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11-07杨明凤

卷宗 2018年25期
关键词:微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杨明凤

摘 要:新时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有,无所不在。微文化时代,价值取向多元化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强有力的主导性地位,更注重的是厚重性和传播的准确性。基于新媒体和微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还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向。本文主要是针对微文化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微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最后阐明在微文化背景下要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改善校园环境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微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活节奏,“微文化”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新型文化,展现到了大家的面前。从目前的形式上看,当代大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其中,“微文化”更加注重的是个体和关注性的发展,在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就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性。因此,想要丰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需要利用微载体形式进行教学,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的研究[1]。

1 微文化相关概念概述

1.1 微文化内涵

所谓的“微文化”主要展现的是现代化互联网技术作为重要的支撑,在最短时间内,最小容量和渠道上,注重微观观念模式与行为方式的精神现象。从深层的内涵上看,“微”文化是一种个性张扬,青春活泼的文化,更加注重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注重平等价值观核心精神的现象。

1.2 微文化特点

“微文化”不仅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产物,也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第一,在传播上,具有便捷性和快捷性。“微”文化之所以可以兴起,最重要的一个成因就是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让“微文化”打破了地点和时间上的界限,让受众者随时随地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微”文化之所以微,就是由于更关注个体的喜好,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微文化的低门槛性和传播的快捷性。第二,微文化就像微型小说一样,不仅更新时间长,而且内容有限。正好与博客的“长篇大论”形成一定的对比,更加注重的是个体的感受,需要保持的是原创性。第三,微文化并不是微不足道,更加关注的是服务上的微,关注上的微,个体上的微。更被人亲切的称之为“草根媒体”和“平等媒体”。

2 微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1 实践调查

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的上网状况和微文化的几种形式进行有效的设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消极因素等影响。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展现的,通过认识的同学、朋友等进行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并横跨三所大学,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数据真实性较高。参见表格1

2.2 积极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如果仅仅依靠课本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教学,那么就很难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内化作用”。这个时候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教育结构化,利用微文化,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注。从某种层面上看,不仅加强了教育工作者和之间的沟通,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放下戒备心,与教师成为“朋友”,并提升思想教育的时效性。但是,在尊重教师的同时,并非是师尊学悲的状态,而是要“蹲下来”看学生,尊重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爆炸式的增长中,微文化呈现到了大家的面前,并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提供了一条快速的发展道路。实践调查显示,530人当中有451人利用微博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在排除教师威严情况下,实现思想和信息的掌握,并走出“自己世界”。不仅如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面的微博力量更能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影响,也更加的深刻和直观[4]。

2.3 消极影响

由于微文化更注重的是个体的感受,非常符合现代大学生思想的条件,但是旧的教育机制仍然在延续,和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成对应的矛盾,影响了价值教育观的时效性。一方面,在主流意识影响下,不少学生可以利用道德行为约束自己。但是,还有部门学生意志薄弱,加深了价值观选择的冲突性。甚至还有学生把自己包装成“网红”,利益熏心,展现了道德游离状态。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里,不管信息的真实性,都出现了良莠不齐前沿信息。不少学生沉迷进去,并不利于核心就爱直观养成。

3 微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构建形成对策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

“十九大”精神构建之后,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关注力度之外,还需要高等院校进行微博联动效应,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理解。另外,在开放性的价值感标准中,需要专业人员加强资金方面的支持,并实现有效的监督,保证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针对于低俗的现象进行查处和整改,展现核心价值观养成。例如:最近像内涵段子这样,不少平台由于内容不积极,负面影响较大,被查处。

3.2 加强自身修养

大学生需要从自身的角度,控制自身的微文化心态。克制上网时间,走出虚拟时间,亲近大自然。并为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的计劃,形成一个具有富足精神的世界。从传统文化上看,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加深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

3.3 改善校园环境

从高校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微文化建设中,第一,需要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极强校园网覆盖率,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第二,学校和辅导员、思想教育者、学生社团之间,应该构建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加强互动,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性。第三,构建“意见领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积极价值观的产生。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看,首先,从网络伦理教育开始,弥补部分大学生的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接着,教师还需要把理论性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思想动态性的线上及其线下控制。通过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教育,展现教育时效性,构建一到媒介素养的“防火墙”。追求民族的“根”和“魂”,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下的精神动力建设。实现传统文化下的“营养”构建,展现国家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进而,需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教材,多接收孔府、孔庙、孔林等这样的正能量传播,提升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人身观。与此同时,还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载体的多样性。构建具有高素质微文化的素养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中,加强教师对各种自媒体的操作水平。

3.4 加强网络监督

相关的部门,不仅需要对微文化的源头进行监管,还需要完善和加强微文化的法律政策。并做到增强堵截,过滤技术构建,提升网络安全运行性。大学生应该分清现实和网络之间区别,约束自身微文化行为。这个时候,政府需要利用微文化进行传播正能量,为青少年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微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养成就像一把双刃剑,展现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政府等一起努力,积极的倡导微文化背景下的更多有益“作品”。端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前行,构建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糅合,实现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琳华.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15-16

[2]李小芸.社会思潮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7:18-19

[3]苏苗苗.热播类韩剧对高校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6:23-24

[4]周凤姣.当代青年都市题材电视剧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100-101

[5]吕舒.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19-20

猜你喜欢

微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