的来自同业、潜在进入者以及非银行机构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银行面临的竞争是促进还是削弱银行的稳定?存在着“竞争—脆弱”和“竞争—稳定”两种不同的观点。“竞争—脆弱”观认为,较高的竞争度会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而“竞争—稳定”观则认为,竞争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银行管理层主观感知到其所面临的种种竞争时,会做出怎样的会计选择?尤其是对于银行最大的应计项目——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竞争感知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本文假定所有的银行管理层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能够正确、充分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运用文本分析法度量竞争感知,就2007~2016年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银行管理层感知到的竞争程度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并把贷款损失准备分为自由裁量和非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分析竞争感知与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下,竞争感知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及时性的关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竞争感知这一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角度展开,丰富了客观因素对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将贷款损失准备分为自由裁量和非自由裁量两个部分,分析了竞争感知对于管理层有自由裁量权的会计选择行为的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衡量竞争感知,丰富了客观存在的竞争程度的计量方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正确认识银行准入条件放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经济影响,为合理而准确地预测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

(一)银行业竞争的度量

在传统的行为—绩效—结构(Structue-Conduct-Perfomance,简称SCP)研究范式中,市场结构决定竞争程度。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产业组织理论”出现,认为商家之间的竞争性行为才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决定因素,并非市场结构,其理论观点与SCP范式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更多的实证研究也支持新产业组织理论,外资银行的参与程度、市场准入松紧以及银行的业务范围限制等都会对银行间的竞争程度产生影响,并不仅仅只有市场结构[1][2]。代表性的银行业竞争度衡量指标包括Lerner指数和Boone指数。Jiménez等[3]通过研究银行业竞争度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如果同时把CR5、HHI指数和Lerner指数作为银行竞争度的衡量指标,CR5和HHI指数对银行风险状况没有显著影响,而Lerner指数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李国栋[4]运用Boone指数揭示中国银行业贷款市场的竞争度及其变化轨迹,发现“四万亿”投资计划导致银行间竞争度下降。王国红、王擎[5]分析计算了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的Boone指数,发现贷款市场的市场力高于存款市场的市场力。

(二)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尽管各国银行监管部门对于资本监管已建立起统一规则,然而对于具有天然主观性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在很大程度上却留给银行自主决定,使之成为银行操纵利润、管理资本和传递信号的有利途径。Hasan、Wall[6]发现,贷款损失准备与商业银行计提准备前的利润显著相关;艾林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年度商业银行均存在显著的避免盈余损失的盈余管理行为;陈雯靓、吴溪[8]也获得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证据。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不充分使贷款损失准备金难以准确反映银行资产质量,降低财务报表的质量,难以发挥应有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进而影响银行的稳健运行,也会使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对银行的信贷管理评价不准确。如延迟贷款损失确认可能增加银行风险,导致银行资本不充足[9]、增加银行从事高风险活动的动机[10]、减少银行贷款[11]、促使银行低价出售资产[12]、降低银行市场份额和存活概率[13]等。

很少有文献探讨银行延迟贷款损失确认的原因,几乎没有研究把市场竞争与贷款损失准备联系起来。仅谢露等[14]发现,商业银行的区域竞争程度越高,银行的盈余质量越低。因此,本文试图从外部环境的角度,研究竞争感知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以丰富现有的文献。

三、研究假设

延迟贷款损失确认是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实际是以未来的低利润为代价来换取当前的高利润。随着银行之间的竞争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竞争态势日新月异,银行管理者出于分红压力、业绩要求和保留职位等考虑,难免产生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也即主观上存在减少计提贷款准备金的激励,以便释放经营利好的信号,达到资本监管的要求,提高竞争力[15]。因而,对竞争压力的感知可能促使商业银行管理层延迟贷款损失确认。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商业银行管理层感知的竞争压力越大,越可能延迟确认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按计提时是否依赖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可分为自由裁量和非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非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根据未来信贷情况客观估计计提的资本缓冲部分;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管理层由于主观原因运用自由裁量权计提的准备部分。前瞻性的非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会约束银行参与高风险投资,而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反而会减弱这种约束作用[10]。当银行管理层感知到竞争加剧时,就会减少计提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期望借此提高账面利润。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商业银行管理层感知到的竞争压力越大,越可能少计提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

资本充足率与贷款损失准备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正负向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损失准备计提的充足程度。未达到资本监管要求的银行需要补充资本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根据融资的优序理论将优先考虑内部融资。但在我国,利润增长基本上不能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寻求外部融资是唯一的选择。而发行股票与债券等外部融资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经营状况与业绩。因此,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时,就有很大的动机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粉饰自身的财务报表,以获得更多的投资。随着竞争加剧,银行管理层会感受到监管和竞争的双重压力,因而更有可能减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以获取双重收益。而在资本充足率较高时,这种动机就会弱得多。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3:相对于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竞争感知压力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负向影响在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显著。

