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马密事

2018-11-07林野

雪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居士法师寺院

在甘肃渭源县,渭河的发源处,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得巨人授书”的地方,有一座山因飞鸟和老鼠在同一个洞穴生活而相安无事,故名鸟鼠山。在地处清源镇虎儿寨的村子里,有一座名叫“马藏寺”的佛教圣迹,当地人称之为“马儿藏寺”,据说与唐僧取经有关。

话说距今约1390年前后的唐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法师玄奘,带领他的弟子离开了繁花似锦的京城,从长安去天竺求经。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因为民众非常推崇佛法,国王见他们又是从大唐而来,就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最终留在了高昌,而玄奘独自西行,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士兵最后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只身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便骑马西去了。

到公元629年,高僧玄奘法师从离渭源不远的天水到达兰州,留宿一夜后赶往凉州,在凉州讲学一个多月后,穿河西走廊经瓜州(今安西县)出玉门关、越葱岭,南下到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一带。

法师历尽艰险,成功到达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极大的赞誉。贞观19年,他成功返回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西天取经前后行程几万里,传奇经历轰动一时。

当时的甘肃渭源县属于中原版图的边陲要地,设有关卡。在今渭源县城西十公里的鸟鼠山禹王庙的南部,有一座如行龙卧虎般的山峰叫无影山。因为此山古木参天花草茂盛,每逢盛夏仅见满目苍翠、山形峰景朦胧难辩之缘故。这无影山位于四山三河之间,被称为五岳。四山便是东洼老君山,西连鸿雁山,南眺拦凤山(南拱山)、北邻七圣山。四山合围,无影山居中,成为第五岳;众山之间夹有三条溪流:一是龙望沟水,二是马河湾,三是胡儿寨沟水。这三条小溪,斗折蛇行,到了官桥沟汇作一河,称为禹河向东流去,成为纵贯陇秦,横纳百川的黄河最大支流源头就是渭河。

玄奘法师就从长安出发去西方取经,曾宿经无影山中座落的“马儿藏寺”。法师在印度13年后,于公元645年又带着大量佛经路过渭源到长安。途经渭源鸟鼠山喇嘛寺时,一匹玉色骏马病死在寺下沟,因玄奘法师当天就停驻寺内,寺中长老同意将此有功之马葬于寺中。为纪念此事,玄奘及寺中长老共同提名将此寺改名为马儿藏寺。后来人们为了叫起来顺口,就直呼马藏寺。

马藏寺始建于隋朝。当年隋炀帝巡狩至当地的鸟鼠山,就有一位藏传佛教的高僧就在这里传播佛法,这便是马藏寺的前身,真正马藏寺的得名却是在唐玄奘西域取经回国之时。

僧人取经是佛教史上重大的事件。因为佛法的流通,得靠一些僧人的身体力行,也需要那些重法舍生、历经万苦干辛而不畏艰难险阻的最后成功者。所以古代的中国,不仅仅有一位唐僧,而是相当多的佛门龙象曾去了西天,去取佛教原文经典,惜无常迅速,缘分未到,故成功者寥寥。

佛教重要典籍《楞严经》未传人中土时,隋朝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曾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三观”,听到来自印度的梵僧说:“大师讲法旨趣与天竺国的《楞严经》意旨非常吻合!”智者大师就很渴望见到《楞严经》原文,于是就向西方叩拜,祈请能一瞻《楞严经》意旨。不料这么一拜就是18年,直到圆寂惜未得见。直到后来武则天时代,一位叫般刺密谛的高僧,依于自己的愿力,将《楞严经》请到中国。但第一次身上藏着《楞严经》来东土时,被守边的官吏查获而不许出境——因为《楞严经》是他们的镇国之宝,国王发令不许流出,这反而更使他宏法之愿坚定。后来他想了一个方法:用极细的白绢书写了此经,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等疮口平复之后,再申请出国。这一次海关搜查无疑,他才得航海东来。大师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历七。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请大师住在制止寺,于是剖膊出经,诵出原文,原宰相房融亲自笔受。大师如此艰辛冒险,乃至不惜荣辱身命,重法轻身,功德不可思议。许多像般刺密谛取经者,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玄奘法师虽然没有剖臂取经,但他的经历一点也不亚于般刺密谛,法师回国后曾口述西行見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后来弟子慧立、彦琮又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更多生动的内容。

