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与反思:关注习作起步中的蹒跚之履
2018-11-07孙宁远
摘 要:有一类孩子,他们平常满眼都是期盼获得师爱的眼神,而且这种眼神非得在他们感觉不到被老师注视时,才自然流露出来。他们不能把草稿本大大方方地晾在桌面,总要来点遮遮掩掩的自我庇护动作,或者以其他摸摸索索的小动作,排解难以动笔的焦虑与难堪。
关键词:关注习作;校园;老师
一、典型现象
那些成绩落后的孩子,他们课堂上小心翼翼,课后在校园和老师见面尽量望而远避,即便遇上脾气够温和的老师,躲闪的眼神仍藏满了成绩落后孩子所特有的畏怯。这类孩子走入习作起步的课堂,最正襟危坐,最无话可说,动笔习作时也最手足无措,他们最典型的动作就是把头埋得低低的,一手拿着笔在作业本上做写字动作,另一只手却严严实实地遮起笔尖。
在习作指导环节,他们除了做那些佼佼者和老师之间互动的旁观者,剩下的就是迷茫一片,眼前一切,看起来熟悉却又无比陌生,身在课堂,却难以融入其中,他们很难从心底进入习作情境中来。动笔打草稿时,他们表面上握笔书写,细看却是寥寥无语,即便有三两句,也只是指导环节中的他人言语,而且不是语句不畅,就是不知所云。更有甚者,除一个题目,一句正文也没有。教师巡视时,他们不能把草稿本大大方方地晾在桌面,总要来点遮遮掩掩的自我庇护动作,或者以其他摸摸索索的小动作,排解难以动笔的焦虑与难堪。
二、现象分析与反思
三年级习作起步,孩子对习作存在畏惧心理很正常,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畏惧心理更重也在正常情理之中。对这部分孩子倍加呵护关爱,是我们必须做的功课,如果我们忽视这一点,就不正常了。在习作起步教学中,几乎人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或者难题,引导孩子走好习作第一步,形成良好的表达基础,是我们努力让每个孩子都爱上语文面临的挑战。
当我们期望孩子学习语文个个都能兴趣盎然,生龙活虎时,只有将落后的孩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才能算圆满成功。如何做好落后的这部分孩子习作起步的引领者,非常值得思考,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可能把孩子按成绩分成两拨教学。突破学习落后孩子习作起步的畏惧心理的话,那学习较为容易的孩子就更能适应教师的习作引导办法了。
学习落后的孩子习作起步困难主要原因出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缺乏自信。这种缺乏自信,来自于他们在低段学习过程中,被从老师、家长到身边的伙伴,用分数的标尺,审判他们的所有行为举止的累积而成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已经成为一种固定心理模式,渐渐外显成怯懦之举。这种不自信,使得他们面对习作这种“全靠自主布局成篇遣词造句”的主体性极强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威慑,这种威慑作用会在潜意识里暗示:他们写不好作文。他们课堂上看似最正襟危坐,却又无话可说,这是习作课最典型的表现之一。他们坐在习作课堂上,只是服从在校学习的一种规矩要求,而其自主能量并没有得到发挥。他们习作的“天窗”死死紧闭着,自主的心从不跳出来在习作过程里活跃,这当然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有话可说的。也就致使他们在动笔表达时,表面上握笔书写,结果却无话可说,即便有三两句,也只是指导环节中的他人言语,而且不是语句不畅,就是不知所云。面对老师,他们也不能大大方方地晾出草稿本,不是遮遮掩掩自我庇护,就是摸摸索索做小动作。
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责怪孩子,而是要深深读懂孩子,从他们那深深期盼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一个爱的眼神开始,就应努力赢得一颗让习作起步毫无警惕完全放松的心。陶行知先生就特别强调要懂得孩子,不能赢得孩子的心,习作起步想取得好效果绝对办不到。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主体发挥强大的动力,一切都是空谈。
让孩子完全放松,融入习作课堂,我们就要和孩子从心理角度进行有效沟通。首先我们要用真诚的关爱感化他们。态度温和是必要的外在要素,他们会用自己极其敏感的眼睛观察你的一切行止,在内心审视你的关爱是否真诚,然后才会慢慢靠近你,和你互动,所以千万不能对孩子讽刺、挖苦,或者责怪。如果对孩子的关爱不够真诚,只是表面做做样子,孩子的心永远也不会靠近你,接受并融入你的习作指导练笔。第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有尊重才有合作,理解他们是尊重的最基本前提,只有了解他们实际状态,包容并接纳他们的所有现状,他们才能安然进入习作表达状态,自然而然地去说或者去写自己心里想要表达语言。第三要用心移情。人都是感情动物,我做老师的,特别要能体会这些学习落后孩子的心情,不妨经常换位思考,深刻体验这些经常因学习不好遭白眼的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体会怯懦背后的悲哀与伤痛,从而更好地用更温暖的情怀,善待和呵护他们,帮助他们在习作起步的路上坚定起努力前行的信心,即使走得蹒跚,也要毅然向前。
造成孩子习作起步困难还有其自身的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在学习基本功上确实有欠缺,不过没有关系,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这种欠缺完全可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逐步地弥补起来。只要孩子学习语文兴趣提起来,遇到一点问题,解决一点问题,日积月累,相信解决的问题多了,习作起步的脚步自然就会稳健许多。
引领孩子习作起步,就好比我们用百般的耐心和爱心来呵护一粒种子,悄悄地看着她静静生长,需要我们像母亲热切召唤刚刚蹒跚学步的宝宝,既不能操之過急,又不能不讲究方法。对于趔趄得厉害的孩子,我们更要有一种善待蹒跚学步的心境,一步一步向前,一点一滴积累,相信他们终能挺直双腿,稳稳当当地向前走去,而我们灿烂的笑脸,就是点燃他们心中那盏前行明灯的火种,燃起表达的热情,又收获表达的自信。
从关注孩子缺乏自信,对习作难以避免的畏惧心理出发,我们可以用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话,来开启一个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习作之旅。童话是孩子们心中最初结识的关于认知世界的美丽天使,利用孩子和神话的亲密关系,完全可以解除孩子对习作的戒备与畏惧之心,放飞想象的翅膀,解除任何约束。有效利用童话的自由想象特点,让孩子进行最自由地说、编、改、续等自主练笔,想象彻底自由,心情自然欢畅,兴趣悄然而生,畏惧就会荡然无存。依托童话进行习作起步,人人都有自主发挥余地,那一张张充满自信,不再怯懦的笑靥,我们再不担心其会因走不好习作起步而致使学习语文的兴趣猛烈走低。
西方有句谚语“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孩子们的习作起步,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习作基本要求和规范,点亮孩子心中那盏明灯来得更加重要。
作者简介:孙宁远,江苏省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