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11-08罗高青林细康蔡艳绯李晓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习服疗法实验组

罗高青 林细康 蔡艳绯 李晓荣

1.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耳鼻咽喉科,福建福州 350001;2.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福州 350001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学病症,属于听觉紊乱现象[1]。耳鸣是指在无外界声源或者电刺激的情况下,人体耳朵内部或者头部产生的声音感觉,耳鸣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蝉鸣、汽笛声和轰轰声等症状,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负性心理,同时还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2]。本研究主要探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耳鸣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实验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 20~71 岁,平均(45.37±4.11)岁;病程 1~15 年,平均(7.87±1.38)年。 对照组中,男 25 例,女 22 例;年龄21~72 岁,平均(46.40±4.23)岁;病程 1~16 年,平均(8.32±1.45)年。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治疗和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银杏叶片(湖南麓山天然植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 7946),2片/次,3次/d,患者连续服用 2周;给予患者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080175),1 片/次,2 次/d,患者连续服用8周。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耳鸣习服疗法治疗,方法如下。①心理疏导: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医护人员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负面心理,然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在和患者交流期间,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讲解耳鸣的基础知识,使患者能够了解耳鸣不会导致听力下降,以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②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闭目养神、静心,用意识对自身的面部肌肉、头皮、肢体进行放松,每次训练15 min左右,1~3次/d。③注意力转移:医护人员要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少患者对耳鸣的关注,可以使用播放音乐、电视、大自然的声音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将声音调至合适的范围内。④不全遮蔽耳鸣: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提供不全遮蔽耳鸣的宽带噪声,对耳鸣进行遮蔽,1 h/次,5~6 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和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进行观察对比。

1.3.2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完全适应: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自觉耳鸣声、主频耳鸣声消失,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睡眠不受影响;基本适应: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自觉耳鸣声得到减轻,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睡眠受到轻微影响;部分适应: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耳鸣仍较为严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睡眠受到部分影响;未适应: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耳鸣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睡眠受到严重影响。总适应=完全适应+基本适应+部分适应[3]。鸣烦躁级量化结果:患者无烦躁为0级,患者伴有微度烦躁为1级,患者伴有轻度烦躁为2级,患者伴有中度烦躁为3级,患者伴有中重度烦躁为4级,患者伴有重度烦躁为5级,患者伴有极重度烦躁为6级[4]。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5-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总适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均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抑郁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47 47 58.46±5.49 58.51±5.42 28.21±2.67*#40.11±4.03*60.27±5.33 60.51±5.36 30.08±3.98*#45.52±4.21*

3 讨论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听神经学病症,此病是一种和耳蜗机械振动无关的声音感觉[7-8]。耳鸣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听觉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和环境因素等,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在无外界声源或者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者颅内主观产生声音的感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噪音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的耳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9-10]。临床研究显示,约60%的人出现过耳鸣,且部分患者会经常寻医问药,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睡眠质量,且患者长期处于耳鸣状态下,会对心理造成极大创伤,容易使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负面心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病能够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症,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对耳鸣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1-12]。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对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给予患者口服银杏叶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病情,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13-14]。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本研究对选取的47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耳鸣习服疗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显示,耳鸣响度的大小与患者所受的负面影响不成正比,部分患者的响度较小,但是患者的适应度较低,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部分患者的耳鸣响度较大,但是临床症状不明显,提示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度和边缘系统活动度不相同,耳鸣习服疗法即是遵循此机制对患者进行治疗。耳鸣习服疗法是通过给予患者对条件反射进行的再训练,使患者能够达到对耳鸣的适应,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指导,打破耳鸣和负性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并能增加听觉系统的滤过功能和中枢抑制,减轻耳鸣对其的影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适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均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耳鸣患者接受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对耳鸣的适应性,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病情的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习服疗法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模拟条件下热习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评估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耳鸣习服疗法对耳鸣的治疗作用研究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