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关系研究

2018-11-08胡俊

速读·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关系大学生

摘 要:大学是学校与社会相接轨的地方,学生既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又要学会积累社会经验,心理压力比较大,再加上部分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到一所完全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很容易感到内心孤独,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自杀的数不胜数。而实践证明,大学生如果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塑造更加强健的体魄,还有利于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效应的关系,希望能够从体育运动方面切入,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国家输送一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在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很有可能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也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素质过关,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求心理积极向上,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如果大学生普遍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人创造潜能,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影响我国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但在现实生活中,体育专业的学生或者非常喜欢运动的人群却很少抑郁、鲜见自杀的,足以证明坚持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因为体育运动是在长期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始终贯穿和践行生命教育。目前,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在“全民运动”的号召下,纷纷努力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提高生理健康,而忽略了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导致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本文主要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应关系进行研究。

一、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如果能够定期参加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影响,国内外学者在体育活动对人的长期效应方面的研究中指出,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者比不运动者在较长时期内很少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长期的锻炼可以让参与者的不良情绪和多余的能量得到发泄,使其情绪更加稳定,因此,经常体育运动会使其在情绪的控制和稳定性方面会比一般人好。体育运动能使人养成了坚持、忍耐、抗挫折能力强的品质,意志力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也是影响自杀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体育运动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坚持和毅力的,因为这是需要一个不断地克服自身困难、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消极的影响

虽然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能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不排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体育运动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不仅不能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反而会加剧学生的自卑心理,对日常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由于之前缺乏团队合作机会,在开展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时,很有可能出现与队友合作缺少默契的问题,造成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部分矛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学生很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对下一次的团队合作产生抗拒,甚至对合作对象产生比较偏激的意见,与他人相互辱骂、斗殴等;其三,体育运动中产生“习得无助感”,每个人的体育运动天赋不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体育项目,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每天定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努力很长一段时间后,取得的体育运动成绩却没能达到预期目标,进而产生“习得无助感”,这种思想观念不仅会对该体育项目成绩的提升产生影响,还很有可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可能把体育运动中的片面观点代入学习和生活中,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无论学习态度如何端正,不管自己做多少道试题,学习成绩都只能是这样,不会有明显提高,最终造成学习态度散漫,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大幅下降。

三、充分利用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1.积极推行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要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且把这种思想观念充分运用到日常体育教学中,深入培养大学生勤于锻炼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体育运动。针对之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该积极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大胆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体育教学形式,努力探索更加有校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手段,同时要积极引入更加先进的体育设施,充分挖掘隐藏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充分保障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自主选择权

每一位学生所擅长的体育项目都有所不同,对此,高校应该充分保障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自主选择权,体育管理部门根据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场所大概制定出本学期教学的体育项目,然后让学生充分考虑自身兴趣爱好或者个人身体素质情況自主选择所要参加的体育项目,避免出现学生身体素质透支或者由于所参加的体育项目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热情下降等问题。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社会上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年群体,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选择自杀或者犯罪等现象,高校应该积极利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提高学生学习意志品质、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改善学习、就业焦虑,完善学生认知,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社会输送心理素质过关、学习基础扎实的有志青年,让大学生积极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国金,王云,藏威.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负效应[J].四川体育科学,2007,04:79-81.

[2]袁玉涛,田振生,刘春明,贾宝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1:69-70.

[3]韩军,李翔.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9,01:57-60+71.

[4]刘兴,马小华.体育教师“注意义务”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1:32-36.

[5]王志苹.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互动发展的作用[J].体育世界,2011,01:88-89.

作者简介

胡俊(1977.02—),女,汉族,四川夹江人,本科,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关系大学生
体育运动
大学生就业趋势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呆呆和朵朵(13)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