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态村
2018-11-07陈颖华
文·图/陈颖华
七月,夏日炎炎,我们慕名来到海拔千米,素有“毛竹之乡”、“生态村”之称的高林村,享受暑天的凉爽,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度过愉快清凉的夏日。
高林村地处政和、松溪、浙江庆元三县交界,这里山川秀伟,千山叠翠,林海茫茫,竹山万亩,绿意浓浓,生态环境良好。绿色是这里的基调,这里的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息息相存。他们以绿为家,以绿为友,以绿为荣。他们在充分利用和开发绿的同时,更注重爱护绿、保护绿。当我们来到村口时,感到绿意浓浓,满目皆绿,个个神情亢奋。只见四周翠竹成林、树木茂盛、凉风习习,好一个清凉世界。那高大挺拔的古树展现在我们面前,蔚为奇观,数十棵五六人合抱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红豆杉,更令人称奇。这些古树名木,数百年上千年屹立在村头村尾,是村子文明历史的见证,更是村子发展和兴旺之所在。
这里山连山,峰接峰,沟壑纵横,林木葱笼,百花吐艳,鸟儿翠鸣,风光秀丽。那蜿蜒的万亩竹山,翠绿茂盛,给广袤的大山披上美丽的绿装。春天,竹林旺盛,春笋拔响。村民们忙碌在竹山,与竹为伍,与笋为友,精挖春笋做罐头,制笋干,既养护竹子生长,又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给家家户户增加数千元的经济效益。夏秋时节,村民们采竹用竹,生产竹筷、竹席、茶艺品、竹胶板,具有外型优雅,品质优良特点,远销深圳、广州,深受青睐。近二十家村办竹制品厂,既解决剩余劳动力,又合理利用竹资源,年产值达800多万元。冬天,冬笋露土,村民深挖肥硕冬笋,既松土垦复竹林,又略施农家肥,使竹子生长旺盛。冬笋是上乘山珍,倍受人们青睐,更给每个农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竹子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好处多多,生活处处皆是竹,竹楼、竹床、竹席、竹椅、竹桌、竹杯,有许多竹制农具。人们亲切地称:高林人在做绿色之梦。是呀!这里的绿不是一般的绿,它是大面积,立体化的绿。绿得深沉、绿得富有、绿得神奇。山头杂木林,山腰茶竹果,山脚药材兔,山垅养生畜。良好的生态农业,产生绿色效应。稻谷飘香,牛羊肥壮,茶果丰产,经济发展,人均收入达12200元,居政和农村之首。据了解,闽北像高林村生态农业效应的地方不计其数,有延平的观音坑,建瓯的芝城,顺昌的麻溪等一大批较具规模和影响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这里可贵之处在于,发展经济,没有忘记生态环境保护,他们树立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身。有了这种理念支配,这里的村民生活用薪柴,大都砍些枯枝败叶,或间伐竹木下脚料,大量节约了森林资源。近年又推广液化汽灶,既卫生安全,又便捷,有力保护大森林,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还在稻田种植紫云英,增加肥力,改良土壤。不把稻草烧成灰,采取稻草回田,自然腐烂当肥料,还采制绿肥,充分改良土壤,农作物基本施用农家肥,以保持天然绿色原貌。是呀!他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凡有毁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宁可不上。前些年有人提议烧活性炭赚大钱,资深的老支书何德仲不盲从,召开两委会冷静分析,认为活性炭要耗费大量杂硬木,对森林破坏极大,于是决定宁可少赚几十万也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实践证明,这项决策深得民心,功德无量。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利用生态发展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制定了保护森林村规民约,从制度上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林人引以自豪的是走在全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前列,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成为闽北电视村,九十年代初,又第一个实现闽北电话村及小康村,还获省“文明村和明星村”称号。生态效应给村民带来许多实惠,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凸现,更给人们健康带来特殊的好处。据调查,全村2500人,人们身体健康,长寿者居多,80岁较多,90岁至百岁者也不少。生活在这优美生态环境中的人们,该有多安康幸福啊!尤其是村里每年有3名学子考上大学呢,更给高林村带来荣耀。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最大的资本。的确,有了这个生产力和资本,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和谐,生活才有改善提高。而高林村那丰厚的绿,良好的生态环境多么珍贵。它是高林人的福气,是高林人的骄傲。倘若闽北、全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像高林那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那世界该多么美好呀!然而有的地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盲目乱砍乱挖,掠夺性经营,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最为突出的是近年北方地区连连发生罕见的沙尘暴,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造成惨重的损失和影响。尤其是北方大部地区发生的严重旱情,土地干裂,庄稼绝收,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几乎枯竭,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再次警告人们,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多么重要的呀!!
闽北农村要发展,经济要振兴,社会要和谐,生活要改善,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和建立生态农业,切实发挥绿色资源优势,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相信不久的将来,闽北大地皆满目青山、绿水长流,蓝天碧水,处处洋溢着浓绿的气息,听见人们大唱和谐的牧歌,成为我国南方最佳生态旅游经济区。我们坚信,海西区绿色腹地中的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