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太湖溇港历史文化设计湖州南横塘景观绿道的体会

2018-11-07沈宇嘉杨威陶冶

建筑科技与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湖州太湖设计

沈宇嘉 杨威 陶冶

摘 要:浙江湖州市位于太湖南岸,而太湖溇港水利系统是一个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太湖流域特有的水利工程,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湖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诊断的发祥地,在太湖溇港肌理的景观绿道设计中,我们提出湖州南横塘绿道的建设工程设计新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湖州; 太湖; 溇港; 景观绿道; 南横塘; 设计

前言:罗溇港作为太湖的“四大溇港”之一(其余为幻溇、濮溇、汤溇),南横塘绿道的水利驳岸设计至罗溇港,本次绿道实施范围确定为大钱港至罗溇港,是基于太湖溇港水肌理的景观绿道设计的比较成功案例,南横塘绿道项目设计,以历史文化遗产——太湖溇港为依托,成功地设计了湖州南横塘景观绿道,施工完成后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作为一个成功范例,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太湖溇港水利系统的历史简介

太湖溇港于春秋时期始建,历经千年的历史积淀,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整个太湖水系中,以湖州的溇港发端最早,保存最完整,主要由太湖堤防体系、溇港漾塘体系、溇港圩田体系和古桥、古庙、祭祀活动等其他遗产体系四部分组成。

2.以太湖溇港历史肌理的景观绿道设计历程

湖州市政府按照浙江省委的重要部署,以申遗为契机,做好溇港保护、规划、修复、建设等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修复。于2014年,成立了太湖溇港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溇港整治保护,为湖州南横塘绿道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以陆鼎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方面的专家,长时间致力太湖溇港肌理的景观绿道设计研究,并编写的《湖州入湖溇港和塘浦(溇港)圩田系统的研究》,系统阐述了溇港与圩田的发展史,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湖州市规划局编制了《太湖溇港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为太湖溇港保护、利用、申遗指明方向。对溇港保护范围开展集中整治修复,在环太湖滨湖带形成了“溇港灌溉工程展示带”、“两区一带”建设,充分展示了太湖溇港水利遗产原貌、价值和魅力。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溇港》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溇港的知名度、影响力全面提高。湖州市水利建设“提速创优”的做法,太嘉河、环湖河道两大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使北排入太湖的罗溇、幻溇、濮溇、汤溇“四大溇港”全线贯通;两条骨干行洪河道—东西苕溪提前实现全线提标整治,行洪导流能力大幅增强。

随着湖州市水利部门推进治太项目,加快溇港区域的水利建设工程等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启动中小区域系统治理工程,将溇港文化、绿廊建设、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等措施融入其中。绿道作为水道系统的形式之一,可以让市民享受绿色水源环境的乐趣,绿道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3.设计湖州南横塘绿道历程

南横塘作为横贯湖城东西的一条重要河流,南横塘绿道项目始于2013年,历经3年提交了设计方案后组织实施,主要历程如下:

3.1追寻南横塘的文化历史

太湖南岸原是一片沼泽,湖州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挖了防洪泄洪、疏干渍水的太湖溇港。在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一条条南北向的“溇”、“港”伸向太湖,一条条东西向的横塘相间其上,逐步形成了“纵溇横塘,位位相接”、“五里七里一纵溇、七里十里一横塘”的棋盘化的水网圩田系统。在这样的棋盘化的水网圩田系统中,南横塘就是其中重要一员。

南横塘全长约21.5公里,西起毘山,东至西上林村,以南横塘南岸为主,长约9公里,分别与大钱港、罗溇港、幻溇港、濮溇港、汤溇港纵横交汇,并串联了大钱港、毗山、南太湖中央公园、吴兴区行政中心,南塘漾、西山漾、南荡漾、诸墓漾、大河漾等大小水漾,织里扁担街历史地段、浒金港水系景观带,轧村、西上林村等特色村庄、湖州东部生态廊道、轧村新城、太湖溇港等众多节点。

元代戴表元的“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及宋末元初戴表元《湖州》一诗的下半阕:“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都生动勾勒出了当地的山水形胜。这里孕育了许多文化,如毘山文化,高祭台类型时期的文化,溇港文化等文化遗存。而溇港文化主要体现湖州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挖了防洪泄洪、疏干渍水的太湖溇港,她孕育出了璀璨的吴越文化。

