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了第一,我就是第一”,是什么让14岁少年举刀疯狂?

2018-11-07洛浦

现代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庞涓马某孙膑

洛浦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中学生杀人案。14岁的初三男生秦某,因为自己考了班级第二名,嫉恨考了第一名的同学马某,便提前藏到马某居住的单元楼洞内,趁其放学回家进入楼洞时,挥刀直捅马某心脏。在马某挣扎到外面求救时,秦某继续追赶,并将其颈动脉砍断,接着又在其胸前、背后连捅数十刀,刀刀毙命,凶残程度令人发指。马某的母亲从楼上家中赶下来,抱着儿子尸体痛哭的视频曾一度在网上疯传。

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殒命于同班同学的刀下!家虽在咫尺,可他再也回不去了!母亲抱着仍有体温的儿子呼天抢地,可再也唤不回儿子了!

比杀人更让人心寒的,是秦某的杀人动机。他坦言,杀了第一名,以后他就是班级第一名了。

学生篇:

低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马超,某高中学生)

我和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震惊,因为同为学生,震惊之余,我们详细了解了案发经过。

马同学和秦同学均是淄博市雪宫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马同学生前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屡次获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经常考第一。秦同学的成绩亦不差,但是考试排名长期屈居马同学之后,多次考第二名。

在凶案发生前,一切已有预兆。秦同学在5月底警告马同学:“会考你必须考4个B。如果你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马同学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家人上报学校,学校随后对秦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因为当时正值期末考试,校方没有深究,事情不了了之。6月4日,考试成绩公布,马同学依旧比秦同学考得好,还是班里的第一名,于是就有了那惨绝人寰的一幕。

其实,要说他们两个在班里都是尖子生。应该说,他俩都是学校和家长的骄傲。但秦太要强,非争第一不可,更可怕的是他爭第一的手段太残忍。

我在班里学习中等,常对成绩好的同学说,自己对他们是“羡慕嫉妒恨”。这句话中,羡慕是真实的,嫉妒是时隐时现的,而恨只是说说罢了。我偶尔考好了,排名进入前十,就高兴得屁颠屁颠的,如果跟秦同学一样能够长期稳居第二,怕是梦里都笑醒了。

我这么说,恐怕有人会笑话我:低分,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也许真的是这样,尖子生之间的竞争和斗争,超出我一个中等生的想象。我就不明白,拿第一就那么重要吗?甚至不惜痛下杀手,去剥夺别人的生命!可是,即便你杀掉一个对手,以后超过你的人多着呢,怎么办?都杀掉?显然不可能啊!而且不等你第二次动手,你就进监狱了啊!要说尖子生的智商都那么高,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我的同学们都说,这个秦同学是想第一想疯了!

不甘人后,有上进心,是好事。但怎么争第一,手段很重要。更刻苦地学习,更仔细地对待考试,才是正途。而背后使绊子或以极端手段灭了别人,那是害人害己!

教师篇:

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李红旗,某初中班主任)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我想起《切尔诺贝利的回忆》中的讲述:一个曾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集中营里遭受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里的幸存者,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不要让孩子成为冷血杀手!德育,不该在惨剧发生后才被后知后觉地提起。德育应该是智育中最重要的考量点。过去、现在、未来,都应该是。

家长篇:

最心寒的是杀人动机

(张华,小学生家长)

你被杀,仅仅因为你比我优秀!这个理由或者说杀人动机,比杀人本身,更让我心寒。

凶手坦言:“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了。”可是年级第一呢?全区第一呢?全省第一呢?你杀得完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习尖子生,却有如此狭隘的心理!

很多人看过新闻说,这个孩子杀了人,怕是也活不成了。不,从秦某杀害同学的冷静布局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切了然于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条款他也一定熟稔于心,年龄虽小,思虑却堪比成年人,细思极恐。因为有才无德,是场灾难!

