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培训业务的拓展与创新1
——以惠州学院为例

2018-11-08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惠州学院培训

刘 娟

(惠州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广东 惠州 516007)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国家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及终身学习观念的深入人心,培训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培训发展前景广阔[1]。据《2009-2012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可看出,中国培训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着每年30%的增长率[2],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惠州,全国文明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江之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属珠三角经济区,毗邻港深穗莞,全市人口477余万,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支柱,培训市场潜力广阔。惠州学院作为惠州地区唯一一所高等本科院校,在拓展和开放培训平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惠州学院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学院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培训业务。以惠州学院近三年培训业务发展情况为例,2015年培训中心培训人次24126人次,2016年27073人次,2017年培训人次达到30480人次。培训人次逐年递增,充分显示出地方培训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潜力。笔者针对目前社会对培训需求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7份,其中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有43%,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有27%,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30%。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对终身教育持认同态度的比重高达98.7%,其中超过四分之三(76.62%)的对象认同并积极参与,22.08%的对象认同但是很少会参与。在仅有1.3%不认同的对象中,虽表示不认同终身教育理念,但也会参与继续教育(见图1)。由此可见,绝大多数20岁以上的人,是认同终身教育理念的,也是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的。

图1 普通大众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态度

高校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这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善用公共资源的应有之义,更是社会公众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高校开展培训业务的优势

(一)社会影响力大

地方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院校,普遍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或较大的办学规模,地方知名度高,影响辐射力强。以惠州学院为例,作为惠州地区唯一的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807人。自1946年办学以来,向社会输送了13万余毕业生,是华南东江流域高级人才的摇篮,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高校在办学历史中形成的较大规模效应和取得的良好社会声誉,是其开展培训业务知名度、公信力的一张非常有力的名片。

(二)知识生产能力强

地方高校大多设有全面完善的学科门类,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成熟的产学研体系,与市场、社会衔接紧密,能较多较快地获得科学信息,也是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及重要源头。高校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感知敏锐,易于因应需要拓展培训业务和创新培训内容。如惠州学院现有18个二级学院,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具有其他培训机构无法抗衡的学科知识资源优势。

(三)师资力量雄厚

高等学校是知识密集和多学科的学者、专家集中的地方,被称为人才高地。如惠州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0名,其中教授(正高)101名,副教授(副高)246名,博士247名,硕士513名。同时随着高校教师国内外交流的增多和较为完备的图书资料储备,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国内外专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高校开展培训业务在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应用等方面更具有创新性、时代感和适用性,有利于学员紧跟国内外专业发展趋势。比如举办农业基层人员培训,涉及农业政策、常见种植方法、沟通技巧、营销推广等实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交叉交融,这样课程设计在高校很容易开展。

(四)硬件配套齐全

举办培训机构需要教学设备、教学场地、住宿、餐饮等硬件设施。高校在硬件设施配备上有先天优势。就目前惠州学院而言,拥有馆藏纸质图书近170万册,电子图书133万册,其中最大的报告厅可容纳近600人同时上课;还拥有可以承担国际比赛的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等体育运动场馆、配备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此外还可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

(五)与政府合作紧密

地方高校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补充,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地方服务,而政府也为高校培训业务的发展提供平台。对大多数院校而言,政府是高校培训业务的主要投资者。惠州学院积极为地方服务,与地方政府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从继续教育学院近三年培训业务开展的情况来看,80%的培训与政府培训项目相关,承接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多项培训业务,如公务员“自主选学”、农村小学教师置换培训等培训。自惠州学院开展干部培训业务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运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培训口碑,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机构配备和资金保障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地方高校发展培训业务的不足

(一)开展业务培训观念滞后,缺乏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部分高校存在着重全日制教育,轻继续教育、培训教育的观念。一部分高校认为培训是副业,仅仅是一个创收手段。还有一部分高校认为培训课程是在挤占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受传统观念影响,培训工作在高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3]。其次高校培训机构受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制约,在项目运作、师资聘任、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权。再次,高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部分高校没有培训方面的有效管理办法。

(二)培训管理队伍羸弱,专业化不强

随着培训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日渐专业,学员及受训机构对培训管理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于社会机构专业化的管理水平来看,高校培训部门在这方面思考得较为薄弱和欠缺。在大多数高校,很多培训业务工作人员是半路出家,专业化不强,存在思想僵化,对培训的认识不深等的情形。在开展培训业务时,缺乏对受训机构、学员的了解,服务意识不强。此外,由于高校从事培训工作的队伍人数不足,面对巨大的培训市场和由此带来的培训压力,有限的高校培训管理人员显得力不从心。惠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工作人员共24人,负责学校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人员结构层次偏低,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方面缺乏高度和广度。

