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
2018-11-07李进民冯庆兰
李进民 冯庆兰
【摘要】在现今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在一方面方便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多方面资源整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制度性的平台,以多种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速有效进行。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对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提高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一定参考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83-02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职院校学生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和负面影响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学校需要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推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提高的同时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策略的对学生接收互联网不良信息及现今互联网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预防规避和有效的思想行为教育。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还未得到及时创新
现阶段,互联网虽广泛普及,但仍然还有一些思想观念守旧的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互联网优势来协助推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2.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冲击。传统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老师在课堂、 书本及自身解读与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而言,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在网络时代, 各类新媒体的普及、信息的高速传播。
3.当前网络环境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当代大学生与网络接触可谓是无时无刻的,网络显然已成为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点,因此也会存在许多不良信息,且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实际的社会经验,自控能力与辨别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还不够高,学生也很容易接收到这些信息,接触了大量不良信息后就容易受其影响,若没有进行好的处理就会对学生健康发展造成阻碍。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见到学生被不法分子利用不慎陷入网络巨额贷款或是在网络上遭到诈骗等此类新闻,因此,高校应注重加强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及提高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趋利避害。
二、网络信息时代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1.因势利导,利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既然学生喜欢使用网络获取信息,那么学校可以将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在学校网站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络课程供与院校学生选择,满足丰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多方面研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在线听课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线答疑回答学生的疑惑,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立考察、考试等环节对学生学习情况加以统计和了解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使教育教学内容可以在线进行,线下活动。
2.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家庭教育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为学生创立了特有的学习环境,在家庭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深远持久的,好多中职院校学生会终日沉溺于网络消极不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庭幸福感不强,没有得到亲人足够多的关心和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所以家长应积极配合校方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给学生灌输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好的家庭教育会对学生今后在学校期间的政治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身体力行。
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于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可以对推进学校教育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更好的趋利避害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加强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和调动各类积极因素创设良好校园环境,班级氛围,让学生科学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学习、生活服务,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
参考文献:
[1]董敏杰.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74-76
[2]陈元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11):42-43
[3]谢锡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1):44
作者简介:
李进民(1969年11月-),男,山东省禹城人,大学学历,德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冯庆兰(1970年9月-),女,山东省禹城人,大学学历,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师,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