3.2建设南横塘绿道意义

从文化意义上,串联毗山遗址公园、西山漾湿地公园以及其他水漾景观资源,带动东部人气,助力旅游发展成为毗山文化、溇港圩田文化的宣传窗口,打造吴兴母亲河品牌文化。

从促进生态循环上,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

从促进人地共生,先民们利用疏凿河道的土方堆高成堤;并在地势相对高仰、平坦肥沃的墩岛、圩田内种植水稻,利用排水方便的河堤种植蚕桑,同时还在圩内低洼的沼泽漾塘进行养鱼

推进因地制宜理念,溇港圩田的特点是规模适度、因地制宜,以原有水网、自然圩和墩岛为基础。它在太湖南岸地区,采用独具一格的设计布局,在平原河网地区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

3.3建设南横塘绿道优势

湖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诊断的发祥地和坚定实践者,守住“绿水青山”,就能得到“金山银山”,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策上作为湖州城市总体绿道首批建设项目,2012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浙江省(省级)绿道网的建设工作,提出“一年启动推进,两年初见规模,三年形成网络”的工作目标,力求通过绿道网的建设,将浙江省的城市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等串联起来。

时机优势上,与水利工程同步开展避免二次建设,湖州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完善的日益迫切与城市旅游资源串联整合的亟待加强都迫切的需要绿道建设予以解决。

地理优势上,结合多个景观公园,集聚人气;郊野风景,凸显特色,南横塘沿线串联了毗山遗址公园、西山漾湿地公园及其他一系列未开发的水漾资源,在带动骑行健身的同时也无形中将多个公园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同打造吴兴旅游品牌,形成集聚效应。

文化优势上,深厚的溇港文化积淀,为文化品牌推广奠定了基础,溇港圩田系统是孕育吴越文化的重要基础,而南横塘正是现存不多的“活的”溇港,有着“吴兴母亲河”的美誉。这一文化优势使得南横塘有机会成为展现溇港文化、吴兴文化乃至吴越文化的一扇窗口,成为吴兴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3.4南横塘绿道建设特色

在设计亮点上,南横塘绿道在传统绿道建设的基础上,突出了“风格”“生态”、“文化”、“多彩”、“智慧”五大特色。

风格特色是现代和乡野的碰撞,诸多乡土景观成功案例的引导下,本次设计在整体自然乡野的宏观尺度下采用了极为现代简约的造景手法,以产生乡野风貌与现代景观的强烈冲击,成为具有浓郁个性的新乡野景观。在局部微观尺度中,设计则从材料质感上带来乡土与现代的冲击,利用乡土的泥、石块、枯树等结合现代的耐候钢、钢丝网,形成既融入自然又富有冲击力的景观感受。

生态特色是指尊重现有水岸生境,尽可能保留现有自然驳岸周边的水岸大树,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以粗放型管理的草类植物及水杉等乔木作为先锋植被。因地制宜,改造现状老桥,加盖茅草顶,成为休憩平台。

文化特色是指通過随处可见的小品、指示牌、花草等,让市民感受到桑基鱼塘、毗山遗址等文化展示。在骑行、散步过程中,领略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多彩特色是大力开发“色彩景观”,低层植被分为“红”“蓝”“黄”“紫”“白”五大色域,高层植被主要采用秋色叶乔木贯穿全线,形成了“多彩花塘行”的绿道主题。

智慧特色是为市民提升骑行和游玩便捷性,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所在位置、景区地图、骑行距离、消耗能量、港口文化介绍等,提升骑行的便捷性与趣味性。

3.5南横塘绿道的配套设施建设

南横塘生态绿道结合水利防洪堤岸统筹设计,由毗山至罗溇港,实施内容主要包括绿道、木栈道、驿站、驿馆,码头、桥下贯通、景观绿地灯等,将逐步启动建设。

其中,西山漾公园西侧将设置综合性服务站(驿馆),配套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停放及维修点、厕所、餐饮等服务设施。它将成为南横塘绿道系统中最大的配套服务点,也是未来南横塘骑行重要的起始点之一。

4.结语:

南横塘绿道设计、建设完成后,完善了系统的配套绿道网,增加的绿道网内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改变以往单一的游憩功能向生态、游憩、社会文化三大功能发展延伸。南横塘生态绿道建设,依靠当地各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不断拓展空间。这个项目我们要努力使其成为我省及至全国绿道建设的标杆,使太湖溇港肌理的景观绿道的得到延伸,使得自然和人文景观更加完美结合,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了一个更加完善的绿色休闲环境。

猜你喜欢

湖州太湖设计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BUBA台灯设计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美丽的地方
太湖边的橘子
赞东太湖
太湖“开渔”迎丰收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