其中有关马的叙说: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间,须臾彼胡更与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马相逐而至……胡翁日:“师必去,可乘我马。此马往返彼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师马少,不堪远涉。”法师乃窃念在长安将发志西方日,有术人何弘达者,诵咒占观,多有所中。法师令占行事,达日:“师得去。去状似乘一老赤瘦马,漆鞍桥前有铁。”既睹所乘马瘦赤,漆鞍有铁,与何言合,心以为当,遂即换马……

唐僧白马归藏处,隋代古寺耀日慧。

因马藏寺门口有古老的丝绸之路穿境而过,寺院在佛学的传播中有过灿烂的光环,相关的民间传说也不少。如说某年皇宫中正宫娘娘病重,太医及京中名医用遍,都未能治好,病情反而一天天加重。皇上无法可想,便命身边大臣出了一道黄榜。榜文写道,今因正宫娘娘疾病,高官任做,黄金任取。一天,马藏寺一僧带着一徒云游至京城街头,观见此文,便撕下了黄榜。守榜侍卫将这僧徒二人引至宫内,一番诊治娘娘玉体康复,皇帝非常高兴,立即召见,请他们留在宫中为随身太医。两位喇嘛坚辞不受,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功名利禄,非我辈所求,治病救弱,乃佛门慈悲,理所应当。”皇上见二人挽留不住,便赠二人宝马御鞭:“不论二位高僧喜欢什么地方,骏马过处,御鞭一指,便是你们自己拥有的皇封之地。”师徒二人继续云游天下名山古寺,骏马奋蹄,复归马藏。接着皇上又一道圣旨,命令地方兴建马藏寺,修建规格按京城最高等级。经过几年的重建,寺院再塑佛祖、菩萨金身,从此,马藏寺声名远播,两位高僧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离寺院不远,从渭源县城西行数里有一个白塔村,白塔已在十年洗劫中拆毁,但以白塔命名的这一古老村名,却永远存在。据说这座塔是渭源民众为纪念马藏寺两位僧人而修。两名僧人一位是汉族人王般谛,另一位藏族人叫苏喇嘛。当时的渭源县地广人稀,靠天吃饭的农民就盼个风调雨顺年景。每到夏季,农民就请马藏寺派出两位喇嘛去守护各山头,不降恶风暴雨。后来两位僧人离世,当地人就造了这座白塔。

马藏寺的兴盛其实从唐朝开始后历经了宋、元、明、清诸代,屡废屡建、规模壮观,为陇右寺庙之冠。至清同治七年,所有殿宇毁于兵火。民国初年善信弟子复修东西殿堂及厢房二十多间,仍占地百亩,但建筑规模及工艺结构远远不如以前。文革十年劫难,马藏寺文物古建全毁,后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比丘尼释证莲集资修建寺院,并请释证华法师常住此寺。

当年证莲法师和证华法师常跋山涉水,募捐于兰州、靖远、临洮等地,于一九八六年后连续修成了山门、大雄宝殿、观音殿、斋房等,并雕塑彩绘了佛像金身。一九九二年缅甸的华侨傅凤英老居士,又发善心捐赠了玉佛二尊,迎奉在寺内。中华佛教理事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长老亲笔题写了“马藏寺”三个镏金寺匾。南京佛学院教授朵英美先生为寺门题了“禹奘奠基圣心始畅;古刹重建佛化再扬”的楹联。

关于已圆寂的证莲法师,许多老居士至今说起来就激动不已。

证莲法师是当代修苦行的比丘尼之一,自己种着一晌多地,像当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上过学的她当然也不识字,但可以完整地诵经,不管是什么经,只要有人起头,她就会诵。这有点像《坛经》里记载的六祖慧能大师,大师当年也不识字,但能够通晓经书之意;类似的情况,藏地还有许多不识字而会诵整部《格萨尔王》的人,据说国外也有不识字会口述《荷马史诗》的人,他们的思维,不是现代科技能解释清楚的事情。

证莲法师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她不收居士的供养,许多老居士硬给她钱,她就念经回馈给施主。许多修行的居士还要无缘无故挨证莲法师的打骂,说修行能过忍辱关,才叫修行。挨打受骂的居士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精进。她给一个不识字的老居士打比方说:“这是我把单子铺好,你们只是来晒粮食”。

当地有个居士是个老太太,年轻时候儿子出走,四方求找还是渺无音讯,老太太怀疑儿子不在人世了,就去问地里干活的证莲法师。法师说,这个儿子和你缘分少,你要死他就来了。去年的一天上午,老太太离家22年的儿子突然回家了,在家只待了半天,到黄昏时分老太太就躺在炕上喘粗气,果然和儿子缘分少,见面半天就匆匆离世。

