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巧用对(群)学,助文言文课堂活而有效
2018-11-07胡灿芝
胡灿芝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独霸课堂,学生机械被动记忆,课堂气氛沉闷,文言文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在“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惟有充分运用对学、群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方能使其乐学善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 对学 群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45-01
文言文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就目前的社会状态而言,文言文已经失去了它所依存的语言环境,被部分学生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老师独霸课堂,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学生则忙于抄笔记、背诵、默写。这样机械、死板,气氛沉闷的课堂,使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文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是我们教育者共同的追求。2012年,课改的春风吹到了商贸重镇乐从,在镇教育局提出的“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探索极具现实意义。经过几年的行动探索,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用好对(群)学,能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挖掘学生乐学的源泉,让课堂活而有效。
对学,就是结成学习对子的两个学生把各自存在的疑难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难题。美国教师罗杰·约翰逊说:“小组的规模越小,学生越不会偷懒,越不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所以对学在教学中有它的优势:“对学”可以“对议”,对于一些问题共同议论;“对学”可以“对问”,把自己的一些发现告诉对方,听取他的意见。[1] 我的语文课堂对子有两种:助学对子和互学对子——助学对子是强带弱以达到帮助弱者提高的目的;互学对子则是两个学习水平相当的人一起讨论,以相互促进为宗旨。 群学则是由组长带领组员,就对子或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真正地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群学要求人人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几年来,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群)学的运用探索:
一、在文言文诵读中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文言文必须熟读若干遍,要自然成诵。”多少年来,我们也這么做了,但发现学生的诵读越来越差,越来越没劲,有时甚至像和尚念经一般。经反思发现原来是我们诵读方式比较单一,毫无新意,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我认为可以采用两两对学或三三对学的方式进行诵读。首先教师明确要求,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等。接着学生独学,自由朗读。然后由对子中被帮的对象先朗读,帮学者在听的过程中需将朗读同学的错误勾画出来,随后做出指正,最后再由他向被帮者正确示范朗读,这一环节结束后小组成员基本听读了文章两遍。
待所有同学都能扫除字音、停顿、节奏的障碍后,我们就可以运用群学环节了。在小组齐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入趣味诵读法,包括拼图通读法、节拍诵读法、分角色诵读法和变奏读等。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我采用拼图通读法:小组成员通过轮换的方式将内容诵读出来,由下一号同学将前一号同学诵读的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形成图画展示在小黑板上,诵读完成时,小组也就将课文内容拼成了一幅形象的图画。对于故事情节性比较强,对话较多的文章(如《唐雎不辱使命》)则采取分角色朗读法;对于《口技》这样的文章,就可以采用变奏读的方法。总之,根据文本的情节、情感,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法,让学生对每一篇文言文都充满期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的运用
以往在文言文翻译这一块,老师较少放手给学生,而是采取包办,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甚至,有的老师会印发古文的译文,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其实是低效的,也非长久之计,一旦学的文言文篇目多一点,学生就容易出现记忆的混淆。近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比重几乎与课内文言文阅读相当,对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如何应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给了学生“保留、增删、替换、调整、直译、意译”的方法之后,我还给学生搭建一个实践与展示的平台,那就是在课堂上进行翻译的对学和群学。对学翻译时,被帮者先依照方法将课文翻译一次,并将独学时遇到的疑难向对子请教;帮学者根据对子翻译的情况进行纠正和补充,再为他解疑释惑。对子双方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记录下来,留待小组群学时解决。群学翻译时,先由各对子提出对学时遗留的疑难并协同解决;然后由组长分配任务,人人有份,按照顺序来展示翻译,小组其他同学进行纠错、补充。这样的操作,既解放了老师又激活了学生:老师再也不用声嘶力竭,讲到口干舌燥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觉运用方法去翻译课文,学习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三、在文言文测评中的运用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测评。我在此环节也大胆发挥对学和群学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测评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针对每课时不同的检测内容,我有时采取对子PK、小组PK的方式;有时采取学生出题交换测评,对子之间互测互改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群)学不是看戏演戏,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是要“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情”,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只要我们解除束缚,大胆组织开展好独学、对学、群学,还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就一定能唤醒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文言文。
参考文献:
[1]王益民.合作学习中的“独学”、“对学”与“群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