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2018-11-08刘婷

关键词:岑参田园诗边塞诗

刘婷

公元8世纪初,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唐诗也发展到了顶峰,这就是后人说的“盛唐时期”。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等诗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这一时期的律诗体裁已经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达到高潮的标志。

这个时代的诗人,除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的诗人外,还有许多成就很高的诗人,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声律风骨兼备”是就盛唐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而言的。学习“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需要着重理解盛唐诗中体现的盛唐气象,以及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思想倾向、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各自的特点。

一、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指的是盛唐诗歌中蓬勃的气象,昂扬雄浑、阔大恢宏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盛唐气象不只是诗歌自身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所谓盛唐气象就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

盛唐气象建立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经过陈子昂的发展,从而形成盛唐“风骨”,形成了令人难忘的诗歌盛况。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1)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2)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3)诗人们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张九龄,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

《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这首诗表现的情意是沉着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是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颀诗则格调高昂,风格豪放,慷慨悲凉。

《送魏万之京》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對魏万的深情厚谊,情调深沉悲凉,却催人向上。

二、山水田园诗

东晋时期,谢灵运、谢混等人形成了南朝山水诗派,陶渊明等人形成了东晋田园诗派。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兼有二者,形成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些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抒发对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抒发对官场的厌恶之情,或表达对自由闲适的生活的渴望,或寄托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者兼而有之。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盛唐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优越,为四处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盛行佛道思想,道家崇尚自然以及追求自然的思想、佛教净心明性的境界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精神条件。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对风景和自然发生兴趣,就逐渐形成以描绘山川美景、乡村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此外,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表现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形成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人诗人的感情,清新自然,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等。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孟浩然一生没有人过仕途,虽然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但他内心也有过矛盾,求仕失望,转而对权贵深表不满。大概到了晚年,这种仕与隐的矛盾才渐渐冲淡下来。代表作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苏轼曾经说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高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如果把“无材料”解释为生活经历的简单,思想内容的不丰富,那么苏轼这几句评语切中孟浩然的弱点。孟浩然的好诗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篇幅大多也短,但是,从艺术的完整、精美来说,孟浩然完全可以和王维并驾齐驱,各标风韵。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他写农家生活,简朴而亲切;写故人情谊,淳淡而深厚。孟浩然的诗又能超凡拔俗.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人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脱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在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上,孟浩然贡献不小,因此,李白、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给他以相当高的评价。

王维则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成就最高的。

王维的思想,可以以40岁左右为界限,前期具有一定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曾表现了一些不满。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后期对现实基本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晚年更是抱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心情,完全变成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王维山水田同诗的代表作如《田园乐七首》《过积香寺》《鸟鸣涧》《积雨辋川庄》等,都是归隐后的作品,描写了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也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了对现实非常冷漠的心情。

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王维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绘景着色取势,构图层次丰富,且动静相兼,声色俱佳,创造出优美的“有声画”,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画中有诗。王诗的画境,空灵剔透,虚幻静谧,具有清淡静谧的意境美。神韵的淡远,是王维画中诗意的灵魂。

诗中有禅。王维的诗又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

王维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边塞诗

隋唐以来一百多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

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成为诗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他们以边塞风光、战争场面、战地生活为主要题材,或表现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场面的酷烈,或表现将士的思乡思亲之情,或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现不屈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等。

边塞诗的整体风格雄浑悲壮,慷慨激昂,浪漫瑰丽,体现了阳刚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充分表现了盛唐精神,成为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边塞诗。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邊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异域风光,也融人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高适、岑参风格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人生感慨,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之特色。

猜你喜欢

岑参田园诗边塞诗
“文章四友”边塞诗浅析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田园诗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山房春事(其二)
河西走廊断想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又恨又爱是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