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
2018-11-07羊红梅
羊红梅
【摘要】传统高职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学生认为学之无用,但是又不得不学,因此许多学生觉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负担,没有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据此,本文分析如何让学生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心理认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認同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85-01
笔者认为,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很大原因是因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合理以及没有抓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因此,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探讨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具体如下。
一、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探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策略,就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入手,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必须要承认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模式创新深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土壤中,这是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产生心理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转为主动,即主动的获取知识,并依靠自己和教师的力量不断扩充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储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教育信息化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最重要的策略,其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高效的检索知识,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学习质量显著提升,带动其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其心理认同感也越来越强。
(三)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包含多个方面,包括基本的社会道德素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重要的国家政治素养等等。这些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它们将会被系统的整合在一起,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进程的重要力量,而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这有利于培养其心理认同感。
(四)学科融合,加强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联系
思想政治其他专业知识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理念下,加强学科融合以不断扩充教育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就必然要进行学科融合,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其心理认同感[1]。
二、借助网络和社交平台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
(一)创建和谐、温馨、有序的网络环境
和谐、温馨、有序的网络环境不仅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随着高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校园环境也包含了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子,小到QQ空间与微博的宣传栏、名人名言,大到整个信息网络环境的文化内涵,都是高职思想政治课外教育活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对象。
(二)从校园环境入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所以学校生活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很大的影响,此外,学生作为校园生活的主要群体,同时还是课外活动的主体,因此从校园生活入手开发和利用课外活动资源,是丰富网络和社交平台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积极、主动的收集活动素材以丰富课外活动资源[2]。
(三)深入剖析教材,挖掘德育因子
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挖的德育因子,这些德育因子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资源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细化知识,将更多的德育因子纳入原有的知识框架中,作为高职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的重要资源,以此丰富网络和社交平台文化内涵。
(四)举办网络和社交平台文化创意大赛
以QQ和微博为例,其作为当下高职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络通讯工具,自然会有不少学生具备QQ空间和微博建设的能力,这些“金点子”是QQ空间与微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助力,而举办网络和社交平台文化创意大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参与QQ空间与微博文化的建设管理过程[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进一步创新,鉴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几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虽然有所不足,但仍希望可以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邹金霞.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J]. 高教探索, 2016(8):96-99.
[2]郝琦.基于心理认同理论的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教育与职业, 2015(32):43-45.
[3]刘蕊.心理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 浙江农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