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再入院率和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8-11-07谢秀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入院依从性护理人员

谢秀新

为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再入院率的影响, 本院对120例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12日~2017年11月6日本院收治的120例慢阻肺患者,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 临床表现为咳痰、咳嗽、气促等症状, 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晓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意识模糊、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其他肺部疾病、不愿参与研究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57~84岁, 平均年龄(68.4±5.3)岁;病程2~12年, 平均病程(6.4±1.9)年;16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22例支气管哮喘、14例肺气肿。观察组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7.9±5.8)岁;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6.6±2.5)年;14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肺心病、16例支气管哮喘、18例肺气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临床护理。采用监测血压、脉搏、心率、体温等生命指标、扩张支气管药物与祛痰药物、简单的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 叮嘱患者放松心情, 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2.2 观察组 应用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 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慢阻肺是一种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慢性疾病, 长期的迁延不愈, 让患者的身心充满疲惫感, 继而滋生出焦虑、失望、抑郁、排斥等负性情绪, 使病情进一步严重。鉴于此,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友好、热情、有效的沟通, 鼓励患者倾诉, 发泄不良情绪, 耐心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 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叮嘱家属尽可能陪伴在患者身旁, 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支持, 帮助其树立面对疾病与治疗的勇气;向患者介绍病房内的其他病友, 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采用按摩、交流、听音乐等方法平复患者的心情, 告知患者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从而让患者以最理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②健康指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不良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对疾病的认知而造成的, 为此,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爱好、学历水平、理解能力, 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比如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直观的影像、图片、组织讲座等, 向患者详细讲解慢阻肺的发生原因、危害性、预防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生活与饮食指导、预后等知识, 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知, 从而主动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改善预后。③康复锻炼:合理、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减轻临床症状, 促进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正确的呼吸、咳嗽方法, 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为其制订运动方案, 以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等运动为主, 禁止过于剧烈的运动方式, 以免出现气促、大出血症状;运动时间<30 min/次, 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④饮食干预:科学膳食、充足的营养摄入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正确的饮食原则、膳食方案, 告知患者以少糖、高蛋白、低盐、少脂肪的饮食为主, 鼓励患者每日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⑤必要时, 以1.0~1.2 L/min的流量给患者提供氧气支持[2],吸氧时间>10 h/d;如果患者多痰, 切无法自主咳痰, 护理人员应通过吸痰的方式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 还可通过拍背、翻身等方式促进咳痰。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PVC与BR;②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急性发作率与再入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FEV1、FEV1/PVC、B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69.4762、15.4402、8.8637, P<0.05)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急性发作、再入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急性发作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473、58.865、34.478, P<0.05) 。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FEV1(ml) FEV1/PVC(%) BR(%)观察组 60 3023.43±114.25a 82.36±8.84a 88.43±8.64a对照组 60 1572.76±114.48 58.42±8.13 74.76±8.25 t 69.4762 15.4402 8.8637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急性发作、再入院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致残与致死率较高, 中老年人是多发群体[3-5]。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为:面对外界的有害颗粒、空气, 患者的肺与气道产生异常的炎性反应, 令气道阻塞, 导致胸廓和肺的收缩能力下降, 大量气体存积于肺中无法排出, 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最终出现血氧下降、疲倦、运动能力差、肌肉萎缩等症状[6-9]。资料显示[3]:在临床积极治疗慢阻肺的同时, 辅以科学、恰当的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再入院率。

本院从心理、健康教育、运动、饮食、氧气支持、促进咳痰等多方面为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 纠正患者的负面情绪与不良生活习惯, 帮助患者正确、科学的认识疾病, 主动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坚持运动, 合理膳食, 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康复。

本研究中, 观察组FEV1、FEV1/PVC、B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69.4762、15.4402、8.8637,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急性发作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473、58.865、34.478, P<0.05) 。

综上所述, 在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应用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 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又能够提高用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降低再入院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入院依从性护理人员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