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2018-11-08郑耀文
郑耀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思维能力,并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一、认清实验形式,做好实验基础
教师应充分认识各种形式的实验,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做好准备。一个好实验,应力求做到目的性强、安排合理、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直观、富有启发性。为此要精心设计好实验内容,认真细致的进行准备,正确选用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2.操作规范,一丝不苟。教师的动作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动作敏捷,自如大方、干净利落。如九年级电学实验,初中学生很容易将电表的“+”、“-”号接反;八年级中天平的使用时,加减砝码镊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等。教师都可先示范再操作,培養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好学风。
3.表达准确、分析深刻。教师应对实验中各个现象的实质、性质、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条理简明、符合逻辑、富有启发意义。在实验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轻松地总结归纳知识的内在规律。
二、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基于课时计划的限制,出现了多演示,少分组的局面。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有更多手脑并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但这样就面临一个教学仪器设备配套不足的问题,造成实验困难。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学习用具、教室里的设施以及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一系列“探索性”实验。
譬如在上“物理浮沉条件的应用”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找一支普通的钢笔,拿掉它的外壳,露出吸墨水的橡胶胆,使用橡胶胆吸入适量的水,然后把这支钢笔放入一杯水中,使其竖直浮在水面上,细心调节橡胶胆里的水量,可使它进行悬浮、上浮、下沉等实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浮沉的基本条件。除此实验外,就这一支钢笔就可以完成初中物理如惯性、摩擦力等40多个实验,可见让学生都动起手来做实验并不是一件难事。
三、习题配上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
物理习题,大多是应用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但有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结合实验,就会使物理现象再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实际生活当中。如讲光的初步知识,布置作业时,“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不把叉对准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而是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为什么?”此题必须利用光的折射画图解释,难度较大,于是课上就结合做了“分币升高了的小实验”。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分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的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就会看到分币了,通过实验,对渔民叉鱼的习题,就不言而喻了。
四、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对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也很重视,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应用的器材都能就地取材,简便易行,但作用很大,除有一定的趣味性、实践性外,还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根据不同学生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所以对于课本上的小实验都留给学生做,并跟上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布置了一些小制作,如讲光的初步知识,布置给学生做小孔成像、潜望镜;讲完电磁继电器后,让学生自制电铃;讲完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自制简易天平。学生的小制作大都比较精密,能说明问题,效果很好,学生兴趣很浓。
五、通过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
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多年的物理教学证明,搞好初中物理实验,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能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当前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