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EWS

2018-11-07

大自然探索 2018年11期
关键词:虫瘿蠕虫蝌蚪

超大蝌蚪

美国科学家在亚利桑那州发现了一只巨大的蝌蚪,这是人类已知最大的蝌蚪。

这只蝌蚪是美国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的幼体。美国牛蛙体型硕大,其蝌蚪通常能达到15厘米长,但这只蝌蚪长达25.7厘米,且还有继续长大的趋势。科学家认为,这只蝌蚪可能因为体内激素失衡而无法变态发育为成体牛蛙,于是一直以蝌蚪的形态越长越大。如果这只蝌蚪的体型进一步变大,它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可能将无法支持它的正常生命活动。

肠道细菌能放电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肠道中某些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粪肠球菌等)能将细胞内代谢产生的电子排出细胞,也就是说,这些细菌能发电。

此前,科学家在矿井和湖底等环境发现了能放电的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放电过程获得生存所需的能量。肠道中的细菌通常以有氧呼吸过程供能,放电只是在缺氧环境下的备用供能机制。它们的放电系统比以往发现的细菌放电系统简单得多,这可能对能源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几年前,科学家开始研究利用细菌来发电的生物电池,肠道细菌更简单的放电系统或将有助于改进和完善这项技术。

吸干寄生蜂的藤蔓

自然界中的寄生现象千奇百怪。有一类名为瘿蜂的寄生蜂会把卵产在栎树的叶芽中。孵化的瘿蜂幼虫会分泌某种物质,刺激栎树叶片组织增生,把幼虫包裹起来。这种增生的结构被称为“虫瘿”。瘿蜂幼虫把虫瘿当作“庇护所”,并以虫瘿组织为食。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近,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名叫“无根藤”的植物能攻击虫瘿中的瘿蜂。无根藤是寄生在栎树上的一种寄生植物,它能钻破虫瘿,吸食其中已经发育成熟的瘿蜂,最后留下一具干枯的瘿蜂“木乃伊”。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寄生植物攻击同一宿主植物上寄生昆虫的现象。

发现新型神经元

最近,科学家在人脑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具有紧密且分支众多的树突(用以接收其他神经元信号),科学家根据其形状将它命名为“玫瑰果神经元”。

大脑新皮层是与视觉、听觉等高级认知能力有关的重要区域,玫瑰果神经元约占新皮层顶层的1096。研究发现,玫瑰果神经元具有与其他所有已知神经元不同的基因表达,这意味着它可能有特殊功能。

玫瑰果神经元在小鼠等模式生物脑中不存在,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就是导致一些治疗大脑功能紊乱的方法在小鼠实验中有效,却无法成功应用于人体的原因。至于猩猩、猴子等灵长类动物是否拥有这种神经元尚待确认。

吸烟者为什么更容易感冒?

公共健康专家很早就发现,吸烟的人似乎更容易感冒。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鼻子不能同时抵抗感冒病毒和香烟中的有害化学物质。

鼻黏膜是人体抵抗感冒病毒的第一道防线。黏膜中的上皮细胞能监测到病毒感染,并产生抗病毒反应,在病毒大量复制引发感冒之前将其清除。鼻腔上皮细胞还能产生抗氧化应激反应,用于修复病毒、细小颗粒(如花粉)和某些化学物质(如香烟烟雾的某些成分)造成的细胞损伤。研究发现,当鼻腔上皮细胞产生抗氧化应激反应时,抗病毒反应会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当鼻腔上皮细胞全力抵御香烟烟雾的伤害时,就给了感冒病毒乘虚而入的机会。

快速制造化石

最近,美国菲尔德博物馆的研究员找到了一种快速制造化石的方法,这让他们能在24小时之内模拟出化石的形成过程。

研究人员将蜥蜴脚和鸟羽毛等样品裹上黏土,再用液压机将其压成硬币大小的黏土片。随后,他们把这些黏土片放到烤箱里,在高压下烘烤了24小时。烘烤得到的人造化石中,动物皮肤和鳞片呈黑色,骨头为褐色,看起来能以假乱真。这些人造化石在显微镜下看起来也很像真的化石——化石中不存在蛋白质或脂肪组织,但保留了黑素体(一种包含生物分子黑素的细胞结构)。

化石的形成过程至少需要上万年时间,科学家一般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化石进行化学分析来了解化石的形成,并由此了解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通过制作人造化石,研究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从而分析不同条件对化石形成的影响。

青光眼可能是自体免疫性疾病

青光眼是一系列会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造成视力丧失的眼疾。据估计,全球有近7000万青光眼患者。尽管青光眼如此常见,但医学界对其发病机理仍不太清楚。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青光眼可能是由不正常的免疫反应造成的。青光眼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是眼睛压力升高。研究发现,眼压升高会促使T淋巴细胞透过血管和视网膜之间的屏障,渗入视网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体内热休克蛋白特异性T细胞水平是正常水平的5倍,这些T细胞会攻击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是与细胞应激反应相关的一类蛋白质,在从细菌到人类的几乎所有生物体中都存在。通常T细胞不应对人体自身的蛋白质做出反应。研究人员认为,青光眼患者的免疫系统曾攻击过某些细菌,这些细菌的热休克蛋白结构与人类的非常相似,因此患者体内产生的细菌热休克蛋白特异性T细胞能与人类热休克蛋白反应。

动物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猜想:在无菌条件下生活的小鼠,即使眼压升高也不会患青光眼。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探究免疫系统的其他成分是否参与了导致青光眼的自身免疫过程,并寻找通过阻断某种自身免疫反应来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

乌鸦“保洁员”

法国一家主题公园最近“聘请”了一批新的“保洁员”——6只白嘴鸦。这些乌鸦经过特殊训练,能够捡拾烟头等小块垃圾。

一位环保工作者花了数年时间训练乌鸦捡拾垃圾。这些乌鸦只要把垃圾投入一个特制木箱,就能得到装在木箱隔层里的食物。经过长期训练,乌鸦明白了“清理垃圾”和“获得食物”之间的联系,开始积极地捡拾垃圾,成为勤劳的“保洁员”。虽然乌鸦能清理的垃圾非常有限,但公园的管理者相信,这些特殊的“保洁员”能提醒游客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照亮海面的蠕虫

1492年,在登陆美洲的前一晚,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航行中看到海面浮动着星星点点“像烛火一样”的光芒。现在,科学家认为他当时可能看到了百慕大蠕虫(Odontosyllis)交配时的景象。

百慕大蠕蟲是一种小型海洋蠕虫,在整个加勒比海都有分布。它们平时藏身于珊瑚和海藻丛中,毫不起眼,只有到了繁殖季节才会展现难得的“灯光秀”。夏末满月后第三天,日落后约22分钟,雌性蠕虫浮上海面聚集在一起,发出蓝绿色光芒。随后,同样发着光的雄虫追着亮光而来。蠕虫在水中不停旋转,同时释放配子,整个过程持续约15分钟。然后“灯火”熄灭,蠕虫回到海底。

最近,科学割发现,百慕大蠕虫发光依靠的是体内的荧光素酶。萤火虫和一些发光细菌都含有这类酶,倒百慕大蠕虫体内的荧光素酶是前所未见的新利类。荧光素酶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标记物,这种新的荧光素酶可能会有不错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虫瘿蠕虫蝌蚪
海里的巨头蝌蚪
蠕虫状MoS2/C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从蝌蚪到青蛙
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
枸杞瘿螨虫瘿生长动态研究△
青海海晏县牛羊寄生蠕虫种调查与防治
基于隔离和免疫的蠕虫传播模型及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