存贷比也是我国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一项重要指标。存贷比过高表明银行存在高风险贷款的可能,容易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严重的还会受到处罚。银行所面临的监管压力越大,资本增长就越迅速。当监管压力过大时,银行较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可以提高业绩,增加利润和留存收益。从外部融资的角度考虑,业绩提高也必然有好处。如果银行处于高存贷比、高竞争的双重困境时,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可以说是一种“良策”。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4:相对于存贷比较低的银行,竞争感知压力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负向影响在存贷比较高的银行中更显著。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本文设置贷款损失准备和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两个被解释变量。由于自由裁量不能直接观察,因而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需通过建立非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模型间接求得。模型的拟合值与贷款损失准备的实际值之差,即该模型的残差,就是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直接受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变动率、期初贷款损失准备余额的影响,也间接地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借鉴Shawtari等[16]的研究,本文构建如下贷款损失准备计量模型:

其中:LLPi,t表示i银行第t年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与总资产之比;LOANGROWTHi,t表示 i银行第t年的贷款增长率,即(期末贷款总额-期初贷款总额)/期初贷款总额;CNPLi,t表示i银行第 t年的不良贷款变动率,即(期末不良贷款-期初不良贷款)/期初不良贷款;LLAi,t-1表示i银行第t年期初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与总资产的比值;CPIi,t表示i银行在第t年面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DPi,t表示i银行在第t年面临的GDP变化率;YEAR为控制年度变量;ε表示残差,即i银行第t年计提的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记为DLLPi,t。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是竞争感知,记为COMPETITIONt。

Li等[17]利用文本分析法衡量竞争感知,并在非金融企业中对这种衡量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当控制行业水平的竞争时,竞争感知值越大的公司,其盈利能力恢复得越快。Bushman等[18]也用了与Li等[17]相同的方法,在金融行业中,利用美国商业银行数据,从银行个体层面以及地区层面实证检验了文本分析法的有效性。

本文参照上述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法来衡量银行管理层对竞争的感知。这是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方法,优点是能捕获管理层所感知到的外在环境中的一切竞争者,包括各大银行、潜在进入者以及非银行机构,且没有任何假设前提。变量的构建方法是查找并统计银行年报中“竞争”二字出现的次数,计算其与年报总字数之比。在查找的过程中,需人工分析、去除带有否定前缀的“竞争”次数,例如“非竞争”等。不难理解,“竞争”比值越大,管理层所感知到的竞争压力也越大。

3.分类变量。本文引入分类变量对样本进行分组,探讨在高低不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存贷比下,竞争感知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

以此将总样本划分为高资本充足率组和低资本充足率组以及高存贷比组和低存贷比组。虚拟变量仅用于分组。

(二)模型建立

1.竞争感知是否导致延迟确认贷款损失准备。建立模型(2)分析银行管理层的竞争感知是否导致延迟确认贷款损失准备:

其中:下标i,t代表银行i在t期的变量值;LLP、COMPETITION、YEAR的定义和计量如前所述;△NPL为不良贷款变化/总资产;LNSIZE为总资产的自然对数;EBTP为税前净利润与当期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之和/总资产;CAR为资本充足率;NPL为不良贷款率;△LOAN为当期不良贷款变化/总资产;LA为总贷款/总资产;CDB为总贷款/总存款;△GDP为GDP的增长率。

交乘项COMPETITION×△NPL的系数β1代表银行管理层竞争感知是否促使其延迟贷款损失确认。随着感知到的竞争压力增加,管理层会延迟贷款损失的确认,预测β1的符号为负。当竞争增加时,压力增加,管理层为了粉饰财务报表,会尽可能地减少当期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预测β2的符号为负。当期不良贷款的变动量增加时,当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会相应地增加。而这两者变动的紧密性也体现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及时性,故预测β3的符号为正。

资产规模越大,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自然也就越多,预测β4的符号为正。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盈余,利润多时可以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利润少时只能计提较少的贷款损失准备,故预测β5的符号为正。期初的资本比较充足,本期就可以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因此预测β6的符号为负。期初的不良贷款较多,本期可能会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因此预测β7的符号为正。

当期贷款的变化体现了银行的成长性。银行的成长速度越快,所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预测β8的符号为正。LA表示银行的贷款规模,预测β9的符号为正。CDB为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CDB越大,表示银行当期的贷款越多,发生坏账准备的可能性也越大,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越多,预测β10的符号为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上行时期,GDP的增长率提高,发生坏账的几率也会小很多,预测β11的符号为负。

2.竞争感知导致减少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为检验银行管理层的竞争感知是否导致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减少,建立模型(3):

其中:DLLP为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其定义和计量如前所述。

β1代表银行管理层的竞争感知与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关系,如果β1显著为负,说明随着银行管理层感受到的竞争增加,为了提高当期业绩,会尽可能地减少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其他变量的影响与模型(2)的影响效果相同。

3.在不同的资本充足率及存贷比下,竞争感知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构造模型(4)和模型(5),以样本的资本充足率中值为标准分类,检验在不同的资本充足率下,竞争感知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效果。构造模型(6)和模型(7),以样本的存贷比中值为标准分类,检验在不同的存贷比下,竞争感知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效果。