当地还有个妇女向法师求子,证莲法师就笑着说不要急,“我要用泥巴捏也要花点时间呢。到我走后,才会生个儿子。”妇女不信,求来求去,但还是一直没有生下儿子。法师于二00六年大工告毕后,跏趺而坐说一偈子:“一口恶气时难咽,一只鸿雁往西飞;脚踏莲花生净土,得了正果坐宝莲。”又给旁边的四众弟子说:“老实念佛;护持常住,时至五行矣,最后见一面,极乐世界再见。”一直合掌,向西念佛,五日亥时,瞑目冥寂,逾时顶尚热,人龛数日,面色如生,身出异香,身体却不断缩小。十七日荼毗时,得舍利子百余,五颜六色,莲花妙体,壮观吉祥,成为千古异事。

法师圆寂后不久,那个求子的妇女果然如愿以偿地有了宝贝儿子……

續佛慧命的释证华法师,又经过几年的募捐,于二零零九年农历四月初八,奉请了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

马藏寺于2014年就与甘肃拉卜楞寺、大佛寺同时人选《中国名寺》地理图册。

我们第一次拜访马藏寺时,已暮色沉沉,落日如悬鼓,西天一片红。炊烟升起,寺院清凉,落叶满地。住持证华法师因刚接待完远来的居士,此时正在安养。护持寺院的黄居士就轻手轻脚地打开了紧闭的殿堂。我们礼佛,拜谒那座常常在照片中放出五彩光芒的舍利塔——早些年圆寂后奇异烧出很多舍利子的证莲法师的塔院,其实也就是一座不大的白塔,旁边还有护持寺院的兰州老居士,为自己修的安葬处。地方偏僻,设施不全,一大套《大藏经》暂时安放在斋堂里,说等藏经楼修好了,才能正式安放。

寺院的重建者证莲法师,可以说是当代西部佛学的传奇人物,法师生于民国癸酉年六月十三日辰时,原为定西临洮安氏女,后传为临济宗十七世,法名证莲,字妙莲。据说生前母亲就梦到文殊菩萨骑狮而来,法师九岁时,礼康乐县亥母寺的上永下瑞老和尚出家,文化大革命中法师被人迫害不已,就一个人趁夜色走到洮河边,但洮河奇怪地结了冰,她走来走去还是走回来了;熬到一九七二年,在马藏寺还是一片废墟时,她便在这里结庐修行。到国家宗教政策落实后,便于一九八三年上五台山圆照寺依上清下海老和尚座下,求受具足戒,誓发宏愿,重新开辟马藏寺道场。因僧资缺乏,募于十方,善信化捐,回建禅房二十多间,大雄宝殿两座,观音殿,护法殿,山门,占地面积一千五百六十平方米,寺院造林二十多亩,捐修高漫公路十二公里,救济平民置田供众,持佛名号,以寺养寺,弘法利生。修建中,出土了黑色的尼玛石,上面有奇异的梵文,后经当代佛学大德索达吉堪布考证,为古老的文殊菩萨咒语。

这里是显密同修的寺院,藏传佛教的味道还很浓烈,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居士塑造的《西游记》里唐僧取经东归的塑像,是为了说明此寺香火兴起的缘由吗……

寺院里一切其实还是百废待兴的样子,许多事情就像住持证华法师喝的苦菊茶,轻轻抿一口,是苦而幽香的味道。听说他以前收留过无家可归的众生,那些众生有聋的,有年纪很大的,有没人管的,谁家有难一旦知道就便匆匆赶去解围,现在他已七十五岁的高龄,剃度的七八个弟子,都云游四方,也没有一个他在身边。

我们坐在炕上谈到这些,火炉上的土豆刚刚煮熟,苦菊茶刚刚熬出清香,我们若有若无地说着话,看星光渐启,门外残灯明灭,尘世又几度兴废……

[作者简介]林野,1975年出生于甘肃定西,原名杨学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理事,甘肃省定西市作家协会主席。自1998年以来开始以林野、散客或林野散客等笔名写作,诗歌散见于《星星》《秋水》《飞天》《甘肃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文化网站。已出版发行的个人诗集有《老屋》《漂萍》《幻尘》等。2002年主编《陇中青年诗选》。作品曾获甘肃省第十四、十七届杂文奖、甘肃《飞天》文学奖等,并入选多种选集。

猜你喜欢

居士法师寺院
Fantasy and reality
青塘居士诗词选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成双结对
趣味语文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不见悲则喜
AN ODE TO THE MOUNTAIN GOD 法师与山神的对话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