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经》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2018-11-07田丽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道德经中学语文影响

【摘要】《道德经》的文学价值与教育价值都是极为丰富而深刻的,作为传统“道”家文化的经典,其对中学语文教学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育工作者也应当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对《道德经》进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行途径探索,更好的服务于文化传承与语文教学创新。

【关键词】《道德经》 中学语文 教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48-02

《道德经》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回热”趋势,它被誉为是中国人性格之源。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道德经》是七本“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可见其文化地位与历史影响。[1]《道德经》是老子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以“道”为核心,其在中国语文教学中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初高中阶段均有节选。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经》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承与教育服务的目的。

一、《道德经》对语文教学的理论价值

(一)文学价值

1.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

《道德经》之所以被中学课本节选使用,除却其内涵价值以外,其修辞与韵律之美也是值得关注及开发利用的。作为一部教育文学作品,《道德经》的文章内容并无定法,充满多样化的修辞,如排比、比喻、对比以及反问和设问等。如《道德经》第十二章中的排比加对比法描述世间万物纷杂,学者应清心寡欲,其原文为:“五色令人盲目;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爽口。”[2]所以用在语文教学中,将充分发挥其修辞学的案例功能。

2.语言结构的工整对偶

《道德经》中的文章多以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对韵脚平仄、句子结构要求较为严格,所以其语言就够呈现骈体文特征,朗朗上口,易于记背。其语句的和谐之美有诗歌的韵律,对仗与长短句结合使用,令文字语言余韵悠长,生动形象。

3.理想社会的现实烘托

在《道德经》的文学价值中,除却语言修辞与结构方面特征外,其文学特征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气氛营造。在《道德经》中,老子试图描述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用“应有之义”衬托“现实之窘”,形成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锋,易于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利于开启学者心智。

(二)教育价值

1.教无定法

老子的“道”法思想的核心便是“无为”,即无定规、无定法。我们知道,教育虽有一致的目标,但没有统一的方法。所以老子思想核心中的“无为”体现在教育中则是顺应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以适应教育对象的方式组织教学。

2.崇尚德育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其用水比喻人的宽容的道德品性。《道德经》又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老子倡导人们看事情要辩证两面的看待,心怀谦卑宽容的态度。这对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谦卑明理

《道德经》中要求人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让人们从自我省察与观察他人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要求人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并拥有克制欲望的能力,这就在不自觉间培养人们养成自知情形下自律的好习惯。在修身的美德中,更是要求青年人谦卑、不浮躁,踏实进取,心胸宽广。

二、《道德经》对中学语文的积极影响

《道德经》中的文学价值及其教育价值都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文化自信力及美学鉴赏力方面。

(一)有助于中学生提高文本解读力

对于《道德经》中对韵律对偶、长短句短歌形式的文本结构,语言教育的從教者或研究者都做出了许多研究努力。可以肯定的是,《道德经》因其短小精悍,内蕴深刻而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中学生善于记忆,道德经押韵好记,在理解意思的程度上,大大丰富了中学生的词汇量及其文化拓展面,在相应的古文理解上有极大帮助。

(二)有助于中学生提高语言组织力

《道德经》的文本形式言简意赅,对于中心主旨的提取凝练精准。如《道德经》第十七章中:“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前20字就言简意赅的解释了民主仁政的统治者与残虐暴政统治者之间的逐级分层,省去连篇累牍的语言,增强语言的公信力与震撼力。在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能精炼提取主旨到这一境地,其语言能力必是“一言九鼎”的。

(三)有助于中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力

《道德经》的核心内容依旧在于“道”法中的“修心”,所以在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因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产生诸多矛盾与困扰的青少年群体,其认知经验与现实差距之间的鸿沟可就《道德经》内容适当填补。在这一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理解《道德经》具体内容,对其形式的熟悉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力。

(四)有助于中学生提高美学鉴赏力

《道德经》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并非只注重说理、注重列举实例、注重修辞安排,其也注重艺术的表达形式及美学氛围的营造。这在经验的传递上更为直观,更贴近现当代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性。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语言的直观性在最大程度上展现了语言的美感,对偶公整、干净利落、比喻恰当、递进合理。中学生常习如《道德经》这样的传统诗词短句,在作文时则将不惧“引经据典”。

三、借助适当教育手段,渗透《道德经》语文教育

在当下社会,语文教学也在逐渐的变革之中,多学科整合、信息化融合、素养提升等热门词汇并非只适用于现当代语文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也适用于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也不例外。我们应当借助适当的教育手段,将《道德经》的正确价值观及其文化瑰宝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与日常语文素质养成当中去。

(一)加强《道德经》文化素养课程建设

目前我们对于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着较为完整和操作性较强的地方系统性活动课程,但就中学阶段的相应内容还极不到位。所以,目前除却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外,在课下,我们应当整合学科课程,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文化素养课程体系,其中一个模块则为传统文化。[3]该模块的设置可依据历史事件、事件组成、地缘优势或其他因素作为组织线索,根据线索再将相应内容统分、细化。《道德经》的文化素养课程应当结合语文素养、德语两方面来进行,彰显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外,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与热爱。

(二)结合信息化,发展传统文化的新课堂

在当下的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将大幅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目前,科技类、数理类、建工类相关学科都已向信心化、大数据靠拢,但语文教学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为了锐意进取,创新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的国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善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尤其结合视频直播新技术,对知识活学活用。《道德经》中较为难理解的部分也可以依据大数据的帮助得到最快速、最准确、最丰富的解答。

(三)理论实践结合,利用《道德经》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其不仅是功能性的学科,也是塑造性格、培养人格的学科,所以其复杂性并非一道题目、一篇阅读、一个作文所能解决。所以,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用于科学实践是语文教师及广大研究工作者应当予以关注的。我们将《道德經》中对“人”“事”“物”的注解,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应事物,并教会学生如何调节情绪,如何看待人际,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就是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价值彰显中所能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了。

《道德经》作为到家文化集大成者,其渗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语文价值、教育价值,教育工作者只有利用好其语文教学的相关影响,做好途径探索,才能保证《道德经》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应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学生语文教学的相应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才俊主编.道德经[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2]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社会学微观视角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流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

作者简介:

田丽雅(1994-),广州大学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道德经中学语文影响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