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6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8-11-09恽艳琴樊婷婷文爱东
恽艳琴,窦 芳,乔 逸,樊婷婷,文爱东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西安 710032;*通讯作者,E-mail:fanting0427@163.com)
已上市的药品由于其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上市前所发现的药品安全信息并不足以预测药品上市后大规模应用时的风险[1,2]。因此,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工作对于药品再评价、临床安全用药意义重大。此前已对我院2016年以前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分析[3-6],现对我院2017年所有上报的合格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提升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我院2017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中6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报告者包括医生、护士和药师。系统中所有报表均经过专业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员评价,数据完整、真实、可靠。
1.2 方法
利用Excel对上报的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引发ADR的药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转归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613例ADR报告中,男性297例,占48.45%,女性316例,占51.55%,男女比例为1 ∶1.06,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者为93岁,主要集中于40-70岁之间(见表1)。
表1 613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例(%)Table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gender and age in 613 cases of ADR cases(%)
2.2 不良反应类型及药物过敏史
613例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一般584例(95.27%),新的和严重的29例(4.73%)。61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54人曾有过明确的药物过敏史,其中24例为抗菌药物过敏:青霉素类9例,头孢类6例,磺胺类4例,氟喹诺酮类3例,链霉素2例。
2.3 引发ADR的药品
613例ADR报告中涉及中、西药共315个品种,其中西药251种,中药64种。引起ADR的中、西药的例次与构成比(见表2)。引发ADR的西药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占31.32%,其次为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占10.11%。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60例(31.25%)、喹诺酮类48例(25%)、碳青霉烯类16例(8.33%)、青霉素类6例(3.13%)、糖肽类13例(6.77%)以及其他49例(25.52%)。引发ADR的中成药,以活血剂最多,共涉及15个品种,占34.02%(见表3)。
表2 613例ADR报告中药品种类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drug category in 613 cases of ADR
2.4 原患疾病分布情况
613例ADR报告中原患疾病涉及多个系统,排名前三的是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其余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见表4)。
2.5 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613例ADR报告中,患者发生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占26.71%;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占25.69%(见表5)。
2.6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及时间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多于口服给药,所占比例分别为:静脉54.98%,口服44.05%,外用0.33%,其他0.65%; 613例ADR发生时间在24 h以内的最多,占79.28%(见表6)。
2.7 转归情况
613例ADR患者痊愈205例(33.44%),好转347例(56.61%),患者自动出院、转院或结局不详61例(9.95%),无死亡病例。
表3 引起ADR的中成药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ausing ADR
表4 613例ADR报告中原患疾病分布情况Table 4 Distribution of the original disease in 613 cases of ADR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与ADR
613例报告中,发生ADR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 ∶1.06,女性略多于男性,与文献报道一致[5-9],其原因可能与女性特殊的生理、激素水平等有关[9],研究指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临床试验中提示女性比男性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更大[10]。
从年龄来看,最小患者为1岁,而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占28.88%,这可能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老年患者合并用药多、依从性差[11]、易发生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有关[12]。因此应加强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
3.2 药品品种与ADR
引起ADR的药品涉及多个系统用药。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与文献报道一致[13]。首先与抗感染药物涉及的科室多、应用广、使用率高有关;其次,临床上抗菌药物常出现选药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疗程不适宜等不合理使用现象;再者,这613例ADR报告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物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同时抗感染药物最常见、最直观、最易于判断的不良反应就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613例ADR涉及57种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按照“以功效为主,科别为辅,病证为补充”的分类模式[14],可分为活血剂、补益剂、祛湿剂、安神剂、理气剂、妇产科、清热剂、治风剂、骨科、解表剂、五官科、皮肤科、外用药、温里剂和消导剂,其中引发ADR的主要为活血剂和补益剂,而剂型以注射剂和口服剂型为主。活血剂由于对人体各个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由于患者会同时出现多个器官或系统的损害,故ADR所累积的器官或系统例数大于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5],且使用此类药物的人群原患疾病多,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种类多,也就更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从中药本身来说,目前由于其药材质量、制剂配伍、生产工艺、辅料以及质控标准不完善等方面原因,导致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16],中药注射剂直接进入血管,其中的动植物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可能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从而引发免疫应答而致过敏[17]。加之中药药理学研究不够充分、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复杂性、临床上中药西用,也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
表5 613例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Table 5 The organs or syste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volved in 613 cases of ADR
表6 613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及发生时间分布Table 6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occurrence time in 613 cases of ADR
因此,临床上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需要做皮试药物的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首先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用法用量和用药疗程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尽量避免中药西用,注意配伍禁忌和用法用量,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前后进行冲管,避免混合输注。
3.3 原患疾病与ADR
613例ADR报告中,原患疾病主要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类患病人群年龄普遍较大,多因疾病原因存在循环及吸收、代谢、排泄障碍,且服药周期长、合并用药种类多,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上述原患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ADR。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生理因素,导致有些不良反应症状不典型,不宜被及时发现而发展为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听力、视力等),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18]。
3.4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
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损害,与文献报道一致[4-7]。可能与这些系统的损害临床表现比较明显、易于观察、与药物相关性比较容易确认有关。临床上在使用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品时,也应及时进行肝肾功、血常规等实验室检验,及时发现这些不易察觉的器官或系统损害。
3.5 给药途径与ADR
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仍为发生ADR的主要途径。静脉给药药液直接进入血管,药物中的杂质(如内毒素、聚合物等)也可能直接进入血管。此外,药液pH值、渗透压改变等也是ADR的诱发因素。因此,临床上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遵循能口服、肌注就不静脉给药的原则,以降低用药风险。
4 结语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但是很多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不良事件是可以预防的,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预防药品不良事件可以减轻ADR/ADE相关的住院负担[19]。而本次报告分析中涉及的严重和新的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并非临床没有发生,而是缺少发现、存在漏报;另外,613例ADR报告中,仅54例详细记录了既往药物过敏史,有文献[20]报道,过敏史也是影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一线医务人员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宣传,提高其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义的认识水平,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其及时发现并上报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提升报表的质量;同时加强重点药品监测,避免伤害事件重复发生[21],为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更多有效、可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