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2018-11-07黄大福
黄大福
【摘要】在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我们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与教学实践相融合,讨论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如何调整,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183-02
在物理学的核心素养要求下,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多花功夫,物理核心素养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探究能力、问题解决、理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也要关注学生自我调控、合作交流、组织能力等非认知性素养。这些素养会影响学生的终生,我们务必要重视起来。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意义
1.物理核心素养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世界上有很多知识体系,有很多看待客观现象和解释客观现象的方法。而科学不过是这些方法之一。但是,物理是直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能够准确描述我们世界的各种规律,并且能够发现规律,不断进步的方法。物理让我们逻辑清晰,容易和別人沟通交流,也更容易让学生人生获益。人最后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我们对自己起点的了解,即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周围环境。其次取决于我们对目标准确的把握。这两点我把它们看成是对世界的认知,科学可以较好地帮我们做到上述两点。物理素养缺失会导致对世界没有更好的认知。
世界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多,科学提供了一套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并且能不断重复这种结果。而采用其他方法,结果是什么可能就是天知道了。在科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实验方法,掌握实验的方法必须经过一些严格的科学实验,不是看看书就能学会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而不是一味为了分数,而让学生失去物理核心素养下更多美好的品质。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学生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科学实验。我们遇到各种问题,分析它们,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它们,就是在各个领域做实验而已。既然人生不断在做实验,掌握相应的方法就很重要了。物理学核心素养教会我们的就是实验的思维,这非常重要。如果在学习物理时,是本着掌握一种方法和技能的目标来学习,那么就不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只看到课程的知识点了,也不会为记不住一些基本物理学知识而懊恼了。
2.物理核心素养教会学生科学素养
今年315晚会,对一些谣言进行揭露,作为物理教师看到有一些可笑的谣言,可以说具备科学素养的社会人士,一眼就可以识别,但是生活中能对谣言进行识别的人屈指可数,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我们的物理核心素养没有很好的融入教学方法中,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探究能力、问题解决、理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物理学的阶段有很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执行,结论讨论,改进措施等等,而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最为重要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要对这些产生思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思维呢?
二、高中物理核心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的过程,教师为了实现学生之间热烈的探讨和积极向教师提问,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场景的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战场,物理核心素养也要在课堂上实现渗透。如何借助于有效的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贵在引导和互动。
例如:笔者在教授学生加速度这一章节知识时,加速度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一个知识难点,加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接下来的学习进程的快慢,所以学生在学习加速度知识时,必须把内心的困惑全部表达出来,笔者就可以根据难点进行突破。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从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实践出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各类交通工具的变速运动情形,借此将学生的生活体验搬到课堂,这些是学生完成概念学习的重要的资源。笔者在班级内找到打扫洒水的水桶,装满水。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面前有两个水桶,一个水桶是另外一个水桶半径的两倍,你现在用相同的力气抬起水桶,你会发现什么?(请尝试着用物理语言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其实这样的设计就包含了我们课堂上要探究的物理问题,相同的力气,两辆车均由静止开始向上抬起,这就涉及到速度变化,观察到什么现象呢?我们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来感受到平均速度、速度的大小关系,这些判断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联系,会形成观点,当然不同的学生观察的视角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时可以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这也是互动的,学生的素养会获得有效的提升,最终学生的思维会集中到一点“速度变化快慢”这一核心认识上,“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浮出水面。
三、在有意义的认知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每一章节几乎都有可以进行实践的实验,物理的实验思维就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我们通过教授物理学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研究特质的相关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让把传统的“物理教学”转变为“物理教育”,学生在认知活动产生更多的意义。教师所要做的行动就是帮助学生与物理课堂的实践探究的意义产生联系。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苏醒和快乐的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
我们在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要学习的目标,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喜欢上物理学,在情感上从以前的被迫,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观念。当我们将流动性、实践性以及生成性融入物理知识时,学生的认知过程才具有延伸和增值的可能,这也将促成知识向能力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认知活动。
例如:笔者在教学变压器一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对着课本去思考变压器的构成,然后同一规划下研究“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比的关系”,教师对研究的结论进行一个总结: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对应匝数成正比。然后课程就差不多结束了,学生下课过不多久也就把知识忘记了。而在物理核心素养要求下,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突出事物的主要目的,排除一切干扰的因素。我们运用极限思维,创造出理想的环境,发现物理学的奥秘。教师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有启迪性的思考,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讨论。
笔者在“变压器”的教学中,教师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大家看看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通过一个自主探索的规律,学生埋头开始计算,比较数据。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可以找到,但是有一些数不正确,就是实验中产生误差,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误差,影响了实验数据,找到它,然后改进实验的流程,再次测试。
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到物理学极端环境对于实验结果探究的重要性,学习到对一件事物探索过程的重要性。这次学习过程正好符合教育学家学习金字塔的7个过程,知识通过这个过程,知识转化为能力。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课堂改革必将成为素质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当下的物理教师都肩负着一份对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在心中播下核心素养的籽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拓荒者和研究者,让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落地生根。通过笔者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的探索,希望可以给教师一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彭前程.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6(03):1-2.
[2]周长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以“超重和失重”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16(05):28-31.
[3]高杰,魏欣,朱琳,王文理.高考考生物理核心素养部分要素发展状况的诊断与分析[J].考试研究,2017(01):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