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018-11-07罗生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锻炼身体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罗生龙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214-01

体育锻炼已慢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并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本人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正确认识 ,转变以往陈旧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对待锻炼的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日常生活中,孩子大多不喜欢跑步,经常谈跑“色”变,更谈不上对于跑步产生什么兴趣和习惯了。可我们身体素质中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两大重要的最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多年的教学经验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喜欢打篮球,刚才还在叫苦,可一踢起足球或打起篮球就活蹦乱跳、生龙活虎,什么苦累都忘了。于是体育教师就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充分的锻炼。另外针对有些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应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想踢好足球打好蓝球的基本保证”。通过这种实践的认识,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锻炼习惯的科学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些活动不一定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殊不知有的活动还损害健康身体。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踢足球中的教学说说,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良好锻炼习惯要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3.合理安排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重要环节

1.让自律性在学生中慢慢形成。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過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确实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中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 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各种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人的本性是爱动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玩中有乐,在玩乐中成长。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玩”,会“玩”的习惯,并且要加以正确引导,并采用合理的方法措施加于提高,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长大后能更好地投身国家建设,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锻炼身体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锻炼身体
绕着猴子走一圈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