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法教学的实践
2018-11-07陈美勤
陈美勤
【摘要】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英语语法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对英语语法教学中所存在的困惑进行了思考,提出语法教学必须在话题、语境中进行,并通过实例阐明了如何通过设计任务型活动进行语法教学,以融合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在认知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陶冶和提升情感,提高语法教学的质效。
【关键词】语法教学 任务设计 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113-02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构成,它们是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与情感态度贯穿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它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
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发现语言规律与应用语言规则的过程,是从具体的语言实践感受语言规则、总结语言规律的过程。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了广大老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语法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受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注重语言能力的传授而忽视其人文教学,人文教学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此外,教材的编排以意念功能为纲,教材里的语法分散,不够系统,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思考。许多教师简单地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对立起来,直接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地学到语言知识,这是排除或淡化语言知识而导致的结果。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是学习语言的中心,是保证表意的必须手段。没有语法,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再者,初中阶段如果语法知识基础不扎实,就会直接影响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核心素養下的语法教学方法
教师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采用先理论、规则、再练习的语法教学模式,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中心,采取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这种缺乏情景和交际的教学,使学生难以充分运用语法的内涵表意功能进行口语交际。教师能否将核心素养运用在教学中,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情绪管理、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底蕴的感知,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1.在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
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是因为人们表达思想和吸收信息的需要是由特定的语言情景激起的。因此,教师要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情绪管理。例如,在教授“一般将来时”中,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语境:通过描述一幅20年后的学校蓝图,让学生明白:“We will have e?鄄books in our school in 20 years.”“There wont be any chalk in our school.”等,在学习了一般将来时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未来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人生,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2.在话题中进行语法教学
正确的语法形式及其运用方法的意识对促进交际是必需的。因此,我们要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将语法自然地融合渗透其中,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例如在《形容词与副词的复习课》的语法教学中,我以“说单词——比词组——造句子——编对话——读故事——写邮件”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活动:
①Telling the 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
②Talking about the pictures
③Making up conversations
④Reading a short story about Betty
⑤Writing an email(以“描述自己进入初中的变化” 为题,写一篇短文)
通过这些不同层次递进的教学活动,增加了语法教学趣味性,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教授语法
任务型教学倡导在“做中学”, 语法教学要求在学生了解相关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的基础上,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抽象的语法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的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 ,话题是“Food Festival”,是一篇介绍西方餐桌礼仪的文章。本节课承接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论美食节,介绍烹饪的步骤,以及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的用法, 并学习新的语法重点: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学习和掌握一些西方的餐桌礼仪,懂得社交礼仪在交际场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任务链:
任务一:Warming up and review
1.复习一些美食的名称
2.讲述烹饪制作的步骤
任务二:Presentation
1.借助图画和提示词,让学生说出一些中国的餐桌礼仪。老师通过“What does Mother say?”作为引子引出宾语从句。
T:What does Mother say?
Ss: She says that we cant eat noisily.
T: What does Mother tell us?
Ss: She tells us that we shouldnt talk with food full of mouth
T: What does Mother say?
Ss: She says that we shouldnt reach across the table to get something in front of someone.
……
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用宾语从句说出一些中国的餐桌礼仪,为学生的进一步的语言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新单词
借助图片,以话题为主线引出新单词,为丰富学生的词汇打下基础。
任务三:Reading
通过设计话题任务引入阅读:我说Mike打算参加他的外国友人的dinner party, 他想学习一些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做个有教养的人,请大家告诉他一些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
通过阅读,學生对中西方的一些餐桌礼仪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后,我设计了一个讨论活动:多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我告诉学生:Mike 对一些西方的餐桌礼仪有了一些了解,但又有一些疑问,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这个活动中,我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语: Whether +宾语从句,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练习,熟悉Whether +宾语从句的语言结构,在具体的语境中熟悉语言、操练语言和运用语言。
任务四:Project
在学生对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有了充分的了解认识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Mike, 告诉他一些中西方餐桌礼仪,然后在与同学分享。学生收集了有关的信息后,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说出哪些是中国的餐桌礼仪,哪些是西方的餐桌礼仪,自己更赞成哪一种生活习惯。在运用语言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又对比不同文化中生活习惯的差异,在了解其他国家文化中也提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肯定与自豪。
可见,语法知识不只是获取使用的规则,而是尽可能的在语法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人文底蕴。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感知语言的魅力,这是语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总之,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的理念,以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为设计的目标,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有梯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此外,采用不同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大量使用语言的环境,使学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掌握语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气,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提高英语语法课的质效。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学科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0
[2]张正东.《语法教学的再认识》,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11)
[3]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4]柴金红.《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