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成功率临床观察

2018-11-07于长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成功率

于长春

急性心肌梗死因持久的心肌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坏死, 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尽早恢复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是治疗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是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2]。尿激酶是蛋白水解酶, 抗原性弱, 经肾脏合成和分泌作用使纤维酶原转化成纤溶酶, 从而达到溶栓的效果, 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本次研究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7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究其静脉溶栓治疗的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70例。对照组男40例, 女30例, 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3.2±9.5)岁;其中下壁梗死20例, 广泛前壁梗死11例, 后壁梗死13例, 前间壁梗死26例。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3.6±10.1)岁;其中下壁梗死22例, 广泛前壁梗死13例, 后壁梗死10例, 前间壁梗死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发病时间都在6 h内[4]。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入院后给予常规卧床、镇静止惊、心电监护、吸氧、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 在溶栓前即刻嚼服肠溶阿司匹林片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将150万U尿激酶与100 ml生理盐水融合后, 于30 min内静脉滴注完, 4~6 h后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待恢复到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时, 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00 U皮下注射, 每12 h注射1次, 共用7 d。在溶栓治疗后, 嚼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d, 口服氯吡格雷75 mg/d, 长期服药。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治疗等。

1.2.2 对照组 除了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措施外, 其余治疗均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再通成功判定标准[4]:在溶栓治疗后符合如下的两条则表示血管再通成功(其中②和③符合不能作为成功标准):①溶栓后2 h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②溶栓2 h后胸痛症状基本消失。③溶栓2~3 h后出现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提前于发病14 h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1.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 发生脂质斑块破裂、溃疡等, 导致斑块结构异变, 加上斑块破裂,5-羟色胺和血栓素A2介导产生血小板依赖性和凝血酶依赖性血管收缩,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最终导致固定、持久的血栓形成, 相关动脉无足够侧支血管建立, 心肌灌注骤然中断>1 h, 出现心肌透壁性坏死[5]。大量研究表明[6-8]:早期再灌注治疗成功可有效保护和恢复受损的心室功能, 维持心电生理功能的稳定性, 避免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 预防左心室重构, 降低死亡率。动脉阻塞时间越长, 则心脏的不可逆损伤心肌越广泛, 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越短, 则冠脉的再通成功率越高。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为介入治疗, 其次为溶栓治疗。虽然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 但是介入治疗的适应症窄, 且许多基层医院还做不到普遍应用。有研究表明[9], 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 改善预后。

尿激酶是在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溶栓药物, 其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而来, 部分药物迅速渗入血栓内部, 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 起到内溶栓作用;部分药物激活循环系统中的纤溶酶原起到表面溶栓作用。尿激酶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 人体内无抗体, 因此可多次重复静脉注射, 无过敏等反应[10]。在溶栓治疗2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冠脉再通的指标之一,其也反映了再灌注心肌损伤的程度, 溶栓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1.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溶栓治疗有出血的风险, 临床用药时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控制尿激酶的使用剂量, 治疗期间密切监护, 保证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常规疗法相比,静脉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尽快开通,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脏功能,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溶栓治疗无需特殊设备,若不适用肝素抗凝, 则无需血液监测, 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治疗中。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应尽量早溶栓, 缩短发病至溶栓的时间, 促进血栓溶解, 挽救更多濒死的心肌, 改善心功能, 缓解病情。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成功率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