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对话教学中“生本理念”的构建实践
2018-11-07杨晓玲
◆杨晓玲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小学)
一、“生本理念”的特征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管理,学生的主动发展应该始终作为教育设计思考的中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秉承“生本理念”的课堂称为生本课堂。在此类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成为伙伴、导师、助手、旁观者,在课堂教学中,气氛轻松,自然,师生关系平等,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
二、英语对话课“生本理念”的构建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英语对话课教学中,应建立“生本理念”的具体目标。
(一)彰显学生“说”的主体
英语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实施,学生的思维和活动仍被束缚,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彻底体现。甚至,连课堂上的对话课环节也是教师预先安排好的内容,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通常被认为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障碍,教师不会过多考虑把意外情况转化为有利因素。如果能将课堂预设外的生成转化成有利的课堂资源,创造精彩,这样的动态生成性教学,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
(二)考虑“对话材料”的难易程度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是向导,为迷路的人们指引方向。而我认为,教师同样是外科医生,他可以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给你对症下药,妙手回春。在PEP的8册教材中,高段的四册书本,对话篇目普遍增长,且难易不等。教师在编写对话课教案时,如果对话内容比较难,生词较多,进度可以适当放慢,用两节课来上一节对话课的内容未尝不可。在对话篇幅比较长,内容复杂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课前询问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成为你备课的向导。基于学生的真实情况写出来的教案才是可行的。遇到比较容易的句型和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放开思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说一个主题;而当对话内容比较难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出一定的框架,让学生练习。因此,要体现英语对话课的生本理念,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剖析“对话材料”的难易程度,望闻问切,对症开药。
(三)顺应“对话过程”的课堂生成
“儿童与生俱来有一种探求学习的习惯。”课堂应是真实的灵动的,而不是被设计好的。如果课堂只是老师按照教案牵着学生走,这样的课堂上之无趣,听之乏味。自然生成的对话课堂,随着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所提问题随时变化方式和步骤,并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起来,活跃思维细胞,整堂课便让人觉得酣畅淋漓,生动活泼。
三、“生本理念”在对话教学中具体的构建策略
(一)拆墙策略——对话热身,唤醒生活体验
这里所说的“墙”,是指学生在上新课时未准备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都会有几分钟时间的适应期。课堂总共四十分钟,如何能让学生快速高效积极地投入课堂,热身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带动学生的兴趣十分关键。
如PEP7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中的B talk对话,上课时我就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热身。
T: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Zhang Xiaoyang?
Z:I come to school by bike.
T:Good, please ask Ma Yingzu this question,OK?
Z:OK,Ma Yingzu,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M:I come to school on foot.
学生们开火车式地一个接一个询问、回答,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只是起到了最初的引导作用,主角都是学生。前一个学生接下去询问的对象,也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有了这样的选择权,学生就愿意主动参与课堂。
(二)放风筝策略——问答环节,尊重课堂生成
如果说,学生就是那看似在天空中自由飘荡的风筝,那么教师手中的就是掌握方向的风筝线。生本理念的课堂并不是说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选择课堂流程,而是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笔者曾经听过的一堂公开课为例,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My favoriteseason,在学习了主句型“My favoriteseason is…”之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操练,学生在被问到“What’s your favoriteseason?”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使用这句问句去问其他学生。然后,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个高高举起手的小男生开口却问“What’s your favoritefood?”这样的回答让人震惊,在座的老师心中都十分忐忑,不知接下去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正在这时,老师居然回答说:“Oh, my favoritefood is mango, do you know which season does mango belongs to?”学生愣了一会儿,回答说:“summer.”老师回答:“Wonderful! My favoriteseason is summer. You are so clever.”听完这句表扬,学生脸上露出了得意洋洋地神色,教师用了一种很巧妙的办法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又拉回到了重点句型。试想,如果当学生问刚才那句问句,老师直接纠正说:“No, you should say what’s your favoriteseason.”那么可想而知,学生是肯定能被马上拉回重点句型的,但是心里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三)开动车策略——明确任务,朝目标前进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说学生是车厢,那么老师就是车头,要让“车厢”都蓄上动力源,可以尝试以“任务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担当者。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A talk中笔者设计了一张任务单。
任务单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1)围绕内容维度的基础性任务。(2)围绕语用维度的实践性任务。(3)围绕文化维度的拓展性任务。在完成任务单之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评互评。每完成一项任务,同桌两个学生为一个合作共同体,一起完成任务评价工作,在任务单填上相应的星星评价等级(Excellent—5★,Good—4★,OK—3★)。对于评价,学生往往是积极又在意的,为了得到一个不错的评价,他们会认真对待并踊跃表现,这就是车厢的“动力源”。
(四)插秧策略——对话留白,发挥想象空间
插秧是一项种水稻的农活。经过农民的实践,密集插秧并不能给庄稼带来不错的丰收,反而是留有一定的间隙,秧苗才能长得更好更茂盛。同理,一堂好课的内容不应设计得繁多,而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时间。笔者在外面听公开课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授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Unit 1 B talk,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讲解重点句型的问答环节,答句要求选词填句,学生可以从A、B两组(A组watch TV/play ping-pong/read books/play football/listen to music/do homework/do housework;B组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friend)中各选择一个单词合理搭配,用句式“I often _____with_____.”说一句话。有个学生踊跃举手,可是当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却发现要说的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还好在教师的鼓励和等待之后,终于完整地说出“I often do homework with my friend”这句话。教师的耐心等待和鼓励就是最好的教学艺术,值得共勉。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该教学理念提倡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这样的理念才刚刚被运用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融入和建构“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长期摸索。在小学英语对话课中,教师应牢记,小学生本身拥有活跃的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明确学习任务,课前热身,同步推荐学与教等方面要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在生本理念下增强英语对话课的真实性,有效性,发散性,从而让学生在对话课中畅所欲言,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