战国时候,鬼谷子有两个得意门生:孙膑和庞涓。庞涓学成下山,到魏国当上大将,功高盖世,前程不错。但他嫉妒比他技高一筹的师兄孙膑,于是诱骗孙膑到魏并陷害他,令魏王砍去孙膑双足。结果,庞涓落得被射杀于树下的可悲结局。

要说,庞涓也是一将才,比孙膑逊色,不代表他就不能活得很好。两人一道辅佐魏王,或者另谋高就,都是可走之路。然后,狭隘让他容不下别人,最后死于别人的绝地反击。

秦某眼里只有名次没有人性,造成他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名次,结果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这里,我呼吁社会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不要总以分数论英雄,过分宣扬第一、状元,让很多孩子以为考试拿不到第一就是人生的失败。

这件事也给我们做家长的敲响了警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思想动向非一日定型。家长对孩子学习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必酿大祸!学业不是唯一,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抗压能力,才是终身的财富。

专家篇:

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起

(田文丽,教育学博士)

怕输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管是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尤其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一旦发现自己技不如人,就会表现得不开心,甚至会哭。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原因有几个:

1.家长过分迁就,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从新闻里时不时地看到有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跳楼自杀,我就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玻璃心呢?

我也是做妈妈的人,有一次和女儿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她输了。她哭着对我说:“我和姥姥玩,每次都赢。为什么和你玩,我总输?”我很現实地告诉她:“你以为姥姥真的赢不了你?不是的,那是姥姥在让着你。你如果输不起,那除了姥姥之外,没人愿意和你做朋友。”我也会和孩子的姥姥说,不要过分迁就孩子,因为太迁就孩子容易让孩子高估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好,一旦遭遇失败就无法接受。

如果家长只知道“赏识教育”,拼命夸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被养成经不起一点失败和挫折的人。家长需要给孩子机会体验失败,然后让他重新站起,继续尝试,直至成功。这样,孩子才会慢慢树立起自信,内心才会慢慢强大起来。

2.家长对待输赢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孩子。

有些家长争强好胜,处处想赢,而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影响,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败。

一天,我带女儿参加亲子活动。比赛时,别的孩子一个个都顺利过了,唯独她一直留在原地,不敢出发。她反复问我:“妈妈,如果我输了怎么办?”听得出,她很在乎输赢。当然,这很正常,关键看家长怎么引导。

女儿不敢出发,而游戏是有时间限制的,她自然输掉了游戏。看她闷闷不乐,我趁机引导她: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先学会接受失败。妈妈小时候也输过,这没有什么,没有谁会一直赢,也没有谁会一直输,所以输了也没关系。从失败中看到不足,赶紧弥补,才是最重要的。今天,你输掉的只是游戏,未来会有更多更大的挑战,学会坦然面对失败,你成功的概率才会更高。

3.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导致孩子压力太大。

很多家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却习惯于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实现。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孩子又没有能力去完成时,内心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中国家长总是渴望孩子变得优秀更优秀,像战无不胜的超人,把所有人打败。这种极致的要求,没有孩子能承受得了。

其实,我们不必那么渴望胜利,输赢是平常事。输掉一场考试,并不等于输掉整个人生。假如我们不那么在乎成败,坦然地接纳失败,从失败中发现不足,总结教训,不断进步,成功很快就会到来。因此,现在输不起的人,将来也赢不起。

亲子活动中,我经常看到,有些孩子赢了,家长就各种赞美,一旦孩子输了,家长就各种责备。这种做法要赶紧改正,有时候不是孩子想赢,而是家长怕输。因为家长的虚荣,导致孩子背负太大的压力,在挑战面前变得唯唯诺诺,害怕出错。

想赢、爱比较的家长总让孩子活得很煎熬。所以,别拿孩子去和别人比较了,这只能让孩子变得争强好胜、嫉妒他人,没什么好处。面对竞争,多理解孩子,只要他努力了,无论什么结果你都接纳,唯如此,孩子才会自信和自爱,也才能够自尊和自立。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庞涓马某孙膑
适龄儿童难以入学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孙膑吃馒头
恋爱期间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检察版(五)
髌骨与髌骨骨折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