(三)开拓培训市场乏力,忽视社会需求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训的发展必须迎合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经笔者调研发现,在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上(见图2),增加工作能力和兴趣爱好分别占50%和35.71%;在受训学员培训课程类型的喜好程度上(见图3),兴趣爱好类占比最高,达36.36%,其次是管理知识类,占总数的33.12%,而职业技能类和学历教育类比重相对较小,分别为13.64%和9.09%,比重最小的是基础能力类,仅为7.79%。就惠州学院目前的培训群体来看,受训学员学历大部分都是大专以上,在校毕业前都完成了相关技能考核。由调查可知,上述调查对象在经历了具体工作的锻炼和有了较深的生活体验后,对兴趣爱好知识的提升意识呈现扩张趋势,对提升管理知识、增强工作能力的需求也有所提高。

图2 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

图3 培训课程类型喜好程度

从图2和图3看出,学员对培训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对企业管理技能的提升、人文素质的提高等有了新的需求。但是由于地方高校不重视及时把握社会和企业的培训需求变化,对这样的需求变化主动了解不多,对培训市场需求调查不足,加之培训队伍人员不足,大多都是根据经验办班,这样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作为地方高校,由于高校的稀缺性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其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开展培训业务上大多都采取校政合作模式,这样的模式不愁没有培训业务,致使管理队伍疲于应付,难谈开拓创新。

其次,随着科技知识更新换代的提速,高校社会服务责任的提升,高校与社会联系互动日趋紧密,高校已从超然物外的相对独立办学机构逐步走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共生共荣命运共同体[4]。企业作为市场中最广大和最有活力的主体之一,高校就应该采取各种方式与其进行广泛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也有利于双向互动。

(四)缺乏品牌意识,缺少精品项目

社会对培训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学员对培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更看重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式选择、教师授课水平、培训效果保障、课堂氛围营造、课后服务跟进等方面。部分高校在培训课程设计上没有深入了解受训机构情况,只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授课。有的高校在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授课以说教式授课为主。

调研中,笔者对受训学员培训课程设计模式喜好进行了研究(见图4)。56.49%的学员选择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课堂理论授课占16.88%,参观交流占12.99%,9.09%的学员选择模拟实践,1.3%学员选择研讨会形式,也有3.25%的学员有其他选择。结果显示,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广大学员所接受,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疑惑点。

图4 受训学员培训课程设计模式喜好程度

面向多领域的需求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竞争,高校为社会人才再培训提供服务时,应注重将自身的办学经验和教育资源相结合运用。目前,许多高校都把拓展社会人才服务功能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扩大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方式[5],而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自身培训的品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了解社会的最新需求,特别是针对学员需求进行课程设计、教师授课等方面,树立一定的品牌和口碑。针对惠州学院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56.49%,满意41.56%,一般1.95%。可看出,由于自身的多学科优势,惠州学院在承接的“农村教师置换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务员培训”等培训有着良好的口碑,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三、高校开拓培训业务的对策

(一)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工作机制

培训是体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应提高对培训业务的重视程度,将发展培训业务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在提升培训办学条件上,特别是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等给予更大的支持。

高校应建立可持续性、科学发展的管理机制。一是转变工作机制,给培训“松绑”,在人员管理、教师聘任、薪资等方面赋予一定自主权和决策权。二是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市场变化及学员需求,量身定做培训课程,不断开拓培训市场,做好培训服务工作,特别要提升培训期间服务及完善后期跟踪服务机制。三是建立项目运作管理机制,深入受训机构和人群,通过对受训机构和人群的实际情况分析及市场信息变幻制定培训项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最后,针对大多数高校不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缺乏市场推广意识的情况,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推广宣传机制,提升高校培训业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只有建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机制,高校培训机构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情况和市场机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体现高校应有的活力和地位。近年来,惠州学院陆续制定培训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与加强培训管理工作,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为地方行政、教育、企事业等人员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二)结合社会需求,树品牌推精品

品牌效应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能帮助高校创造利益,还有助于拓展高校的培训市场。高校应提高品牌意识,把品牌效应作为开拓培训业务的灵魂。品牌形象的建立离不开品牌培训项目、培训质量、培训教师、管理人员、培训服务等一系列因素的整体运作。高校培训品牌形象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培训机构获得社会认可的客观体现。

