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8-11-07郑振清
郑振清
【摘要】自实行新课改以来,作为三大文化课之一的数学教学,普遍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然而,与其它众多学科相比,数学这一学科作为形式学科的一种,较为严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然而,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实行以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效率较低。其较为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不断的研究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152-02
近年来,随着当前社会新课程教育逐渐改革与创新。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数学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的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全面的考虑学生的特点,进而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使学生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日常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现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介绍如下:
1.以生活情境导入为切入点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进行任何课程学习的基础,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课程相比,较为枯燥。然而,如果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进而实现合理的融合与同化。将数学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情境当中,那么便会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具体化。进而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此外,还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在讲授克与千克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教师便可将这部分内容与日常实际相结合,这时,老师可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这时,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便回答。同学们的答案大部分是多少斤、或者多少公斤、或者多少千克。这时,便可自然而然的引出千克、克的概念。随后教师可将课前所准备好的体重秤拿出来,并让部分同学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并记录。随后将这些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轻重的比较,并向学生提问A 同学有 40千克,B 同学有 50000克,那么两者相比谁更重一些。这时,学生便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随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公布,此时,教师就可以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随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电子秤以及水果和小零食等教学工具,提议大家一便可引起学生的思考。随后,教师可对一些重量较轻的物品进行称量,并带领学生分析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这一方式,不仅使学生对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还可让学生加深对克与千克间的认识。
2.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点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目标的改革,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其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加强教学的实践,并让学生积极的融于实践教学当中,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我,不断的突破自我,进而全面的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其教学任务与教学规划。
比如,当学习对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首先,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根据其设定的教学计划,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对本节课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准备,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彩纸,随后,在对课本内容上所涉及的折纸实例以及自己所预备的折纸视频进行折纸。小组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带领学生通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图形,并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将自己所折的彩纸进行拼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与应用,从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可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还可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精确的认识。进而全面的发挥其自主性。
3.采用兴趣教学法展开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从年龄上还是心智上,都较不成熟,对于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不能够产生深刻的认识,且认识较为直观。然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开发与挖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这一学期学生的特点,并巧妙的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展开合理的数学教学。
比如:对于同一个“○”,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对于其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有人会将其看作是简单的一个“圆形”,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数给出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比如,说是“足球”“篮球”“英文字母 O”、“太阳”等五花八门的看法。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因此教师在讲授乘法的基本运算时,可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比如,可通过加法的形式、对于较大数字的乘积利用分开乘积的形式、或者利用除法的形式等等。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运算,还可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对于数学的教学也涌现了大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选取与运用教学方式时,不可过于盲目的进行运用,要全面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加以运用。要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进而为学生制定专业的教学规划与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洪芳,臧忠臣.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6(22)
[2]赵宏丽,邵丽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亚太教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