(三)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2007~2016年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由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自2007年才开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2006)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正式披露相关信息,所以以2007年为抽样开始时间。本文竞争感知数据以及当年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从年报中通过手工搜集得到,其他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所有变量都在1%和99%的水平上进行了缩尾处理。样本包括我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样本容量为113。本文的样本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STATA对样本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p值均小于0.1。所以,模型均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由于不同变量之间数据相差悬殊,故所有模型采用标准化回归。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LLP)最小值为0.001,最大值为0.015,说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在各银行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DLLP)的最小值为-0.003,最大值为0.005,中位数为0.000,说明银行既存在正向盈余管理,也存在负向盈余管理,数据多集聚在中位数的左边说明银行倾向于计提较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各银行管理层的竞争感知(COMPETITION)有很大差异,最小值为0.015,最大值为0.28。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变化率(△NPL)、期初资本充足率(CARt-1)、期初不良贷款率(NPLt-1)、不良贷款变化(△LOAN)等也都存在较大差异。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表2的第二列显示模型(2)的回归结果。交乘项COMPETITION×△NPL系数显著为负,H1得到验证,表明竞争感知干扰了当期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竞争感知增强,使管理层机会主义地做出了延迟贷款损失确认的会计选择。

控制变量中,△NPL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当期不良贷款变化越大,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也越多;EBTP的系数显著为正,也充分说明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在盈余较多的时候,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也多,在盈余较少的时候,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也少;当期初的资本充足率足够高时,当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就会减少,当期初的不良贷款较多时,也会使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增加。其他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基本与预测结果一致。

表2的第三列显示模型(3)的回归结果,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与竞争感知显著负相关,H2得到验证。随着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增大,管理层会减少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因为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是贷款损失准备的一部分,而贷款损失准备是利润表中的减项,减少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利润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表2 竞争感知对贷款损失准备、自由的裁量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表3列出了在不同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下,竞争感知对于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从第三列的回归结果可见,资本充足率较低时,竞争感知对于银行延迟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显著增大。说明在面对既要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又要获得更多收益的双重压力下,银行管理层操纵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机更加强烈。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既可以免于外部监管的过多关注,又可以提升账面利润,获得收益高的市场反馈。而第二列高资本充足率组的回归结果并未证实竞争感知促使银行管理层延迟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可能是因为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并不存在过度的监管压力,资本作为一种缓冲储备,能够对银行风险形成有效约束。银行有充足的自信应对竞争加剧,对竞争也就不太敏感。由此,H3成立。

从第四列可见,在高存贷比时,交乘项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NPL的回归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相对于全样本,竞争感知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负向影响无疑更为显著,支持H4。而在第五列低存贷比时,交乘项的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银行如果处于低存贷比的状况下,即使管理层感受到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也会因为低存贷比而变得没有那么敏感,对竞争加剧的容忍度相对较大。这也进一步说明,随着外部监管压力加大,外部竞争加剧,银行管理层更可能延迟贷款损失准备的确认。

六、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以下的稳健性检验:借鉴Beatty等[19]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及时性的计量方式,用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与不良贷款之比表示银行延迟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程度。记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与不良贷款之比为DELR,DELR越大,说明贷款损失准备覆盖不良贷款的能力越强,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得更及时,延迟程度更低。本文构建如下普通OLS回归模型:

其中的变量名称和定义与前文一致。未列出的回归结果表明,β1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随着管理层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的增大,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的延迟度也会相应地增加,和本文模型(2)的回归结果一致,说明模型分析的结果是稳健的。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竞争感知促使银行延迟贷款损失确认;当把贷款损失准备分为自由裁量和非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时,竞争感知与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负相关;分别在不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存贷比下分析竞争感知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关系,发现低资本充足率、高存贷比的情况下竞争感知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显著负相关,而高资本充足率、低存贷比对竞争感知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3 不同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下竞争感知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

七、研究结论

本文对2007~2016年我国上市银行数据进行分析,检验银行业的竞争水平对于银行管理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银行管理者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增大,为了保持较高的业绩,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管理层会机会主义地延迟贷款损失的确认,缩小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损害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感知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这种负向影响只有在资本充足率较低或者是存贷比较高的情况下,才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在资本充足率较高或存贷比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发现这种负向影响。也即当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时,银行管理层更可能延迟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以应对竞争。

本文的结论为银行监管者正确认识监管效果,稳定有序地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目前,我国银行业正按会计准则的要求从已发生损失模型向预期损失模型过渡,而预期损失模型涉及的主观判断比已发生损失模型更多,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及时性、充分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本文也为合理而准确地预测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效果指明了方向。按照本文的研究结论,难保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效果不会大打折扣。

猜你喜欢

存贷充足率裁量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饥饿”蔓延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地区存贷比偏高的分析与思考
——以宁夏为例
银行卸除存贷比枷锁 释放6.6万亿
行政审批中的自由裁量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