目前市场上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项目大都是课外教育培训、驾驶培训、会计上岗证培训、计算机培训、面点烘焙培训、瑜伽培训等。高校应利用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把握、行业发展的了解及自身学科的优势,以明确发展战略思想的同时,整合学科优势、针对学员个性化需求,采用多样化、现代化培训方式,建立自身的品牌培训产品。如有的商学院开办注册纳税筹划师培训、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投资分析师培训项目等[6],都是很成功的经验,值得汲取借鉴。

(三)注重师资储备,打造金牌培训师

培训品牌建立的其核心在于师资队伍。地方高校师资资源丰富,其中不乏高职称、高学历、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但是好教师并不一定是好培训师。

如何培育一支既有专业特长,又让社会认可的师资队伍,笔者认为,首先是在教师聘任方面,培训机构应精心遴选、严格考核。培训教师应热爱培训工作、扎实专业水平和技能、了解培训课程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能力、与课程相关的工作经验等[7]。惠州学院利用与政府、社会、企业、高校的广泛联系,建立师资资源库,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担任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不局限于高校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辅相成。其次是在打造金牌培训师上,应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对培训教师的培养。对地方高校而言,受高校经费等因素局限,大多忽视对培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高校应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制定培训教师的培训能力提升方案,鼓励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如组织教师走访企业、参加相关培训、进修等。培训教师水平的提升直接带动整个教学质量。二是注重对教师授课监管。一个优秀培训教师不仅自身有良好专业素质和培训技巧、还应有良好的课程满意度。受训学员不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大多是有一定工作经验、希望能通过短暂的培训快速解决自身的疑问或者提升自己能力。再次是在监管方式上,除了授课过程中的监管,还可以采取对授课教师授课满意度调查这一方式,通过学员反馈课程效果的情况,有助于与培训机构对教师全方位的评价和监管。惠州学院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模式,坚持每期培训都对教师授课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授课的水平,也大大提升了学员的满意度。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高校培训机构应树立全员、全方位服务意识。以满足学员内心需求为目标,从学员的角度出发,想学员所想、急学员所急。为方便学员在网上选学报名和数据统计,惠州学院培训中心组织计算机专家用了近半年时间,经多方论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应用了干部自主选学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参训学员的自我管理。其次注重提升服务品质,要求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都要做到微笑服务,不仅让学员感到满意,还能展示高校教师良好仪容仪表。

周到服务。学员培训工作涉及学员学习、生活两方面的安排,培训机构不仅要考虑学员学习上的需求,还应考虑到学员生活需求,为学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如培训课室舒适度、培训时间设计合理性、学员间融洽度、住宿环境、就餐条件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学员参与培训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培训效果[8]。

高效服务。培训工作的开展讲究细节管理、过程管理、事后跟踪相结合,要把服务与管理相融合提升服务水平。培训管理团队应做好每个培训细节,提供细致的服务、精心管理;多在服务质量下功夫,做好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处理问题不拖沓;培训结束后,做好服务跟踪工作,及时反馈意见,同时进行工作宣传。

(五)发挥资源优势,开拓培训市场

就目前惠州培训市场而言,英语培训、课外教育培训、IT教育培训等文化生活类培训几乎被社会培训机构占领,技能性培训主要由大中专学校、社会机构承办,高校开办的此类培训不多。地方高校在拓展培训业务时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不能仅靠承接政府培训项目,还应积极开拓市场。惠州学院按照“提升内涵、树立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先进技术应用、形式多样、贴近社会的继续教育,突出与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的合作办学,着力创建和打造五个基地,即教师培训基地、干部培训基地、企业培训基地、社工培训基地、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

“送教上门”,推进高校培训与企业内训相结合的模式。大型企业大多数自身建立有培训功能的部门,企业定期开展内训。但是企业自身内训,大多是员工岗位培训或新业务操作培训,在开展深层次、高端培训上有局限性。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内训相结合开展培训,共同制定培训方案。高校主动与企业对接,利用高校资源进行整合设计课程,企业可以选送优秀企业人才参加高校培训,受训学员再在企业组织内训进行推广。对于有经济压力或者培训时间安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制定长期培训合作计划,高校培训师定期上门授课或者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实施培训。

“联合办学”,高校与知名社会机构合作,开展认证、考辅培训。目前,社会对工作岗位要求日益规范化,岗位资质认证越来越多。社会有很多机构对认证、考辅占有垄断地位,其运作模式更具市场优势。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培训市场,社会机构也希望找到优质的合作伙伴。高校独特的学科和学生优势,有利于高校引进知名社会机构,共同开展此类培训,在学习社会机构运作机制,借鉴先进培训理念的同时,从而快速增加自身在培训市场的份额,获得稳定的收益。

猜你喜欢

惠州学院培训
奔跑惠州
初等教育学院
惠州一绝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