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肝外叶切除联合术中经残端胆管行胆道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究
2018-11-07屈岳育
屈岳育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据悉,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对于肝内胆管结石,临床上通常采用切除左肝外叶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存在着残石率高、优良率低等多种问题[1]。为了降低肝内胆管结石行左肝外叶切除后的残石率,改善手术优良率,本文观察组的20例患者在左肝外叶切除的基础上实施术中胆道镜探查辅助治疗,选取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和分析对象,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行单一左肝外叶切除术的20例对照组和行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治疗的20例观察组两组;在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在34~73岁之间,平均为(46.57±4.39)岁,病程在5~20年之间,平均(13.43±4.35)年;在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在32~72岁之间,平均(45.92±4.35)岁,病程在5~20年之间,平均(13.49±4.32)年。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左肝内胆管结石,且均为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所有患者都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两组患者均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20例患者实施左肝外叶切除术,具体操作为: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确认患者麻醉成功后,进行常规左肝外叶切除术,有效的分离患者的第二肝门,让患者的肝圆韧带根部充分的显露出来;用超声刀从患者的肝圆韧带根部的左缘处开始进行左肝外叶的切除,然后夹闭肝断面,对Ⅱ、Ⅲ段肝实质进行离断后,冲洗干净左侧的余肝结石,并实施断面胆管缝合;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和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2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中经残端胆管行胆道镜探查治疗术,具体操作如下:有效的清除患者肝总管和左肝一级胆管内结石的碎末,并向上进行至左二级肝管;然后向上进行至向下以看到患者正常开闭的Oddi括约肌为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需要切除的具体范围,并在切除后实施双极电凝止血,用钛夹和血管夹离断断面管道,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对肝断面进行缝合包扎,实施彻底止血,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和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
疗效判定标准:近期疗效包括残石率和优良率,其中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腹痛等症状即为手术效果优良[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文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分别采用t值和χ2值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ml)观察组 20 198.43±37.62 395.56±153.28对照组 20 199.38±36.37 402.27±174.35 t 2.811 1.933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残石率为5%,比对照组20%的残石率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比对照组75%的优良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n(%)
3.结论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平均手术时间和书中平均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残石率和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残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类研究当中4.1%的残石率和91.8%的优良率较为接近。
总而言之,采用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进行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比单一行左肝外叶切除术的残石率低,优良率高,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延长手术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